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羡
东汉末年长沙太守
张羡(生卒年不详),南阳人,东汉末年官员,曾任零陵、桂阳县长(一说零陵、桂阳太守),后任长沙太守,深得民心。性格屈强不顺,与荆州市牧刘表不和。建安年间,举荆州三郡(一作四郡)与刘表对抗,拒守多年,最终病死
简介
张羡,东汉南阳人。东汉末年刘表部将。历官零陵、桂阳太守,官至长沙太守,深得民心。性格屈强,与刘表不和。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时,桓阶游说张羡支持曹操,张羡于是以长沙郡和邻近三郡(桂阳郡零陵郡武陵郡)反抗刘表,并派使节面见曹操,曹操知道后十分高兴,但因为要专注于在官渡抵抗袁绍,未能派兵南下长沙,此时刘表攻打张羡,张羡病死。有子张怿
张羡,东汉南阳人。东汉末年刘表部将。历官零陵区、桂阳知府,官至长沙市太守,深得民心。性格屈强,与刘表不和。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时,桓阶游说张羡支持曹操,张羡于是以长沙郡和邻近三郡(桂阳郡、零陵郡、武陵郡)反抗刘表,并派使节面见曹操,曹操知道后十分高兴,但因为要专注于在官渡抵抗袁绍,未能派兵南下长沙,此时刘表攻打张羡,张羡病死。有子张怿。
刘表攻张羡期间,连年无法攻克。曹操方与袁绍相拒,未暇救之。羡病死,长沙军复立其子。表攻张怿及零陵、桂阳,皆平之。
人物争议
清代孙鼎仪所著《张仲景传》中,孙鼎仪认为此张羡就是张仲景,孙鼎仪认为,古人起名必有原因,张仲景之名,仲为第二之意,景则是景仰之意,与羡字之意相同。但是此说并没有得到公认。事实上张仲景是否做过知府也是无法考证的,因为张仲景为长沙市太守之记载出自唐朝甘伯宗所著《名医录》,此前并没有此类记载。历史上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张仲景做过长沙太守。但后世对这件事却是深信的。
如果按照时间来考证的话,孙鼎仪的说法也是不无道理的。晋代医学家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序》中曾经记载张仲景与王粲见面,王仲宣即建安七子中的王,此时王粲大约20岁左右,张仲景说王粲大约20年后,眉毛会脱落,眉毛脱落半年以后就会死,服用五石汤可以治疗。王粲认为自己没病,又觉得张仲景说话太难听,于是没有服药,20年后王粲真的死了,也确实是眉毛脱落后187天后死的。
我们现在能够考证的是,王粲生于公元177年,20岁的时候也就是公元197年,此时张仲景如果见过他的话,公元200年在长沙市知府也并非不可能。
汤液派廖平、刘民叔等人认为:仲景为汉长沙太守张羡之字。羡,羡慕也,景,景仰也,名羡字景,于义允协。考《后汉书·刘表传》“建安三年,长沙太守张羡,率零陵区桂阳县二郡畔表。”《三国志·刘表传》“表攻之,连年不下,羡病死,长沙复立其子怿,表遂攻并怿。”《刘巴传》“建安十三年表卒,子琮降曹操,操辟刘巴为掾,使招纳长沙、永州市、桂阳三郡。”《先主传》“曹操兵败北归,先主征江南四郡,长沙太守韩玄降。”《廖立传》“先主领荆州市牧,立为长沙市知府。”后吕蒙奄袭南三郡,立脱身走,自此之后,长沙属吴,与汉无关矣。据此,若张仲景而非张羡,则长沙太守,无仲景其人。张羡而非仲景,则广征史传,无张羡其字。又考《后汉书李注》、《三国志裴注》,皆引英雄记云:“张羡,南阳郡人也,作零陵、桂阳长,甚得江湘间心。”夫籍则南阳,年则建安,官则长沙太守,其为仲景无疑。然则仲景官长沙时,干戈扰攘,何暇著此文辞简古之论。《太平御览》引《何颙别传》云:“同郡张仲景,总角造颙,颙谓曰,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卒如其言。”则是仲景学医,年尚幼也。林亿伤寒论序》引名医录云:“始受术于同郡张伯祖,时人言识用精微过其师。”则是张仲景精医,年未冠也,伯祖为汤液家之经师,所授为汤液家之经法。仲景论广汤液,以为广汤液论,是以伊尹为经,仲景为传矣。
目录
概述
简介
人物争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