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逝的电波》(英文名:The Eternal Wave)是一部由
王苹执导,林金担任编剧,
孙道临、袁霞、邢吉田、王心刚、
陆丽珠主演的
剧情。影片以烈士李白为原型,讲述了李侠(原型李白)因革命工作的需要到
上海市建立秘密电台,与党组织同志
何兰芬一起假扮夫妻配合工作,两人在工作生活中培养出深厚感情,成为真夫妻。但最后李侠为了传递消息让妻儿先撤退,自己倒在了特务枪口下的故事。
影片于1958年10月03日在中国首映,2021年10月06日修复版在中国重映,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上英雄人物事迹的电影。2021年,影片荣获第16届
中国长春电影节金鹿奖提名,2022年,斩获新时代国际电影节金扬花奖。
影片在中国共获得315.9万元的票房成绩,其中首映票房12.6万元,重映票房303.2万元。(票房统计截止日期2022年12月20日)。
影片剧情
1938年,上海遭遇日军侵略,
延安市的电台被破坏。李侠(孙道临 饰)接受组织安排来上海进行发报工作。他在上海的接头人是孙明仁(邢吉田 饰),孙明仁带李侠熟悉环境,并给他安排了商人作为公开身份。为了更好地掩饰身份,组织给李侠安排了缫丝厂女工何兰芬(袁霞 饰)作为李侠的助手,并且让两人假扮夫妻。李侠就这样开始了地下工作。他与何兰芬每天工作、生活在一起,慢慢地两人彼此产生了感情,后经组织批准结为夫妻。
1943年,李侠通过电台传播抗日主张,引起了日军的警惕,于是日军特高科科长中村(王孝忠 饰)接受了汉奸柳尼娜(陆丽珠 饰)的提议,用分区停电的方式找出了秘密电台,抓走了李侠夫妻俩,并用酷刑折磨李侠,但李侠没有屈服,
何兰芬也没有透露任何情报,同时被抓的还有军统的谍报人员姚苇(王心刚 饰),他不如李侠一直坚定,在酷刑的压迫下向日军投降,他还误以为李侠也向日军投降了。孙明仁为了营救李侠,派人用李侠的波长继续发报来迷惑日军。日军以为自己抓错了人,却又不敢肯定,于是先放走了何兰芬,并派人暗中监视。何兰芬没有露出破绽,终于熬到了李侠出狱。过了几年,他们的儿子出生了。
日军的监视一直没有放松,李侠的情报工作仍在继续。姚苇认为李侠是
重庆市某个大人物的商业电台人员,想拉李侠下水。李侠了解到姚苇背后的信息后,顺着信息取得了重要情报。不久之后情报被
延安市破译,日军和
中国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被破坏,中村科长亲自带人来抓李侠,未果。
1945年,日军投降了,李侠和
何兰芬仍在上海继续他们的地下工作,此时他对抗的是国民党特务机关。
解放战争胜利前,孙明仁带来两份重要情报,并且这两份情报需要在24小时内发出。但此时,敌人的情报机构十分警惕,监视着一切电台信号。李侠一开始发报就被姚苇认了出来,他们再次采取了分区断电的方式派人来抓李侠。李侠虽然察觉到了异样,却因为情报紧急,让何兰芬带着孩子先走,他自己留下来,发完了所有的电报,并向战友们发出了最后一句话: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李侠发报完毕后,将情报纸吞下,最后被
中国国民党杀害。
演员与角色
影片制作
前期筹备
1961年,李白的老上级李克农向领导提议希望尽可搜集
中国共产党中央特别行动科的斗争历史,并将其汇编成册,为此他亲自带人到
上海市调查。并在李克农的支持下,
黄钢等人以中共地下工作者李白为原型,故事结合了多名无名英雄的真实事迹,创作了《永不消逝的电波》剧本。因为李白的妻子裘慧英在李白到上海后一直与他朝夕相处,对李白的斗争生活很熟悉,所以在拍摄过程中剧组多次采访裘慧英。最后影片用了4个多月的时间拍摄完成。
制作团队
导演
王苹是著名的电影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个女电影导演。剧本是由杜印、李强、黄钢三位熟悉革命的文艺家合作完成,最后署名是“林金”。摄影
薛伯青是一位老摄影师,三十年代的时候,他就拍过《夜半歌声》等著名的影片。录音师何宝也是三十年代开始就在上海做录音,影片采用同期录音,在当时很少见。化妆颜碧君、服装梁玉英,都是从旧
上海市过来的人,她们对旧上海的生活很了解,而且这些同志都跟王苹合作过。在那段时间里,袁霞整天向裘慧英请教。后来袭慧英就成了摄制组的人,每天都跟着拍摄。成为了摄制组的义务顾问。
选角过程
电影中的几名主演都是
王苹力排众议确定下来的。王苹在第一次见到
孙道临时就觉得他的眼神是长期从事地下工作的人特有的眼神,有一种捉摸不透的感觉,就决心让孙道临来饰演李白。但很多人觉得孙道临给人的感觉不适合演革命军人,最终王苹还是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
1958年,王苹找到
袁霞想让她演剧中的
何兰芬一角,但当时有很多人不同意。有的人觉得袁霞不够漂亮,有的人觉得她是个新人担不起来这么大的角色,接到剧本的袁霞也担心自己演不好。但导演还是决定让袁霞来饰演何兰芬,这也坚定了袁霞要演好角色的决心。
在定剧中的叛徒姚苇一角时,
王苹希望
王心刚来饰演。但王心刚刚饰演了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因此多人都怕他很难转型,希望找一个演反派人物比较有经验的演员,但王苹相信王心刚能够演好这个角色。
