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担任印度玄奘法师研究中心总顾问。关于社会责任,圆明法师认为心理建设对
减压病很重要,她个人的人生观是乐观向上的。关于“度”的概念,圆明法师认为人生有三度:适度、无度、过度。
圆明法师被佛教的博大精深所吸引,在
法门寺方丈上澄下观座下剃度为僧。后游学四大名山,在
五台山闭关修学多年。1994年正式出山弘法利生。1996年去美国弘法,后又转赴
印度参学,被印度佛协会长达摩帕尔大长老收为入室弟子,得到长老真传。1998年,被上本下焕大和尚传为禅宗
临济45代传人。1999年再次赴印度参学,2000年受美国佛协会长、世界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浩下霖长老邀请,前往美国各地做题为“二十一世纪的超前佛学”的演讲,在当地引起轰动。
圆明法师1996年被聘为玄奘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同年被选为
铜川市佛协副会长,并被聘为长安佛教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1999年担任印度玄奘法师研究所总顾问。2004年担任印度玄奘法师研究中心总顾问。同年在
维斯瓦·巴拉蒂大学讲学期间。被授予荣誉教授称号。圆明法师2006年被聘为玄奘研究中心副主任。2007年担任香港玄奘法师研究中心会长。现为中国玉华寺筹建处法人、中国玄奘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市长论坛文化顾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清华大学塞诺科生物基因工程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陕西省第四届佛协常务理事、印度国际大学荣誉教授、印度玄奘研究中心总顾问等职。
圆明法师九岁
皈依佛门,她曾在共青团中央等单位工作。为了实现为佛教献身的愿望,又归回佛乘,曾到
五台山、
普陀山、
九华山参学,后在北京高级藏传佛学院参学四载,接受了正宗密法传承,并且接受了禅宗临济正宗第四十四世本焕大师的传承,为第四十五世传人。圆明法师1995年在美国弘法时,当地的佛教界人士和信众让法师留在美国,爱国的她说:我这次是来到大家身边的目的是弘法,不能永远的留在这里,世界上还有更多的地方需要让我去弘法,我一定要回到我的祖国去,后又于1996年至1997年在印度参学。圆明法师是一位学养深厚,治学严谨的佛学
文化研究专家。她睿智博学、思维超凡、通今博古、学贯中西、儒雅端凝。为追求学识,多年来她呕心沥血,目不窥图、持之以恒,淡薄名利、几乎陷入忘我无我的境界。海内外学术界众多领域专家学者公认:圆明法师是位博学多闻、底蕴深厚、胸怀大志、耕耘细作的资深学者;而又是位涉猎多领域、多学科的、具有极大
张力和潜能的学者。众所周知,世界上许许多多领域的佼佼者,无一不是对所从事的事业全身心投入的,无不达到忘我——痴迷的近似疯狂的境界,并付出了超出常人的代价而潜心拼搏,才创造出了一项项骄人的业绩。
圆明法师缘于对佛教事业的忠诚,缘于对
唐三藏丰功伟绩的敬仰之情。她站在时代的前言,站在弘扬民族文化的高端,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令她以全身心为代价投入了重建玉华寺的神圣事业中去……,可以说她及她的弟子们为了此项事业是不遗余力的。
关于社会责任,圆明法师认为心理建设对
减压病很重要,她个人的人生观是乐观向上的。乐观的意思就是尽量从正面看待事物。遇到任何困难的事,如果你能从正面的角度看,减压就小很多。当然乐观的背后还要有基本的心理建设。首先,人要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我们常常讲要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但一个人对自己负责最重要。压力大的主要原因,一是事情多,二是事情难干。难,从对自己负责的角度看,如果你已经尽力了,就没有必要给自己压力了。比如,你评估了一个每天只有24小时的人要能做到这个程度,就应该想到没有人一天会有25小时。我把完成重修玉华寺,当作我生命的终极意义。
关于“度”的概念,圆明法师认为人生有三度:适度、无度、过度。“真理再向前走一步,就是谬论。”这句话讲的就是要把握好度,令人深受启发。人不能无度。度就是目标,人生失去目标则迷失方向;度就是方法,做人要审时度势,做学问亦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有些人不是目标不明,而是方法不当,最终无法达到人生的目标;度就是节制,无度则放纵。我们常说,要把握好人生的底线,这条线就是度。但作为一个人,不能无度但也不能过度。过度就是脱离实际,提出一切不切合实际的目标,看起来很好,但目标总是如同水中捞月,无法实现。有时候,过度与无度的效果是一样的。人最难而且最重要的是适度。适度,体现了做事的水准,体现了对事物的判断,体现了对事态发展的把握。要做到适度,最关键的还是要加强学习与修行,提高素质。就像玄奘大师一样,他为了弘扬佛法,可以说付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代价——甚至是生命的代价。走在人生的旅途上,发生过那么多的事,遇到过那么多的人,令人们的心灵有着不少的记忆。这些记忆因心理不同架构出我们此时不同的生命之风貌,也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一些人透过这些记忆超越了限制,使自己更加成熟,一些人则始终无法摆脱过去的框框,渐渐失去了生命的热情。我们都是经由自己的选择,才绽放出绚丽多姿的生命蓓蕾。只有智慧的选择,才能促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