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信祠位于中国甘肃省天水市秦城区民主东路,全称汉忠烈纪将军祠,又名天水城隍庙。始建于元,初为成纪县衙,明初改建为
城隍庙。后经历代重修,形成了三门四进二十一座殿的规模。
清代和
中华民国亦有扩建维修,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类型为古建筑。
《
项羽本纪》记载:
纪信为
刘邦大将,荥阳之役中,项羽围困刘邦。生死关头,纪信挺身而出,假扮刘邦从东门诈降
项羽,被活活烧死。刘邦与从众出西门逃脱,得以建汉立业。纪信将军大义凛然,舍生取义,无论是古代君王还是黎民百姓都十分尊崇这位忠烈将军,而集追念与教化于一身的最好方法就是将其“神”化。于是纪信将军就成了扬善惩恶、保佑一方城池的城隍爷,被世人供奉,跪拜,日日奉以香火,经久不衰。
纪信祠,元、明、清古建筑并存,集艺术、科学、宗教、历史、民俗于一体,是
天水市境内仅存的两处元代古建之一,历经岁月沧桑,更显弥足珍贵。纪信祠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7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新中国成立之后,纪信祠作为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曾是天水主要的公共文化场所。2004年,天水市在对城隍庙大殿进行维修过程中,在大殿西面墙壁上发现一组明代珍贵壁画。以表现
城隍出巡情景的这组壁画,面积约25平方米左右。从壁画上“
天启五年三月初三·张登”的字样来看,这组壁画应该是明代的文化遗存。因而它也从一个侧面再次证明了天水城隍庙也就是纪信祠久远的历史。无论是大殿、
应天门,还是门口的牌坊,从其斗拱、飞檐和整体构造都不难看出,纪信祠的建筑级别是相当高的。尤其是五凤楼,通常出现在皇室宫殿的建筑中,明朝始用于宗祠之中。由此可推测,极有可能因
纪信是秦州人,初设城隍庙时便加入了宗祠建筑的五凤楼,这也就解释了其他地方供奉神为纪信的城隍庙没有五凤楼建筑的原因,也是对清人董平章联中“神生成纪(今天水)地”的有力佐证。
2019年纪信祠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信祠就是现在的城隍庙,位于
天水市大城北街的十字路口。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特色
原占地4960平方米,现仅存1700多平方米。建筑群最前面为一座四柱三楼木质牌坊,面阔三间,高10余米,单檐歇山顶。匾为
于右任先生所题。1987年拓宽街道时,左移15米。牌坊后为砖墙门楼,中开朱红大门,门楣圆拱形,木刻云龙。其后为通道,两厢各建单坡长廊11间,在中部横建一小木构架牌坊。
二门内为一三合院,院北正中建有二层楼阁式重门。重门东西配有钟鼓楼。其下为第三进通道门,两侧有东、西看楼,东看楼已被改建为办公楼,西看楼尚存,为二层硬山顶廊楼。重门以内是建筑群的主体部分,由直廊、前后拜庭、大殿、寝宫组成。前拜庭为三间单檐悬山与拜庭之间有卷棚式直廊相接,拜庭后面的高台基上建有单檐歇山顶大殿三间,起架高于周围建筑。大殿后有小三间悬山顶寝宫,与大殿件仍用卷棚直廊连接。
建筑风格
纪信祠坐北面南,整体为长方形结构。牌坊临街而立,呈四柱三门,三重檐
歇山顶结构,飞檐斗拱,巍峨壮观,牌坊上悬挂一匾,字迹大气磅礴。走进牌坊,眼前是青砖砌成的拱形门楣,大门通体为朱红色,两侧墙壁上铭刻着邓宝珊将军的手书对联:“楚逼
荥阳市时凭烈志激昂四百年基开
