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的山脉、辽阔的平原和缓坡为主。整个地区地势自西向东递减,同样从南向北递减。这里的气候属于寒温带大陆性类型,年均气温约为零下2.4
摄氏度,年降水量介于300毫米至450毫米之间,无霜期持续113天。
贡宝拉格草原拥有天然草场达56万亩,为牲畜提供了11.42万亩的饲料地。地下藏有各类矿石、河流沙、膨润土和黄沙土等。在植被方面,树木种类包括柳树和灌木等,而草本植物则涵盖了碱草、三棱草、大叶章、
六二韭、马莲等多样性。此外,该地区还生长着黄芪、防风、芍药、玉竹等药材类植物。
沿着天路,野罂粟、苜蓿、土豆花、向日葵和油菜花的众彩花朵装点着草原,形成了五彩斑斓的海洋,遍布山野。这片草原风貌得到了良好的保护,是内蒙古九大类型草原的唯一汇聚地。在这里,碧绿的草地像波澜壮阔的海洋,牲畜群如天空中飘动的云朵,圆顶毡房似扣在大地上的珍珠,河流蜿蜒流淌如同银色的绸带。该地区包含了几个著名景点,包括集蒙古族衣食住行民俗文化于一体的“蒙古浩特”,再现古老草原游牧民族生活场景的“游牧部落”,以及展示森林草原向草甸草原过渡区特色的“森林草原生态区”。这三处景点是海内外游客观赏秀丽草原景色、领略游牧民族风情的首选之地。
位于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大草原东南部的
多伦县,这座寺院是
内蒙古地区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由
康熙帝敕令建造,它包括主庙、附属的善因寺、10座官仓、13座活佛仓以及130多座当子房,总占地面积达46万平方米,统称为“汇宗寺”或“多伦诺尔庙”。因其大殿顶部覆盖着蓝色琉璃瓦,它也被称为“蓝庙”。
太仆寺旗在历史上曾是
清代的皇家御马场,最多时养育着7万多匹皇家血统的马匹,这些马匹专供皇室军用和皇室食用的肉奶制品。牧丁从八旗中抽调,负责放养这些御马。然而,7万匹御马的辉煌历史已不复存在。清朝后期,随着牧场逐渐减少,到了光绪末年,马群数量开始衰落,此后又经历了战争波折。据记载,到1948年时,贡宝拉格草原上只剩下了562匹马。
贡宝拉格苏木的五旗敖包正是太仆寺旗皇家御马场的原址。
玛拉盖庙遗址位于
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贡宝拉格苏木境内,始建于
康熙,并在
雍正二年竣工。鼎盛时期,庙中有喇嘛360多名。不过,后来在日军侵华期间遭到破坏,如今旧遗址上仅存一座
小庙,包括正殿和东西配殿各一座。"玛拉盖"在
蒙古语中意为“帽子”。传说中,
康熙帝曾在巡游此地时休息,梦中遇见一位神人告知此地为龙山,而皇帝休息之处为龙头所在,预言将来会有蒙古王诞生,与皇帝争夺江山。解救的办法是醒来后将皇冠置于原处奠基,并修建一座
庙宇供奉黄教以化解灾难。因此,皇帝便在此地修建了庙宇,并以皇冠奠基,故名“玛拉盖庙”。另有一说,康熙皇帝巡游至此正值六月草原雨季,遇到一位
蒙古族小孩放羊时未带伞遭遇大雨,皇帝怜悯之下将自己的伞让给小孩。后来,为了纪念这位英明贤德的皇帝,人们在此处建立了庙宇。命名为
玛拉盖庙。
2、“贡宝”西芹,有句话说:“南有
寿光市,北有宝昌”。太仆寺旗被誉为“绿色西芹之乡”,也被誉为“京北蔬菜第一旗”,成为北京的重要蔬菜供应基地。
3、
沙枣,也称桂香柳,产自
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沙漠地区。由于其开花时的香味与江南的桂花相似,且生命力极为顽强,因此被誉为“飘香沙漠的桂花”。
沙枣的外形类似枣子,颜色为黄红色或黄褐色,果皮上覆盖着发亮的银色圆点。其果肉呈白色,质地细腻,味道甜美中带有一丝酸味。沙枣全身都是宝,其面粉可用于制作饼、蒸馒头、
面条等,也可用作糕点、
果酱、
酱油、糖、酒和醋的原料。此外,沙枣叶还是猪、牛、羊非常喜爱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