漈门溪位于
东岩乡境内,又名
玉泉溪,长达10多公里,溪流曲折,溪水清澈,两岸奇峰耸立,花草竞艳。景区由东坑古步、枫树岭、阵图潭、夫妻枫等景点组成。
简介
漈门溪是
飞云江的支流,漈门溪景区内溪流长10多公里。有记载飞云江支流“玉泉溪”一节,其中介绍“玉泉溪,古称
芝溪,位于
文成县玉壶,下游段
瑞安市称漈门溪。”
上游位于文成县玉壶的玉泉溪,流到瑞安境内,就被称之为漈门溪了。坐上竹筏,随溪流逶迤曲折,观两岸滩林风光,戏清溪秀水,别有一番春天的味道。
景观景色
阵图潭
《飞云江志》:玉泉溪由文成县玉壶进入瑞安后,南流至东坑村,左岸纳东坑溪,进入漈门溪。漈门溪流经瑞安,首先进入
高楼镇东坑村。
传说,很久之前,漈门溪前有座黄泥山,山上有个大王,人称
黄山王。黄山王有“点石成人”的本事,能将制造的泥人变成真人。这个黄山王想造反当皇帝,于是,他造了很多泥人。这些泥人都是“未开眼”的“盲瞠人”(盲人的意思),一旦开眼后,威力远超正常的战士兵将。
皇帝的
军师听闻此消息后,就到漈门溪一带捉拿黄山王。情急之下,黄王山来不及给泥人开眼,只好让“盲瞠人”冲锋陷阵了。后来,“盲瞠人”打了败仗,泥人将军在高楼石马村自杀,他把战争所用地图“阵图”,抛在漈门溪,变成一个潭,后人称为“阵图潭”,而泥人将军也变成马的样子,在漈门溪留下一个地名,叫做石马。
“盲瞠人”打了败仗,黄山王也失去当皇帝的梦想。如今,高楼一带还流传着这一故事。
双口潭
依漈门溪一路走来,前面有个虎山,又称猛虎山,海拔624.8米,形如猛虎下山。此虎两眼圆瞪,大口张开,前爪腾起,气势凶猛。“过了猛虎山,我们还可看到
红嘴相思鸟、老鹰展翅和双口潭。”
双口潭是漈门溪溪水最深的一段,潭最深处达200多米,在左边山上,相隔10多米两边各有一个洞口,这两个洞口里边相通,属人工凿通,原来准备当导流渠。右边有座人造小山,据了解,在1958年“
大跃进”时,国家决定在这里修建一座水库,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又赶上汛期来临,造成工程失败,所以没建成的大坝就成了小山留下来。
古步
在这片群山峡谷里,逶迤着一条清澈平缓的漈门溪,溪流之上,经常会见到这样的一条条石头组成的碇步,它是古时人们过溪的主要依靠。
漈门溪溪流之上,平整的石块一字排开,从小溪的这头一直横跨到那头。《考工典拾遗记》记载:“舜命禹疏川奠岳,济巨海,以为梁。”《
竹书纪年》中也说,“
周穆王三十七年伐楚,大起九师,东至九江,架鼋鼍以为梁”。
鼋鼍是一种特别巨大的乌龟,而在浅滩溪涧中刚露出水面的石磴、大石块,远远望去,碇步如一个又一个露在水上的乌龟背,古人形象化地称其为鼋鼍。据《瑞安市交通志》中《陆运篇桥梁》的“碇步”一节介绍,东坑村的东岩碇步全长120米,为瑞安境内最长的碇步,清光绪七年(1881)建,为古时高楼与
青田县间主要过溪通道。
东坑古碇步几经风雨、
山洪。早年没有桥,
瑞安市高楼往青田方向走,这个碇步是必经之路。早年,每次山洪大水来了,路就断了。
东坑古碇步共有169步,是千百年来村民们往来溪两岸的主要通道。1911年,被山洪冲89个碇齿;1959年,损坏30个碇齿;1969年,又冲掉50个碇齿;1980年,国家拨款2000元全部修复。1987年建筑公路时南端填塞3个碇齿,尚有169个碇齿。
碇步除了行人之外,还有走船。这是我们东坑古碇步与别的地方不同的特点。所谓“走船”,其实就是行驶竹筏。我们见到碇步南端第14至15步齿间留有1.4米宽的缺口,是通竹筏的口子。
随着社会发展,美丽古朴的碇步也被现代水泥桥取代。1989年东坑大桥建成之后,这条古矴步开始成为专供游客观赏的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