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精论
书法精论
《书法精论》是由人民美术出版社于2007年6月1日是出版的图书,本书作者是丁文隽
图书信息
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6月1日)
平装: 274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9787102039732
条形码: 9787102039732
尺寸: 20 x 13.8 x 2.4 cm
重量: 340 g
作者简介
丁文隽(1905—1989),20世纪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书法教育家。原名越鸿、字文隽,后以字行,斋号煮石庵,晚年自称“半残老人”。河北丰润人,自1951年定居北京市。1927年毕业于原北京交通大学,从事铁路管理工作。公务之余,研刁书法艺术,终生不倦。1980年被聘为中国书画研究社顾问,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自幼喜好书画。承受家教,精于诗文,临池成癣,泛临真、草、隶、篆诸体。大学毕业后,公务之余,耽习翰墨,上自甲骨、钟鼎款识、汉魏刻石、碑志,至晋、唐、宋、元、明、清诸家帖札,无不临“习”,潜心研究历代书家论书法之作。兼工各体,博采众长,经常为人书写牌匾、碑志,自出机杼,不拘一家一派,别具风格。20世纪40年代初出版《丁文隽临古习字范本》五种,曾多次举办个人书法展,名震书坛。当时的书法家多有赞誉之词,著名书法家张伯英先生赠题“妙众体”。
著作《书法精论》一书,于1939年由京城印书局出版,取古人论书之精华,抒自身临池经验,独创已见,颇受读者的欢迎与推崇。当时书法家杨圻、周肇祥、张伯英各有题序、题词。1940年再版。1983年中国书店有限责任公司又两次影印发行,流传至今。70年代后期为振兴书法艺术,用语体修订《书法精论》更名为《书法通论》,内容充实,阐述简明,通俗易懂,适应广大初学书法者的需要,1986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日军侵华时期,隐居不仕,以教书鬻字为生。培养后学,受业者达百余人,所授内容遍及各种书体,因材施教,精心指点,学书者莫不心神领会,各尽所长,多有成就,其中有些人已成为知名书法家。此后数十年登门求教者络绎不绝。
70年代后期开始,丁文隽的书法作品多次入选参展,并在《中国书法》、《书法》、《书法报》等报刊上刊载,生平业绩被辑入《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等多部典籍中。2002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丁文隽书法选》,其墨迹被辑入《二十世纪京华名人遗墨》。
内容简介
《书法精论》作者丁文隽先生的书法理论立论精辟,颇具独到见解。其著作《书法精论》,是所见中国书法史上第一部完全用现代方法书写的较为系统、体系较为完备的书法教科书。它对上至书法美学、下至学习书法的具体方法,都给予了具体回答,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目录
上编
绪论
第一 溯源
文字之起源
文、字、书三字之定义字义之起源字音之起源
字形之起源“六书”之解释
吾国文字发展之经过
庖羲画卦神农结绳仓颉造书契古代文字流传至
今者断自三代古文篆隶真行草诸体之递嬗自汉
以后字形遂不复变
历代整理文字之概略
先秦文字纷乱之情形秦始皇统一文字汉代诸儒整
理文字之大略汉石经及魏三体石经之刻立晋唐二
代诸儒整理文字之大略唐后蜀宋金清诸代石经之刻
立康熙字典之编
作书宜从正体
第二 辨体
书体之意义
书体变化之原因
书之形书之具书之用书之人
载籍所列各种书体之叙述
秦之“八体”汉之“六书”唐张怀书断共列十体
王惰古今文字志共列三十六体韦续五十六种书体共
列五十六体明吕宗杰书经共列百体
吾国书体可总括为下列六种
古文甲骨文钟鼎文籀文(即大篆)孔壁古文
秦篆(即小篆)大小篆之分别
隶书隶暨八分名称之解释古隶八分
真书真书名称之解释
草书草书名称之解释章草大草(即狂草)小草
行书行书名称之解释正行真行行草
书体演变皆出于自然非一人所能创改
第三 别流
书法分别流派之原因
吾国书法流变可分下列五大时期
第一时期
第二时期
第三时期
第四时期
第五时期
下编
本论
第四 总诀
第五 执笔
第六 运笔
第七 结构
第八 取法
第九 临摹
第十 用具
金石碑帖插影索引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图书信息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