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孔阳
上海美术考古学社创始人
朱孔阳(1892-1986),曾用名朱既人,男,松江区人,画家字云裳,晚号庸丈、龙翁、聋翁。解放后发起成立上海美术考古学社。
人物概述
朱孔阳,松江县人,家住白龙潭。生平爱好金石书画。16岁时,曾从岳旭堂学医。清宣统二年(1910年),加入松江同盟会支部。
民国成立后,进杭州之江大学自助部文科学习。不久,在杭州教会办的青年会工作,由干事升至代总干事。先后创办书法、国画、篆刻等班。
抗战爆发,任浙江省抗战后援会常委及杭州市留守,又任万国红十字会杭州分会华方总干事,主办伤兵医院和难民收容所,救护数百名抗战将士并收容、转送难民2000余人。民国27年(1938年)初,随难民撤离杭州,到达上海租界。此后,在上海寓居,担任由宁迁沪的金陵协和神学院和金陵女子神学院文史教授多年。
对历代文物,既精鉴别,又富收藏。曾说:“不只因为自己爱好,主要是为国家保存文物。”抗战期间,为使表现岳飞精神的精忠柏化石免落日本侵略者之手,多方筹款购得。解放后,将此化石捐献给杭州岳坟文物管理所。所收藏的除书画精品外,还有印章、古砚、陶瓷、竹石雕刻等。
早年曾与画家陶冷月合作,举行扇展,陶作画,朱作书,合称“双壁”。登广告曰“范蠡卖扇”,一时传为佳话。
解放后
发起成立上海美术考古学社。1952年夏,得王国维手拓殷墟甲骨文本和李汉青摹写本,经过校审,辑成《殷墟文字考释校正》。1953年,应上海中医学院医史博物馆之聘,负责征集、鉴定医史文物和资料。曾撰写历宋、元、明、清20余代的《何氏世系考)。
1972年,以80高龄退休,但仍应邀赴杭州市合肥市太原市济南市曲阜市绍兴市等地,协助有关部门,从事文物鉴定工作,并被聘为杭州市文管会委员。1978年,被聘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曾先后向中国革命博物馆、南京市、上海、浙江省等博物馆、杭州市文管会、太原市文化局、杭州市佛教协会、玉佛寺等捐献重要文物百余件,古籍数百种,受到各单位的嘉奖和表彰。年近90时,还应邀至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班讲学。
晚年所作的隶书五言联,曾在1986年“中国当代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选展”中展出。并吕振羽刘海粟、高络园三人合作《松竹梅图》,人称为沪上“海陆空”三军(“陆”、“空”为谐音)。
著作还有《名墓志》、《分韵古迹考》、《分韵山川考》等。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概述
解放后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