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赖耶(ālayavijñ;āna),梵语alaya之音译;大乘佛教术语,意译为“藏识”,为瑜伽行唯识学派的基本理论基础之一。梵语的译音。意译为“藏”。谓能藏一切。
范文澜《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末那与阿赖耶互相为因。”阿赖耶是语根 ālaya 的衍生语,意思就是“收藏”,出于《增壹阿含经·卷第十·劝请品·第十九》中的一句话:“人不信受,亦不奉行”,此文同巴利S.vol-1p.136的:“Alayarama kho panayam paja alayarata alayasamudita·”将此句译为中文,就是:“又彼诸人是乐阿赖耶、喜阿赖耶、悦阿赖耶。”
唯心家
心识名,八识中的第八识,华译为藏识,藏字有三义,即能藏、所藏、执藏。能藏谓阿赖耶识能含藏一切法的善恶种子;所藏谓阿赖耶识为前七识熏习的杂染法所覆藏;执藏谓阿赖耶识为第七识所执为自内我。又译作无没,即含藏诸法种子而不没失。又虽在生死而不没失,故名无没。
阿赖耶,
梵语a^laya之音译。为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 耶等识)之一,九识(八识及阿摩罗识)之一。又作阿罗耶识、阿黎耶识、阿剌耶识、阿梨耶识。略称赖耶、梨耶。旧译作无没识,新译作藏识。或作第八识、本识、宅识。无没识意谓执持诸法而不迷失心性;以其为诸法之根本,故亦称本识;以其为诸识作用之最强者,故亦称识主。此识为
宇宙万有之本,含藏万有,使之存而不失,故称藏识。又因其能含藏生长万有之种子,故亦称种子识。
此外,阿赖耶识亦称初刹那识、初能变、第一识。因宇宙万物生成之最初一刹那,唯有此第八识而已,故称初刹那识。而此识亦为能变现诸境之心识,故亦称初能变。由本向末数为第一,故称第一识。由于有阿赖耶识才能变现万有,故唯识学主张一切万有皆缘起于阿赖耶识,此亦为唯心论之一种。至于阿赖耶识为清净之真识,或染污之妄识,乃佛学界所争论之一大问题。
这里有一个容易误解的地方,也就是阿赖耶与阿赖耶识的差别,根据《楞严经》与《
楞伽经》的对比,其实可以知道,阿赖耶就是如来藏!而阿赖耶识,才是第八识,即阿陀那识,即五阴中的识阴,这就叫真妄同体,镜子的真假二面,在这里就重要区别了!阿赖耶识就是妙明真心的妄识,而阿赖耶,就是真正的妙明真心,如来藏性!这就是这两者的区别所说,所以说阿赖耶就是如来藏!阿赖耶识,即是藏识!两者不同!如镜与影,虽差一字,天地之区,佛与众生的差别就在于此了!如来藏是真心本体,不生不灭,藏识,也就是妄识,犹如真心明镜的影子,其实也不是不生不灭的!后学者不要被文字相所误导,以为八识实有所得,实有可灭,实有分别,其实八识都是藏识,即阿赖耶识的不同作用而已,八识其实只有一识,即心识,这一识其实也不可得!如《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之所说,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受、想、行、识。影子是因动而显的,实不可灭,心性不动,识性即灭,不灭而灭。
本来清净
后学者当知一切法不生不灭,皆如幻影,不灭自灭,学佛者应以大乘
佛教经典为根本,后论及唯识论等,皆着文字相,应当自悟,故佛在楞伽经云: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诸识有几种生住灭?”佛言:“大慧!诸识有二种生住灭,非臆度者之所能知:所谓相续生及相生,相续住及相住,相续灭及相灭。诸识有三相:谓转相、业相、真相。大慧!识广说有八;略则唯二:谓现识及分别事识。大慧!如 明镜中现诸色像,现识亦尔。大慧!现识与分别事识,此二识无异,相互为因:大慧!现识以不思议熏变为因,分别事识以分别境界及无始戏论习气为因;大慧!阿赖耶识虚妄分别种种习气灭,即一切根识灭,是名相灭。”
