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镇
康县
康县城关镇杨河坝村位于海拔1850米的万家大梁脚下,全村7个合作社370户1420人,康县全境处西秦岭南侧陇南市山中,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旅游资源以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为主。
乡镇概况
位于康县中部偏北,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东、东北与王坝镇、巩集乡接壤,南与岸门口镇毗连,西与碾坝镇长坝镇相接,北与巩集乡为邻。面积70.3平方公里,人口15484。镇政府驻嘴台。
历史沿革
因驻地得名。建国初属云台区辖地。1953年设立嘴台乡。1958年归入康宁公社。1961年分设嘴台公社。1983年改社为镇 至今。现辖嘴台1个居委会以及嘴台、赵坝、罗家沟、斜崖、香子坝、郑家沟、江家湾、杨河坝、孙家院、土黄沟10个村委会,83个自然村。
自然与经济
地处西秦岭山地,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北有东西走向的万家大梁为天然屏障,南有雷打崖和娃娃崖东西对峙,西北部有大崖山、尖山耸立。有碾坝河自西向东,杨家河自西北向东南,三官河自北向南穿流境内,在县城附近汇合,由境东南部大峡出境。河流两岸形成30米到70米宽窄不等的峪谷地带。最高海拔2038米,最低海拔1184米,属温暖带阴湿区气候,湿润多雨,年降水量856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1度。耕地面积约1.36万亩,多为山坡地。粮食作物主产玉米、小麦,占粮食产量的80%以上,还产黄豆、阳芋、高粱、荞麦等。经济作物主要有大麻。林副产品有核桃、柿子、苹果、药材等。境内有森林面积2万多亩,覆盖率在20%左右。
交通
境内有武略公路横穿7个行政村,康阳坝-康店子公路的起点,交通方便。
文教卫生
现有中学2所,小学11所。镇内有县医院,中医院镇卫生所1所,村医疗站13所。
自然资源
康县全境处西秦岭南侧陇南市山中,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旅游资源以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为主,这是山川秀美,风光旖旎,千峰叠翠,万峡溢绿,悬泉飞瀑,百鸟争鸣,是西北天然生物园和野生动物园,也是西北最有名的生态旅游胜地。主要有白云山森林公园、梅园沟、幽梦谷、海棠谷、龙神沟、红豆谷、清河、响水泉、白马关古城遗址、托河溶洞等近百处自然和人文景观,茶园、竹海、灵山、秀水、幽谷、茂林、飞瀑、流泉,构成了康县独特的生态风光,其风物之美,山川之秀、河谷之幽、田园之雅,令境内外游人流连忘返。
民俗文化
龙腾狮舞,锣鼓铿锵,伴随着新春温暖的脚步,康县春节文化活动拉开大幕,一台台充满喜庆的社火表演,将春节文化活动渲染得有声有色。
2月21日,城关镇、岸门口镇王坝镇社火队自县医院门前统一出发,逐次在人民桥、康兴桥、白云山、城西新区、小康桥亮相,只见彩车招摇,彩旗猎猎。那高脚人的脸谱忠实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真善美的审美心理和对历史人物的好恶褒贬,花船、毛驴、龙狮的夸张形象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极具地域特色的羊皮鼓把祭奠祖先、除旧迎新、庆禧纳福、祈求丰年、祭祀神祉表现得淋漓尽致,康南花鼓的锣鼓喧天和棒棒鞭的欢快将传统的民俗文化集中展示,充分体现了康县悠久的民俗文化在当代的继承和弘扬。据悉,康县春节文化活动在正月十五前将每天上演,同时,露天电影、焰火晚会、灯谜、书画摄影展将利用夜间人们空余时间陆续开始。
社会治安
康县城关镇始终坚持“以人防为基础,加大物防力度,提升技防水平”的工作思路,加强薄弱环节,创新防控模式,健全长效机制,条块结合,齐抓共管,为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康县城关镇始终坚持“预防为主、单位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工作方针,积极探索组建专业化、组织化的专职群防群治队伍,在三个社区按20人,赵坝、杨河坝等大村按6人,其他14村按3人的标准配备信息员和治安员。组建了一支20至30人的应急处突力量,并结合每年地方武装整组进行1至2次的演练,加强训练、培训、以提高农村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水平。采取以镇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协助的方法,对辖区内农村各个群防群治组织进行1至2次补充、调整、完善、培训、整组工作,通过第三个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三年建设规划的实施,在全镇构筑起适合本地实际、组织形式灵活、结构体系完备、体制机制健全、管理规范严格、保障措施有力、效能作用良好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现了镇、村、社区、镇直各单位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预防控制违法犯罪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能力显著提高,使社会治安环境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多发性案件得到了有效控制,人民群众安全得到了切实保障,社会治安秩序得到了持续稳定。