拍摄过程
王苹作为影片的导演在深入生活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和编剧一起对原剧本的内容作了充实,并在结构和艺术处理上作了调整,使其更加电影化,最终完成了分镜头剧本。在摄制过程中王苹对摄制组很严格,在摄制现场没有人说笑打闹,但剧组的创作氛围很棒。王苹非常爱护演员,很能保护演员的情绪,给演员创造了非常宽松的创作氛围。王苹也很善于听取大家的意见,并且她对旧
上海市很熟悉,旧上海的生活经历是她的创作源泉,并且用移动镜头交待环境很有特点。
电影拍摄时间是1958年,恰好是“
大跃进”的时候,当时八一厂同时上了好几部故事片。为了赶时间,两个摄制组在一个棚里拍摄内景,一个白天拍,一个晚上拍。工作人员常常24小时连轴转,导演也没有空闲的时间,其他人还可以在没戏的时候休息一下。在拍上海一个外景的时候群演需要上千人,拍摄组找到当地居委会,说明是拍摄烈士李白的故事后,居委会表示群演的人他们找,并且负责群演们的服装、化妆。拍摄当天,上千名群演到场,即使是从早上拍到深夜也没有一人不满。但拍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过程中因为何兰芬的两句台词,使
王苹陷入到争论中。最后王苹通过妥协完成影片拍摄。
幕后花絮
演员定好后,他们就去上海体验生活,
孙道临和袁霞还住在了李白家里。袁霞每天跟在裘慧英身后,认真观察和模仿裘慧英的一举一动,还向裘慧英学习了打毛衣。袁霞在拍摄前期一直找不到感觉,怕自己演不好,随着拍摄逐渐深入,她被李侠身上的革命精神感动,拍摄后期,她完全将自己代入到了
何兰芬这个角色当中。
孙道临在拍摄前期一直想的是将商人的形象表现出来,因此行为显得轻飘,后来经过访问参加过斗争的老同志,他知道了要考虑到李白这个人物身份的底色,之后孙道临就反复思考怎么通过眼神和动作的表达展现任务底色。为了将角色塑造好亲自体验了“老虎凳”的滋味。
4K修复版
该影片是第一部由黑白到彩色4K技术修复的故事片。2021年9月28日北京首映,2021年10月6日全国上映。经过7个多月的时间,修复团队通过
人机交互的AI上色技术和传统修复技术,一帧一帧地还原了超过16万帧的原始黑白影像,让影片焕发出新的活力。这部电影的复原版4K向观众展示了一些黑白电影很难引起注意的细节。比如,军装领子上的印记、李侠额头上的汗珠等。还原后的电影,场景更生动,人物更鲜活。
修复后的影片上映后,因为没有编剧林金的署名,有关方面被指违反《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精神,不尊重创作者的知识产权,侵犯编剧的署名权。修复方添加了编剧的署名后,又发生了关于排名顺序的风波,有人对将编剧署名放在导演之后发出质疑。
影片配乐
主题与亮点
主题与人物
影片通过讲述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的英雄事迹,将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的革命烈士的英雄形象通过荧幕展现给观众。赞美了烈士为了党和人民勇于担当、无私奉献,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人物塑造上,李侠的角色立体丰富、人情味十足。他既是把党的利益坚定不移地放在首要位置的忠心革命者,也是对家庭的有温柔感情的丈夫和父亲。在人物关系上李侠和
何兰芬的“假夫妻”组合也深刻影响了之后的同类型作品。
叙事要素
影片不是简单的武装斗争的框架,而是聚焦于地下工作者“身份”这一核心要素。影片中李侠有四重身份,从红军电台政委到湘绣庄的写字先生到将计就计成为重庆方面工作的特务再到糖果商店老板。潜伏身份的多样性使得人物和情节错综复杂,情报的获取一波三折。
荣誉奖项
上映信息
影片评价
影片上映后得到了一致好评。独立新闻评论员、影评人郭松民评价:《永不消逝的电波》是一部值得不断重温的好电影,它拍得非常美、非常纯净,也非常深情。网易娱乐评价影片:影片剧作上的省略使该片情节发展迅速且充满张力,但关键的时候却又把观众的胃口吊足。剪辑上很有创意,一组镜头蒙太奇的组合在上海和延安之间通过电波来回呼应的构思相当精妙。解放军报朱东生评价:影片是一部红色经典作品,60多年来一直魅力不减。电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革命军人。
影片评分
数据统计截止时间:2022年12月20日。
衍生作品
2010年,由
智磊执导的电视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播出,电视剧使故事的时代内涵、人物关系和故事内容层面更加丰富完整。2018年,《永不消逝的电波》舞剧正式公演,并且一鸣惊人。该舞剧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以高度凝练的舞剧叙事、优美的形象表达、灵活写意的舞台布景和紧张的谍战悬疑,再现了为解放事业英勇牺牲的英雄形象,彰显了为国献身的崇高信仰。获得了文华大奖和
五个一工程奖,并在中国巡演数百场,收获了很好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