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女儿
张铮、岳慎主演的战争电影
《中华女儿》是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制、凌子风、翟强执导的战争电影,由张铮、岳慎等主演,于1949年12月10日至16日在亚洲妇女大会献映,1950年1月正式公映。
该片讲述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沦陷,冷云、胡秀之等抗联女战士为抵抗侵略者献出宝贵生命的故事。
剧情介绍
1936年秋,东北人民因不堪忍受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统治,奋起反抗。他们纷纷投奔抗日联军,打击日寇,一群从事不同劳动的妇女也因此走到了一起。女战士胡秀之的丈夫被日本鬼子烧死,为了给亲人和乡亲们报仇,她参加了抗日联军。胡秀之参加了消灭楼山镇据点的战斗,在完成破路任务时负伤,她躲过了敌人的搜捕,坚持爬回了部队营地。在夏季的密林里,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女指导员冷云的丈夫周小队长接受了组织的任务,到敌占区做秘密工作,不幸被捕牺牲。消息传来,冷云虽然十分悲痛,但她仍然接受了炸毁敌人军火列车的艰巨任务。女战士们成功地炸毁了敌人的军火列车,在完成任务回来的路上,突然发现大批敌人正在向抗联大队的营地行进,企图偷袭,情况十分紧急。冷云一面派人给大队送信,让大队转移;一面率领着几个战士们边打边走,将敌人引到了牡丹江市边。在枪林弹雨的激战中,许多战友都牺牲了。最后只剩下了冷云、胡秀之等八个女战士。冷云牺牲后,胡秀之扔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女战士们拼光了最后一颗子弹。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她们砸碎了心爱的步枪,面对着像野兽一样嚎叫敌人,义无反顾地跨进了滔滔的牡丹江水,视死如归,英勇就义。
角色介绍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该片的诞生源于中共中央宣传部于1948年11月发出的《关于电影工作给东北局宣传部的指示》。根据指示精神,东北地区电影制作厂加紧相关剧本的组织和拍摄工作,调遣人员进行“写工农兵”的创作,其中的“兵”就是指东北抗日民主联定罪。抗联将领、时任松江省人民政府主席的冯仲云建议东影用电影形式表现抗联事迹。这一创作任务交给于敏和颜一烟,二人后来分别编写了《赵一曼》和《中华女儿》  。
剧本创作
颜一烟一开始接到剧本创作任务时颇为意外,因为她刚调到东影,而且之前从未做过编剧。时任东影党总支书记兼艺术处长的陈波则激励她担负起党交给的任务。在陈的鼓励下,颜一烟马上赶赴东北地区各地搜集抗联材料,历时五个多月,涉足十多个城市,访问了一百多位参加过抗联的战士。她还特意钻过密林,体验抗联的游击战斗生活。在采访中,“八女投江”的故事最令颜一烟感动并产生创作冲动。
由于八位女英雄是普通指战员,颜一烟在采访时未能获得关于她们生平的详尽材料,只知道冷云以前是佳木斯市的小学教员,做过地下工作,与丈夫一起到了抗联,胡秀之打仗英勇,八人中有两位朝鲜同志,其中一人姓安。在创作剧本时,她根据所搜集的关于抗联的众多素材为女英雄们设计了身世和表现,但最后“投江”的情节是完全真实的。初稿完成后,她交给冯仲云审查,特别问及八位烈士的生前事迹如此编写是否妥当,得到了冯仲云的肯定回答。剧本原名《抗联的女儿》,经长春市委领导建议,改为《中华女儿》并交由凌子风执导。
剧本调整
接到拍摄任务后,凌子风先认真研究了剧本。他认为,剧本给每个人写了一段身世,是平均主义的做法,等于没有重心的八幕戏。于是,他提出修改剧本,选择胡秀之作为代表人物着重刻画。颜一烟起初不同意,但经过考量还是决定服从导演的意见。于是,由凌子风直接操刀修改剧本。他为胡秀之设计了剪去象征“封建疙瘩”的旧式发髻、第一次行军礼手心向外等细节和负伤后强忍剧痛追赶队伍的情节以展示其成长过程。
拍摄手法
进入实际拍摄时,凌子风确定以纪实手法和原生态风格加以表现,特意率领全体演职员开赴东北镜泊湖地区的原始密林,深入抗联当年战斗过的地方体验生活,并完全运用当地实景进行拍摄,就连战斗场面也是真枪实弹。由于是第一次拍电影,凌子风没有条条框框,比如全片近六百个镜头,仅全景就有二百七十个左右,占了近一半,这在当时中影股份中极为罕见。他的做法招致了压力,但他坚持了自己的主张。
幕后花絮
该片是颜一烟第一次创作电影剧本,而导演凌子风也是第一次执导电影。
该片是新中国建立后拍摄的第一部抗日题材影片和第一部获国际奖的影片。
在拍摄该片过程中,扮演张勇于洋曾两次挂彩。第一次是拍摄张勇把炸药放在桥垛子上点燃后翻身跳入江中的镜头时,由于外景地江水浅,摄制组在制片厂搭了七八米高的桥座,在下面挖了大坑,铺上稻草、秫秸以保护演员,但因为天气冷,稻草、秫秸冻得和地面一样邦硬,于洋从十米高的地方跳到坚硬的坑底带来巨大冲击力,导致身子顺势蹲下,膝盖撞到脸上,他马上晕了过去。第二次是拍张勇用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的镜头时,为拍出真实效果,特效人员在于洋身边埋了四两黄色炸药,结果爆炸时于洋被震得离地两尺多高,不仅昏了过去,还满脸是血。而于洋醒过来后第一句话却是问镜头拍好了没有。然而,为了突出八女投江的英雄形象,张勇牺牲的情节在最后审查时被剪掉了。
获得荣誉
作品评价
该片足以教育广大的中国人,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民族的真实面貌。在影片的摄制技术上也还是令人满意的。该片对胡秀之的刻画是比较完全的,但如果能更多地介绍介绍指导员和其他同志的身世,影片的效果还会更好一些。编导在反映敌后艰苦斗争生活方面费了许多苦心,那些镜头都是能引人入胜的,但可惜没有被人物以及事件的红线贯穿起来,显得涣散、零碎。(中国电影艺术中心研究员、电影学术委员会委员钟惦棐评)
该片是一部相当典型的现实主义影片。影片以普通农家女胡秀之成长为女英雄的事迹为主线,行云流水般地描写了抗联女战士英勇的斗争事迹。演员表演朴实自然,生活气息极浓。画面的构图和光线处理都极为考究,就当时的设备和技术水平而言已属十分不易。该片通过表演、表情和动,将人的心灵世界自然而然地烘托出来,特别是叙事中实拍参天大树、湍急的瀑布和女战士艰难行进等画面,都给人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胡秀之入党宣誓时泪流满面的镜装潢,她挺身而出与战友砸烂松支冲向江水等场面,曾使无数观众为之振奋、感动、泪流满面。那种深沉悲壮的崇高美,导演凌子风从绘画、雕塑中借鉴而来的突出的造型意识,都在自觉地强化着历史现实中的英雄气概,而且人物的塑造又那么平易、朴实、毫不做作,这样的创作理念和艺术构思是对新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的一大贡献。
大众评分
截至2024年1月18日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目录
概述
剧情介绍
角色介绍
幕后制作
幕后花絮
获得荣誉
作品评价
大众评分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