“大慧!相续灭者,谓所依因灭及所缘灭,即相续灭。所依因者,谓无始戏论虚妄习气;所缘者,谓 自心所见分别境界。大慧!譬如泥团与微尘非异非不异,金与庄严具亦如是。大慧!若泥团与微尘异者,应非彼成,而实彼成,是故不异;若不异者,泥团微尘应无分别。大慧!转识、藏识,若异者,藏识非彼因;若不异者,转识灭,藏识亦应灭,然彼真相不灭。大慧!识真相不灭,但业相灭。若真相灭者,藏识应灭;若藏识灭者,即不异外道断灭论。大慧!彼诸外道作如是说:取境界相续识灭,即无始相续识灭。大慧!彼诸外道说,相续识从作者生,不说眼识依色光明和合而生,唯说作者为生因故。作者是何?彼计胜性、丈夫、自在、时及微尘为能作者。”
“复次,大慧!有七种自性。所谓集自性、性自性、相自性、
大种自性、因自性、缘自性、成自性。复次大慧!有七种第一义:所谓心所行、智所行、二见所行、超二见所行、超子地所行、
大日如来所行、如来自证圣智所行。大慧!此是过去、未来、现在一切如来应正等觉、法自性第一义心。以此心成就如来世间、
出世间最上法;以圣慧眼,入自
共相种种安立;其所安立,不与外道恶见共。大慧!云何为外道恶见?谓不知 境界自分别现,于自性第一义见有见无而起言说。大慧!我今当说:若了境如幻----自心所现;则灭妄想、三有苦及无知、爱、业缘。”
“大慧!有诸沙门
婆罗门妄计非有及有,于因果外显现诸物,依时而住;或计蕴、界、处依缘生住,有已即灭。大慧!彼于若相续、若作用、若生、若灭、若诸有、若涅盘、若道、若业、若果、若谛,是破坏断灭论;何以故?不得现法故,不见根本故。大慧!譬如瓶破,不作瓶事,又如燋种不能生牙;此亦如是:若蕴、界、处法已现当灭,应知此则无相续生,以无因故,但是 自心虚妄所见。”
“复次大慧!若本无有识,三缘合生,龟应生毛,沙应出油,汝宗则坏,违决定义;所作事业,悉空无益。大慧!三合为缘,是因果性可说为有;过、现、未来,从无生有。此依住觉想地者所有理教及自恶见熏习余气,作如是说。大慧!愚痴凡夫恶见所噬,邪见迷醉无智,妄称一切智说。
佛说第一义法胜经:
大
仙人言:“瞿昙,岂不断烦恼耶?”佛言:“
张大仙,烦恼断不了,我了烦恼非断烦恼。”
大仙人言:“若如是者,汝则自在。”佛言:“大仙,如是,如是,以不实故我则自在。”
心经: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诸菩萨摩诃萨安住般若波罗蜜多。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应圆满十想。谓无常想。苦想。
无我想。不净想。死想。一切世间不
可乐想。厌食想。断想。离想。灭想。如是 诸想不可得故。”佛与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皆以说
六根清净,而不说六根可断,是不断而断,六根寂静是也,故佛说涅,不说断灭,本无生灭故。
小品般若波罗蜜多经: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当知是菩萨发大庄严而自庄严。何以故?萨婆若是不作不起法,为众生故发大庄严,是众生亦是不作不起法。何以故?色无缚无解,受、想、行、识无缚无解故。”
富楼那语须菩提:“色无缚无解,受、想、行、识无缚无解耶?”
须菩提言:“色无缚无解,受、想、行、识无缚无解。”
富楼那言:“何等色无缚无解?何等受、想、行、识无缚无解?”
