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迹北土远适西方。初至
吐谷浑。仍出海西郡。进入流沙到高昌郡。经历龟兹沙勒诸国。登
帕米尔高原度雪山。障气千重层冰万里。下有大江流急若箭。于东西两山之胁系索为桥。十人一过到彼岸已举烟为帜。后人见烟。知前已度方得更进。若久不见烟则知暴风吹索人堕江中。行经三日复过
大雪山。悬崖壁立无安足处。石壁皆有故孔处处相对。人各执四杙先拔下杙手攀上杙展转相攀。经日方过及到平地相待料检。同侣失十二人。进至宾国礼拜佛钵。停岁余。学
梵书梵语。求得
观世音受记经梵文一部。复西行至辛头那提河。汉言师子。曰缘河西入月氏国。礼拜佛
肉髻骨及睹自沸木舫。后至檀特山南石留寺。住僧三百余人。杂三乘学。无竭停此寺受大戒。天竺禅师佛驮多罗。此云觉救。彼土咸云。已证果。无竭请为和上。汉沙门志定为阿阇梨。停夏坐三月日。复行向中天竺。界路既空旷唯赍
蜂蜜为粮。同侣尚有十三人。八人于路并化。余五人同行。无竭虽屡经危棘。而系念所赍观世音经未尝暂废。将至舍卫国。野中逢山象一群。无竭称名归命。即有师子从林中出。象惊惶奔走。后渡
恒河。复值野牛一群鸣吼而来。将欲害人。无竭归命如初。寻有大飞来野牛惊散。遂得免之。其诚心所感在险克济。皆此类也。后于
南天竹随舶泛海达
广州市。所历事迹别有记传。其所译出
观世音受记经。今传于
京师。后不知所终。
关于昙无竭根据其见闻所撰写的作品,存在多种观点。
梁启超在三十年代出版的《
佛学研究十八篇》中提及的《历国传记》被认为已佚失,且
隋唐的目录并未记载此作。而
唐朝的道世法师则指出,昙无竭归来后创作了《外国传》五卷,用以记录其
西域之行。然而,详细叙述昙无竭事迹的《
高僧传》并未明确提及这部作品的书名。
历史上有多部僧人撰写的作品与《外国传》重名,其中包括释昙景的五卷本《外国传》。在大藏经中,《
翻梵语》一书收录了部分源自《外国传》的词条,这些词条中涉及了昙无竭的事迹,因此学者们推测《外国传》可能与昙无竭的《历国传记》有关。
南梁梁代的
僧祐在其著作《三藏记》《释伽谱》《
弘明集》等中,以《法勇法师传》为题,记述了昙无竭的事迹,其中“胡言”指的是
梵语,即昙无竭的别名。僧祐的文章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被引用的词语和故事,如“
苦行”或“苦行僧”等,这些均源自昙无竭早年作为
沙弥时修行的经历。
稍晚于僧祐的南朝梁代僧人
慧皎,在其佛教名著《
高僧传》中也记载了昙无竭的事迹。尽管内容与僧祐的记述相似,但《高僧传》的流传更为广泛,使得现代提及昙无竭时,多会引用这部作品。此外,
唐朝的
释道世所撰的《
法苑珠林》以及
隋朝释法经等人的《众经目录》等作品中也有所提及昙无竭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