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光影
百年光影
为纪念中影股份诞辰一百周年,由国家电影局立项,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和南京电影制片厂联合出品的大型文献纪录电影《百年光影》即将展现在观众面前。这是目前唯一一部以胶片形式完成的向中国电影诞生一百周年献礼的纪录影片。
简介
大型文献纪录电影《百年光影》
该片将于12月2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电影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隆重首映,献礼中国电影百年华诞。
《百年光影》以中国电影发展历程为经,以中国电影对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的影响为纬,在“中国电影,电影中国”的格局里,寻求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和人物,并以阐幽发微的方式展开宏大历史的叙述。力求在对百年中国电影的审视中,探求中国电影由娱乐而教化,由宣传而市场,由系统而产业的内在线索,呈现中国电影的百年辉煌。
原声音乐
《百年光影》片头曲——黄琦雯《花腔演唱》
影像纪录
· 30年代《渔光曲
· 30年代《姊妹花》剧照
· 中国现存最早的影片《劳工之爱情
· 早期清人在摄影机前的好奇神情
· 40年代《丽人行》
· 40年代《一江春水向东流》
· 阮玲玉
· 50年代《祝福》工作照
· 50年代《永不消逝的电波
· 50年代《英雄儿女》
· 50年代《五朵金花
· 50年代《为了和平》拍摄现场
· 50年代《红色娘子军》
· 50年代《白毛女
· 70、80年代《城南旧事》
· 70、80年代《芙蓉镇》拍摄现场
· 赵丹谢添等与国家乒乓球队进行友谊
· 延安市时期的毛泽东影像
· 张艺谋等参加11届华表奖
· 91年姜文在赈灾大义演上唱歌
· 田华等在赈灾大义演上演出
· 电影博物馆
后期制作花絮
后期制作的艰辛历程
该片后期制作阶段尤为艰辛,从拴影片资料、复制资料、影片结构基本完成到作曲、录解说、音乐编辑、影片最终合成、通过三次审查,最后送进洗印厂只用了45天时间。在这45天的艰苦奋战中,摄制组人员不分白天黑夜,每天加班至深夜,可谓废寝忘食。
作为导演,王一岩肩负的重担自不必说,既要考虑片子的创作,又要协调各部门人员的关系,在紧张而又艰苦的条件下,她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细致有序地安排好每一步工作。作为众人的表率,她不分白天黑夜,每日加班至深夜两三点,常常通宵达旦。
张慧敏同志是一位有多年剪辑经验的工作人员,自从11月初进入剪辑机房,她就以机房为家,奋战在第一线。由于剪辑工作的特殊性,长时间的工作令张慧敏的双腿严重浮肿,无法迈步。即使是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她的工作依然做得有声有色,400多条同期声在3天内对完,这是个奇迹。但奇迹只赋予有准备的人。
该片创作特点
在艺术表现上,《百年光影》摄制组锐意突破。担任此片的编导和摄影均富有制作纪录电影的经验,并多次获得国家级纪录片奖项,可谓制作班底实力雄厚。他们在总结以往纪录片制作经验的基础上,潜心在表现技巧上寻求新的突破,力图以电影胶片为手段,用电影很好地表现电影的辉煌。
作为纪录片,一般比较注重陈述事实本身,而这部影片更注重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意象表现。一些早期的电影事件都已时过境迁,留下的文字资料和影像资料少之又少。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纪录片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解决的办法一般是搬演,也就是通常所见的“情景再现”。而《百年光影》的主创人员则试图从意象的表达上寻求一种表现的方式。他们通过表达场景氛围、渲染气氛来达到想要的效果,而放弃了对某一行为或细节的刻意表现。比如影片中提到的“捣毁艺华卫视事件”,该片所呈现的只是被砸后的结果,配以音响效果,留给观众的是一个无限的想象空间。
新发现
百年电影,不可避免的需要对中国一百年来的一万多部影片进行描述和整合,大型文献纪录片《百年光影》将在展示经典中国影片片段的同时,大量采用鲜为人知的纪录片资料,以其生动的细节、感人的故事、尘封的历史档案,讲述中国电影一百年来的风云变幻、中国电影人的传奇人生以及中国电影银幕背后的故事。
自从电影在1895年被人类发明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传入中国。中国是较早享受到电影这项人类伟大发明的国家之一。根据文字记载,在1896年中国就开始了电影放映之路。但是很多见诸于文字的影片都没有被妥善保存下来,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早期电影影像也就趋于匮乏。但值得庆幸的是,在对一个个电影镜头的艰难寻找中,摄制组发现了拍摄故宫的最初的镜头。虽然由于时间久远,投射在幕布上的影像已是斑斑驳驳,但仍能感受到当时故宫的恢宏气势。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简介
原声音乐
影像纪录
后期制作花絮
该片创作特点
新发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