须菩提言:“幻人色是无缚无解,幻人受、想、行、识是无缚无解,无所有故无缚无解,离故无缚无解,无生故无缚无解,是名菩萨摩诃萨发大庄严而自庄严。”
据摄大乘论本卷上所引增一阿含经之说,及俱舍论卷十六所引契经(或即指杂阿含经)之说,可知阿赖耶思想之萌芽,源于原始佛教时代。据转识论、摄大乘论本卷上、佛本行集经卷三十三、俱舍论卷十六、大毗婆沙论卷一四五等所举,部派佛教时代之诸师皆依爱欲缘起说,将阿赖耶解释为爱着、贪爱,或为爱、乐、欣、喜等。然至大乘佛教时代,则先后有
马鸣造大乘起信论以论释阿赖耶识之义,
弥勒佛、
无著、世亲等亦分别造论阐述唯识缘起说,以一切万有皆缘起于阿赖耶识,遂成立唯识哲学之思想系统。其中,无著依阿毗
达摩大乘经、解深密经等,解说第八根本识(阿赖耶识)为有情总报之果体,并于所著显扬圣教论卷十七中,举出八种理由以论证阿赖耶识之存在。
无著于其另一著作摄大乘论本卷上,将阿赖耶识分为自相、因相、果相三种,并提出迷、悟二种境界,皆由熏习于阿赖耶识中之种子所生起,此即‘种子熏习说’,亦即主张阿赖耶识为真妄和合之说。又世亲着之唯识三十颂,至唯识分流时代,有二十八家之注释,而较闻名者则为护法、安慧等十大论师之注释;
唐僧即以护法之注释为主,合其余诸师之说,编译出成唯识论十卷,对我国、
日本、
韩国之唯识思想影响甚深。
据成唯识论卷二所举,阿赖耶识具有能藏、所藏、执藏三义。即︰(一)能藏,谓第八识善于自体中含藏一切万法之种子。(二)所藏,指现行熏种子义而说,亦即此识为七转识熏习诸法种子之场所。(三)执藏,谓第八识恒被第七
末那识妄执为实我、实法,故又称我爱执藏。
此外,
窥基根据成唯识论所述,于所著成唯识论述记卷二末,就自相、因相、果相三相,举出阿赖耶识体之三位,即︰(一)我爱执藏现行位,指第八识之自相而言。因第八识自无始以来,恒被第七识爱执为我,故称我爱执藏现行位。下自凡夫,上至七地以前之菩萨,或二乘中之有学圣者皆属此位。(二)善恶业
果位,指第八识之果相而言。因第八识系由无始以来之善恶业所招感之异熟果,故称善恶业果位。此位通至十地菩萨之金刚心,或二乘之无学圣者。(三)相续执持位,指第八识之因相而言。此位通至佛果以及尽未来际。因第八识执持色心之万法种子,令五根不断失,故称相续执持位。依此,从凡夫以至佛之转迷开悟,第八识为众生所依止,故阿赖耶识又称所知依。护法之唯识思想,由其弟子
戒贤论师传予
唐僧,而盛行于我国。
教派说法
我国各宗派对阿赖耶识亦有多种说法,如︰(一)地论宗,以世亲之十地经论为主要根据。主张阿赖耶识为真常净识,视同于如来藏。(二)摄论宗,以
无著之摄大乘论为主要根据,乃由
真谛所译。主张如来藏缘起,阿赖耶识则为无常有漏法,乃一切烦恼之根本,并于前八识外加上阿摩罗识成为第九识,而以前八识为虚妄,九识为真实。然真谛亦参酌大乘起信论,而以阿赖耶识为无记无明随眠之识,乃真妄和合之识,以第八识具有解性义为真,具有果报义为妄,故真谛之思想,乃融合真、妄二说而成。 (三)法相唯识宗,以成唯识论为主要根据。
唐僧为新译唯识之代表,排斥如来藏缘起,主张阿赖耶缘起,并立五种
种姓,说人、法二空。此种新论说,不仅使我国之唯识思想发生新的大转变, 亦影响
日本之唯识思想。[入楞伽经卷二、卷七、决定藏论卷上、法华经玄义卷五下、中观论疏卷七本、大乘义章卷三末、
华严孔目章卷一、唯识了义灯卷四本]
异熟识
阿赖耶识之异称为 异熟识,它为因果业报之主体。唯识家认为,阿赖耶识由善恶业所薰习,以业种子为增上缘而招感异熟果,故称为异熟识,它是阿赖耶识之果相。
延伸意识
阿赖耶意识
以上的介绍大都是参考“阿赖耶识”词条的解释。实际上,关于“阿赖耶”,在现代各种文化、信仰领域也都有全新的解释。阿赖耶区别于阿赖耶识,是独立存在的一个个体,而并非阿赖耶识的简称。
在现代的许多动漫产业中都有提到,阿赖耶是人类集体无意识,和
盖亚意识相对。盖亚意识是
地球本身的抑制力,而阿赖耶意识则是人类的抑制力。盖亚意识的产生,是保护地球的正常发展,阿赖耶意识的产生是维护人类的正常发展。(FATE系列中同样多次提及阿赖耶,此外型月四大作之中另一部空之境界(小说版)却有广泛涉及,比如
苍崎橙子给
黑桐干也解释抑止力就有大段大段的描写。)
在《叛逆的鲁鲁修》中也隐约提到了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存在。详情可以参考各种
同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