灾后重建
康县城关镇杨河坝村位于海拔1850米的万家大梁脚下,全村7个合作社370户1420人,在“5·12”地震中,村庄多处裂缝,山体滑坡20多处,70%以上的房屋倒塌,90%以上房屋成为严重危房,大部分群众无家可归。灾情发后,康县城关镇联乡领导、帮扶部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进村入户帮助组织群众抢险救灾,并及时送去了救灾面粉1000公斤,快餐面150件,矿泉水100件,分5个安置点搭建临时帐篷800平方米,妥善安置灾后群众的生活,稳定了人心。
同时,城关镇杨河坝村联乡领导及帮扶部门县发改委、城关镇党委、政府积极同当地群众协商,提出了灾后重建的建议,经过村民大会讨论确定灾后重建方案,确立了“移地安置,统一规划,统一设计,自己为主,国家补助,分步实施,分户建设”的重建原则。群众通过采取互帮互助,兑换土地的方式,统筹宅基地3处48亩,进行集中安置。目前,城关镇、发改委租用挖掘机、装载机,帮助143户重灾户动工开始灾后移地搬迁工程的庄基开挖、地基平整。杨河坝村4个重灾社143户群众团结一致,同甘共苦,拧成一股绳,投工投劳1200多个工日,备沙备石,清理废墟,拆除危房,全身心投入到重建家园当中,各项灾后重建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正在搬运砖头的村民李玉祥激动地告诉记者:“地震发生后,党和政府给我们送来了吃的、喝的,给我们搭建了帐篷,现在又帮我们修新房,我们老百姓心里踏实多了,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战胜困难,重建美好家园。” “5·12”地震发生后,接到支援康县灾后重建任务的深圳市,及时抽调精兵强将,千里驰援,投入康县灾后重建。
2008年7月,深圳市确定把王坝乡李家庄村、康县一中学生公寓楼、康县中医院、康县敬老院、康县人民医院等5个项目列入2008年度援建范畴,总投资达1.194亿元。
李家庄村灾后重建户共有110户,加上村级组织活动室,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每户帮建住房3间,预埋两层基础,总投资1468万元,2008年7月10日开工,11月10日入冬前交付使用。11月10日群众搬入新居,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进行了现场直播。如今的李家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户户有小花园、自来水,村里有公共活动场所,创造了康县农村灾后重建时间最短、效率最高、质量最好的新记录。李家庄的群众深情地说:“没有深圳市人民的大力援助,我们李家庄就没有这样漂亮的房子。”
至2009年,深圳直接援建康县灾后重建项目有王坝乡李家庄村居民住房,康县一中学生公寓楼,康县人民医院,康县中医院,康县敬老院以及康县一中、县医院、中医院、敬老院新增供暖设施共6个建设项目,总投资16180.8万元。截至目前,除康县一中、县医院、中医院、敬老院新增供暖设施正在进行初步设计,康县人民医院完成主体建设外,其余4个项目全部完工并交付使用。同时,深圳市援建省内统筹项目在康县还实施了农村居民住房重建、农村居民受灾房屋维修、城区防洪河堤工程、城关镇王坝乡道路工程、城关第一小学、阳坝镇区基础设施、城关镇咀台初级中学、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戏剧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10个项目,总投资29437万元。
除此之外,深圳市科技局为康县提供科技帮扶资金360万元;2008年8月派出20名教师在基层8个学区任教,进行义务支教工作;2008年11月至2009年4月,深圳市劳动局先后在康县招聘务工人员1620多人;组织深圳医疗队到康县义诊;2008年12月,组织深圳在陇南市各医院挂职的医生到大堡镇和王坝镇为群众义诊,并对两个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进行了义务培训;协调落实深圳证券交易所员工对康县城关镇陈家坝小学的项目援助,投资140万元,建教学楼和实验楼各一栋;深圳市农商行投资200万元,援建康县信用社五个基层社;宝安区企业和市民为康县中小学捐建电脑室4间,捐赠电脑84台,打印机20台,书包2200个,新华字典1280本,笔1万支,图书1500册,以及药品、棉被、运动鞋等物资;深圳市迅宝环保公司捐助康县店子乡小学“爱心妈妈”学生食堂,补助学生伙食费用,三年内投入资金50万元。
