横冈村,位于安徽省县县城东郊。古称黄姑墅,俗称外六都。今人大都以横冈叫六都,两者通称。民间传有“三六九都大乡村”之说。横冈村,背负东山,傍溪临水,田庐自成一色。位处黟渔的交通要道。站在县城东岳山巅,可远眺横冈:阡陌纵横,万顷碧波。晨霭绕,旭日霞光万丈,景色煞是幽美。若从渔亭往黟城方向来,在经过峰峦绵延的大弯小弯后,一出石山,则踏进横冈,眼前豁然开朗。不由人会由衷升起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境。
说六都为大乡村,不仅因其所辖地广人众,更因其村势力强、名望大。六都以东山为降,分里六都——
西递村,外六都——横冈。民国时期设西虹乡,西为西递,虹为横冈。
“胡吴孙程汪,沙田叶史江”是乡人编的顺口溜。它表明横冈以
胡姓宗族为最,聚居家族众多,人丁兴旺。相传现今尚存的横沟就是横冈胡氏先祖胡明星率其次子
胡文焕于
南梁中大通元年(529年)探察水源,捐资募工建造的。距今已有1470多年历史。横沟又称“槐渠”,引
漳河逶迤畅流横冈,水流十余华里,灌溉农田千余亩。乡人感其蕙多称“父子横沟”,并在横冈村西立庙祭祀,名曰“
胡公祠”。唐代诗人李白游历
黟县时路过横冈,题诗云:“山下无余姓,田庐成一村,四时瞻庙貌,尽是
太常孙。”今庙虽不复存,但明星公这一善举,都永志人心。
说起横冈村的历史悠久,有趣闻轶事可证。说的是横冈村与柏山村之间发生的一件讼事:柏山村状告横冈村凿石开渠,为引水穿城。横冈村请了名律师,辩称:先有横沟后有城。就因此句,横冈胜了官司。查证史料:如上所叙,横沟由横冈先祖胡明星捐资造于
南梁。而今县城为宋代所建,足以说明“先有横沟而后有城”的传说是可信的。横沟仍是今日
黟县的一条重要水利命脉,惠泽着千年子孙。
明清时期,横冈人多外出经商。凭藉着聪慧和勤奋,多有成功。居家人则以经商人寄回的家用为主要生活来源。经商的成功,带来了家业发达。村人不仅生活殷实,而且积攒金银,买地盖房。胡吴孙程汪这些名望家族,不仅建有宗族
聂氏宗祠(俗称厅厦),还盖有支祠、家祠。整个横冈村,建有二十余座祠堂。如胡家厅、众家厅、五房厅、
进士厅,还有上门厅、前门厅、里门厅……这些大厅大屋,建造工艺精湛,气势轩宏,装饰华美。现今,祠堂虽已全无,但
清代的民居豪宅,还有不少保留完好。
吴子敬,单名,字子敬。1875年生,六都横冈人。其祖辈开始经商。
鲁肃商于沪,从业蚕丝。建蚕丝厂于
闸北区一带,有数厂,以协和丝厂为冠。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帝国忙于战争,无力东顾。吴子敬丝业获利颇丰,积资巨万。光绪末年(1908年),子敬在无锡独资建造
钢构桥,名“吴桥”。无锡人感其德,请入该县“尊贤祠”中。民国3年(1914年),子敬捐资回故里修复了石山“
挹秀桥”,并建亭于桥之东端,名“翥然亭”。民国12年,吴子敬在家乡建蚕行,出资募工挑土填坑,获地十余亩,后在此处创办了“横冈私立敬业小学”,为桑梓培育后人。该学堂有教舍、礼堂、厨房、饭厅、晴雨操场,并配有体育器械和试验仪器,藏书千余册。开设课程齐全,有语文、数学、地理、自然、另附有商业初中,增开经书(《
论语》、《
孟子》)和英文。学生集会或远足(出游)时便统一着校服,衣、鞋、帽齐备。教师免费供膳,另发月薪。学生尤其是横冈吴氏子弟交的膳宿费很低。办校经费一直由
吴子敬独家捐助。直到民国22年,横冈
吴姓族人商议组成董事会,以吴姓“至德堂”租谷收入作该校办学经费。民国29年,敬业小学改名西虹乡中心国民学校。建国后,改建为横冈小学。
据传,吴子敬在母亲八十寿辰时,本欲为母做寿,以示孝志。但其母诲子,节省做寿钱,回家乡筑建亭阁,有永安亭、延寿亭、半边亭等十三座,为方便村民劳作以及过往行人休憩蔽雨。
祖先们这种敬业爱民,造福子孙的精神品格,在横冈传人身上得以继承和弘扬,当今的横冈新人,他们或肩荷耕耘,安居乐业,或出外谋生,创业天下。都牢记祖训:勤奋敬业,事奉长幼;与人为善,振家兴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