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同,字皆吾,号于野,生卒年不详,莆阳城关观桥书仓巷人。郑氏族联云:“家传诗教,系出
荥阳市。”“宋元明三朝赐命,忠孝义百世流芳。”
大同市系宋代状元谥忠惠侨之后,先祖侨孝友端重,简淡无他嗜好,平生所为,皆有常度,故受知三朝,见称忠实。侨传裔孙崇,
崇传子(字宗献),弱冠工古文词。
正德三年(1508),
莆田新度举子
戴大宾、陈华、李纯、林近龙、王大用、吴恕、宋卿、郑瓒、陈杰、姚 永赴京应省试,同
吕柟榜
进士,瓒为二甲第七名。
大同为经生时,受业于城之北郊乡先生吴禄,颇得赏识。其生于书香门第,为人宽厚,喜称人之长,有君子之风。读书之暇,郑氏二兄弟尤喜纵情山水,遍游名山大川,放旷歌酒。
囊山,其山形如悬囊,或名土囊。
唐朝高僧隐其下,曰囊山院,庙阶甚为宏壮,外有放生池。
大同市携絅游囊山,其撰《游囊山》诗云:“断桥浅水泊轻舟,山色催人汗漫游。石洞阴联千嶂霭,风涛响送半江秋。入林云气流僧钵,隔水渔歌乱野讴。一笑尊前聊自慰,人生何必羡封侯。”壶山,此山有八面,高千余仞,方锐如圭首。峙立如展旗,为郡镇山。大同与絅游壶山,絅撰《怀秋》诗云:“壶山兰水望悠悠,白雪凄其草木秋。万里乡关余涕泪,百年湖海梦交游。霜前疏柳萧萧落,水上寒云淰淰浮。莫怪登楼赋怀土,秋风偏感
王粲愁。”兄弟二人气质俊爽,才学渊博,吟咏文辞甚为工整。
瓒初授户部主事,迁户部郎中,督饷宣府,以赢金输还公帑。操行清修,至性孝友,惜其无年。瓒之从兄,孝友恬静,无意功名,雅好贤士,里党无间。其家教谨肃,课子
大同市与从侄絅一起读书,乐于教诲,以公直表率乡人。大同尝携从弟絅同游金山,其撰《游金山》诗云:“九折趋溟渤,金势欲吞。孤根出窟,一柱控龙门。石影秋逾,江心夜不昏。蓬莱吾已得,应不数昆仑。”絅亦撰《小金山》诗云:“海屿深藏寺,江流曲抱台。遥天孤鹤下,落日一樽开。风物萧森后,云山缥缈来。苍然平楚色,极目竟悠哉!”
嘉靖八年(1529),莆阳举子郑絅、
魏一恭、林东海、陈光华、郑大同、林允宗、黄谨容赴京应省试。已丑三月十五日廷试,世宗临策会试
举人,
大学士杨一清(字应宁)以
罗洪先(字达夫)等六人试卷进览,皇上一一品题,在罗洪先的卷上御批云:“
学正有见,言傥而意必忠。”遂擢为状元,时年二十六。郑絅、郑大同等七人同擢罗洪先榜
进士。絅为二甲第十四名,
大同市为三甲第五名。莆阳郑氏一门,公贤辈出,英华毕俱。
嘉靖三十八年(1559),絅历
南京市兵部右侍郎兼
佥都御史,其撰《游甘露寺》诗云:“昔闻甘露寺,今得上崇冈。复道松阴合,廊藓迹荒。城临铁尽,树绕
海门区苍。滚滚
长江去,东流殊
未央宫。”未几,絅
总督两广军务,途经黄田驿,其撰《黄田驿次韵》诗云:“江阁新晴停翠盖,松阴日午出层轩。春山入户飞岚湿,古树当门白昼昏。处处菑田烧野火,家家截竹引流泉。旅愁竟日驱长路,客思无端只故园。”絅历中外,具有才。如其尝撰《秋怀》诗云:“霜前疏柳萧萧落,水上寒云淰淰浮。莫怪登楼怀土,秋风偏感
王粲愁。”
嘉靖四十年(1561),絅卒。《兰诗话》云:“其与从兄
大同市雁列卿贰,里人荣之,但谦仰自持,不以门望骄人。待故交白首如新,诗亦清逸可爱。”絅之祖父崇,以孙絅贵,赠右侍郎兼
佥都御史。父瓒,以子絅贵,赠右侍郎兼都御史。
大同初授行人司行人,转兵科给事中,累都给事中。其在谏坛论事持大体,如纠权奸,荐耆旧,皆以忠亮称。嘉靖二十三年(1544),江西分宜人
严嵩(字惟中)取代
大学士翟銮(字仲呜),坐上了首辅的交椅。严嵩与子世蕃(字东楼)大树私党,狼狈为奸,嫉贤妒能,排斥异己,陷害忠良。严嵩擅权纳贿,卖官鬻爵,作恶多端,实乃国害民之贼,四方之士皆奔走其门。大同邸舍与嵩府毗连,却未尝入其门,不与通。
嘉靖二十六年(1547),
大同市充会试阅卷官,
保定府容城举子
杨继盛(字仲芳)乃所拔之士。继盛擢
李春芳榜
进士,为二甲第十一名,初授
南京市吏部主事,改兵部员外郎。其对
严嵩早已痛恨,出于为国除奸的一片忠心,愤然参劾严嵩,疏曰:“方今在外之贼为
俺答汗,在内之贼为严嵩,必先除内贼然后外贼可除。”且在上书中数列严贼之十大罪与五大奸。十罪为:“
明朝自太祖起即废除了丞相制,而严嵩一直以宰相自居,坏祖宗成法;将皇上所行善政尽归于已,掩主上之治功;纵子窃权;子孙未涉行伍,却冒领军功;纳贿营私,任用奸人;阻止抗击俺答,贻误国家军机;中伤、陷害言官;严嵩柄政以来,朝野上下贪污贿赂成风,以至失天下人心,坏天下风俗。五大奸是:厚赂皇帝身边的太监,使之成为
严嵩本人的耳目;控制了负责向皇帝呈送奏章的
通政司,使之成为严嵩玩弄阴谋的机构;勾结、拉拢厂卫官员,使之成为严嵩的心腹;笼络言官,使之成为严嵩的走狗;网罗官员,结成私党。”继盛之奏章对严贼的祸国殃民罪行揭露得淋漓尽致,忠愤之情,忧国之心,溢于言表。然而世宗一意宠信严嵩,令
锦衣卫将
杨继盛逮捕,廷杖一百下诏狱,惨遭严嵩党羽的迫害,三年后继盛被杀。历史上著名的《
鸣凤记》剧本则以艺术的手法再现了这段血淋淋的历史。
大同市慧眼识贤,对杨继盛的拔擢,终是君子材,还思君子识。可谓“按贤察名,选才考能,名实俱得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