社区管理
康县城关镇社区党支部围绕拓宽社区服务,加强社区管理,完善社区功能,深入开展各项创建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是以创建“五好社区”为目标,组织开展党员主题实践活动。社区党支部积极组织和引导广大党员参与“五好社区”创建。开展了党员“有职履职尽职,无职设岗定责”实践活动,在有职党员中开展“党员一帮一”和为社区建设出一个好主意、做一件好事、包一幢楼房、管一段路段、献一份爱心的“五个一”工程,组建党员帮扶小组15个,为孤寡老人和贫困户办实事50余件,先后有46名党员参加了“五个一”工程。为无职党员设立了扶贫帮困岗、参政议政岗、民主监督岗、政策宣传岗、文明新风岗、治安维护岗等六大类36个岗位。通过认岗、领岗、竞争上岗、签订履岗责任书,目前有42名无职党员走上了岗位,占社区党员总数的81%。
二是以创建“和谐社区”为目标,协调驻区单位开展共驻共建活动。按照“社区共驻,优势互补,文明共建,整体推进”的思路,召开驻区单位负责人和非公经济组织业主联席会议,从创建文明小区、文明单位、文明楼院、文明家庭和文明居民入手,组织开展警民共建、企地共建、校地共建、区域共建,实行思想工作联做,社区治安联防,计划生育联抓,公益事业联办,科学知识联教,环境卫生联治,文化体育联动,文明活动联搞,社区新风联树,有效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
三是以创建“便民社区”为目标,开展便民利民服务。社区党支部先后统筹资金16万多元,为赵坝村60户失地农民和65户因病因灾因残家庭每户每年发放救济金600元,解决了他们的生活困难;协调资金5000元,解决了社区40名儿童的书本费用,使5名辍学儿童重返校园;资助贫困党员8名;设立便民咨询报务台3个,居民监督意见箱6个,开通服务热线3条,提供商务、就业等信息450余条;举办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培训班30余期,使220多人实现了二次就业;为800户需要低保和医保的居民,办理了低保、医保手续。引导赵坝村群众依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以入股的形式,参与土地开发,建成集商贸、餐饮、娱乐、住宿为一体的10层工贸大厦,年创产值80万元。
四是以创建“平安社区”为目标,健全小区治安群防群治体系。社区党支部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民的原则,大力开展“四防”宣传教育,落实各项防范和管理措施,建立健全“一区一警”综合治理网络,完善了192个居民小区群防群治体系,妥善化解、调处社区内各类矛盾。截止目前,社区党支部共参与并成功调解各类民事纠纷50多起,把矛盾及时化解在基层社区,避免了越级上访的现象发生,为维护社区的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是以创建“文化社区”为目标,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社区党支部整合文化资源,从建设机关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楼院文化,广场文化以及家庭文化入手,着力打造富有特点的社区文化。近几年来共投入资金40多万元,建起了居民娱乐健身中心,解决了三个社区的10间215平米的办公场所。同时从行政企事业单位以及离退休干部职工中挖掘文化艺术人才,积极组织引导他们开展活动,先后成立了太极拳协会、青少年武术队、老年人秧歌队,少儿舞蹈队,举办书画培训班和老年书法展览,组织迎“七一”、“十一”大型歌咏比赛,职工运动会等活动。
河堤治理
康县大南峪乡街道村位于康县北部窑坪河流域,近年来,由于窑坪河连发洪水,致使河床逐年提高,该村100多亩川坝耕地面临被洪水淹没的危险。康县城关镇与碾坝镇接壤的护地河堤也出现多处断带区域。每遇暴雨,河水猛涨,给断带区村庄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耕地造成严重威胁。对此,市政协委员田生才、李广武等提出了这一提案。提案得到市政府、市政协的高度重视,市政协将提案列为副主席督办重点提案。分管副主席会同市政府、市政协有关部门和市、县水利等部门多次深入这个村,对护地河堤进行实地查看,召开市县乡村四级干部和提案委员参加的提案督办现场会议。督办会议之后,康县水利局迅速组织技术力量对河堤进行细致勘测,克服取石远、排水难等实际困难,先后组织实施两处河堤工程,共开挖土石方1040立方米,浆砌石654立方米,新修河堤104米,使500多亩土地得到有效保护。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乡镇概况
历史沿革
自然与经济
交通
文教卫生
自然资源
民俗文化
社会治安
灾后重建
社区管理
河堤治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