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传通释》是二十卷。传本有明刻本,《
四库全书》本及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等。作者是元 刘瑾。
元
刘瑾撰。瑾字
周瑜,
安福县人,博贯经史,隐居不仕,撰《
律吕成书》等书。刘氏治学的渊源出自
朱熹,故此书大旨在于发明朱熹《诗集传》,与宋人辅广《
诗童子问》及元人
许谦《诗集传名物钞》相同或相类。
陈启源撰《
毛诗稽古编》,对辅、刘多所驳诘。但
辅广《诗童子问》皆循文演义,故陈氏所驳仅在于训解之辞;刘氏此书兼辨订故实,故陈氏所驳多为考证之语,如刘瑾注“何彼□矣”以
齐桓公为
宋襄公之子;注《魏风》以魏为七国之魏,注《陟》谓《
毛传》先出、《
尔雅》后出;注《绸缪》谓
心宿之象,三星鼎立;注《鹿鸣之什》谓上下通用,止《
小雅》、二《南》,其《
大雅》独为天子之乐;注《节南山》以家父即
春秋之家父,师尹即春秋之尹氏;注《楚茨》,误读
郑玄《玉藻》注,以楚茨为即采齐;注《甫田》,误读《毛传》本梁,以为即小戎之梁□;注《殷武》,杜撰殷庙之昭穆及
祧庙世次。以上所述,都是一经指摘,而无可置辨之误。明人胡广修《五经大全》,其中《
诗经大全》即全用此书为蓝本,其误亦尽录其中,故后人时病胡氏《五经大全》收书太滥,不加细择。虽然此书考证不足,但研究义理却自有渊源,议论亦颇为笃实,对汉儒的“美”、“刺”之旨尚有发明,对研究元代儒学发展,经学成果等具有一定的参证价值。因此书主旨在于发明《集传》,故对
朱熹之误,作者亦一味迁就,不加匡正,如《周颂》之《丰年》篇,朱熹在《诗辨说》中已驳其误,但《集传》乃用序说,自相矛眉;又三夏见于《
周官》,吕叔玉注以《时迈》、《执竟》、《思文》三篇当之,朱熹既用其说,但又认为成、康是二王之谥,《执竟》是昭王以后之诗,则不应篇目先见于《周礼》,诸如此类,作者皆给予回护。反映了元儒抱残守旧,宗尊
宋儒,盲目崇朱的不良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