炎帝,神生成纪地作故乡保障千万载祜笃黎民。”正中“精神尚在”四个大字。通过大门,是一条长长的通道,两边画廊,红柱排列,常有书画家在这里挥毫泼墨。画廊尽头为四合院,院内古木参天,枝叶繁茂,遮天蔽日。西面为数间厢房,东面为二层楼房,正面为二层戏楼,被人称为“
应天门”。戏楼一直是文房四宝的展馆,面阔五间,单檐庑殿顶式结构,灰色琉璃瓦覆顶,飞檐翘角,翩然欲飞,整座建筑犹如一只体形硕大的鸟,历经岁月的风雨,保持不变的姿势,把整个院落分成了前后两院。后院主体建筑主要集中在五凤楼后面、正门的中轴线上,依次有卷棚直廊,拜厅、献殿、大殿、寝宫。直廊通长17米,宽4米,与拜厅相连,廊下悬有五块
清代匾额,拜厅梁上亦悬有“恩湛西陲”“功成汉业”等匾额,共计13块,均为其时
天水市人士为感念
纪信所题记。大殿高出其他建筑,始建于元代,是纪信祠里最早的建筑,为木结构马鞍式单檐歇山顶建筑,窗大,面阔,进深均为三间,雕梁画栋,古朴庄重,雄伟壮观。殿里塑有纪将军站像,神态庄严,栩栩如生。殿内西墙上有幅明代壁画——“
城隍出巡图”,这幅图是2004年对大殿进行维修过程中发现的,成为研究历史的宝贵资料。寝宫,即为纪信休憩、就寝之地。寝宫内供奉着一尊纪信坐像。
重修
新中国成立之后,纪信祠作为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曾是
天水市主要的公共文化场所。2004年,天水市在对城隍庙大殿进行维修过程中,在大殿西面墙壁上发现一组明代珍贵壁画。以表现
城隍出巡情景的这组壁画,面积约25平方米左右。从壁画上“
天启五年三月初三·张登”的字样来看,这组壁画应该是明代的文化遗存。因而它也从一个侧面再次证明了天水城隍庙也就是纪信祠久远的历史。如今纪信祠修葺后,基本恢复了原貌,又向人们展示着昔日的风采。
史料记载
关于
纪信的故事主要出自《
项羽本纪》。汉王三年也就是公元前204年,
楚汉战争已经入第三个年头。这一年的五月,被
项羽围困于
荥阳市城内的
刘邦粮草告罄,危在旦夕。这时有人提议让人假冒汉王刘邦出城诈降,而真的汉王则来一招
金蝉脱壳,从侧门溜走。就在这样一个历史的关键时刻,外貌酷似汉王刘邦的纪信站了出来。
史记在记载这一段历史时写道:汉将纪信说汉王曰:“事已急矣,请为王诳楚为王,王可以间出。”于是纪信先放出“城中食尽,汉王降”的风声。然后假充汉王夜出荥阳东门,走向欢呼胜利的
湘军大营。与此同时,汉王刘邦则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逃往了成皋。
文物价值
天水市纪信祠记载着天水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留存的壁画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和艺术研究价值。
文物遗存
壁画
天水纪信祠内的《城隍出巡图》,是天水地区保存基本完整的一处宣扬
道教教义的壁画遗存。2004年,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的施工人员在对纪信祠大殿进行保护修复时,在破碎的表层墙皮下意外发现了这组深藏在墙壁之内的壁画。根据古建筑维修人员对大殿的瓦脊考证发现,上刻有“
天启五年三月初三·张登”字样,应该是在对大殿进行重修时绘制上去的。
《城隍出巡图》位于大殿内的西侧山墙上,全画高近4米,宽度超7米,面积近30平方米,绘制城隍神
纪信居中,其他诸神及文武判官前后簇拥罗列左右,共计绘
道教神祇20余身。壁画所绘
主神纪信神情威严肃穆,其他诸神或手执仪仗谦恭前,或手托笏板侧身交谈,脚下及身后皆祥云袅袅、仙乐飘飘,全图严整宏大又不失亲切祥和,尽显明式作风。
天水纪信祠内留存有清代匾额“福佑梓桑”“除忒降祥”“庇荫边陲”“洞察幽明”“鉴察维严”“惠保全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