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夏埃尔
米夏埃尔
《米夏埃尔》的中文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于2005年10月出版。
内容简介
《米夏埃尔》的副标题叫“一部写给幼稚社会的青年读物”,它讲的是20世纪70年代奥地利青年(以学徒英格丽特和盖尔达为代表)如何为生存而挣扎以及他们的种种日常生活。日耳曼人喜欢用圣经中的名字取名,米夏埃尔即圣经中的天使名,它也是日耳曼人最常取的名字之一。小说中的主人公米夏埃尔代表的就是那些为物质所主宰的年轻人,成为物质上富有者的渴望,最终却使他们成为精神上的贫困者。
《米夏埃尔》一书警示年轻人不要做媒体误导下只追求金钱和物质享受的没有头脑的人,劝年轻人要学会独立思考,不做时尚的奴隶。要年轻人学会看破这个世界上许许多多事物的荒诞性,看破这个社会的幼稚本质。
小说结构上的特点是作者把几件事情、众多人物一段段地镶拼交叉起来,不采用传统的线性结构,而是采用多条线索平行的叙述结构。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自己说,她深受德国剧作家贝尔托·布莱希特的影响,因此她希望读者思考,不要单纯听她讲故事。读者不必去关注主人公的命运,而要思考主人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命运,主人公该如何去改变自己的命运。这部小说没有描述性的语句,非常口语化、大众化,是“对话白描”。这给不甚了解奥地利日常生活口语的译者的翻译工作和东方读者的阅读带来了难度。但更加有难度的恐怕是小说中一些象征性的(不合常情的、怪诞的)笔墨。比如米夏埃尔虽已与富翁之女结了婚,但他的妈妈洛加尔斯基太太有一次竟然还要在儿子上班前为他垫好裤裆里的尿布。
小说中,作者的叙述和人物自身的叙述与独白等,常常相互交叉在一起。读完此书后,你会发现,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在青年时代就已经是一个有与众不同的思想、语言和叙事手段的作家了。
作者简介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ElfriedeJelinek)
1946年生于奥地利施蒂里亚州的米尔茨楚施拉格。她的父亲具有捷克与犹太血统,是位化学家,母亲出身于维也纳名门望族。
耶利内克从小就开始学习钢琴、管风琴和八孔长笛,后来她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在音乐学习的同时,她还在维也纳大学学习戏剧和艺术史。
从年轻时起,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就开始创作诗歌,1967年发表了处女作《利莎的影子》。由于她与学生运动有接触,她的作品中展现出对社会的批评口吻。1970年,她完成了讽刺小说《我们都是骗子,宝贝!》,这一作品与其随后完成的另一部小说在语言上都充满叛逆的特点,直指流行文化及其标榜的虚假的美好生活。
上世纪70-80年代,耶利内克撰写并发表了三部小说——《做情人的女人们》、《美妙的年代》和《钢琴教师》,征服了德国读者。其中,《钢琴教师》于2001年被导演麦克尔·汉内克搬上银幕。
10月7日,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获得了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她最为世人所熟悉的作品当属小说《钢琴教师》,2001年这部作品被搬上银幕。
图书摘要
电视观众们看到这里说不出的高兴,至少他们看起来比洛加尔斯基太太知道得多。一位电视观众对另一位说:主要,有事情要发生了!当洛加尔斯基太太第二次按门铃而里面毫无动静时,四五位其他电视观众或者二三百万其他电视观众对他们的妻子、朋友或孩子们说了:注意,有事情要发生了!
可是洛加尔斯基太太还一直没有起任何疑心。我们大家齐声狂喊:有事情发生了,洛加尔斯基太太!但她还一无所闻。洛加尔斯基太太打开了没有关好的花园的门,走向住房。门关着。毫无动静。现在一切都清楚了,洛加尔斯基太太甚至愣住了(愣住了)。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图书摘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