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径管说
异径管说
异径管说是中国古代音律学术语,指的是律管声学的管口校正方案。这一概念最早由西晋时期的孟康提出,经过宋朝阮逸、胡瑗的努力,最终在明朝中叶由朱载堉通过十二平均律的发明得以完善。
历史沿革
西晋时期,孟康首次提出了律管声学的管口校正方案。到了宋代,阮逸、胡瑗成功制造出第一套实现管口校正的律管定音器。明朝中叶,朱载堉发明了十二平均律,他以珠算开方的办法,求得律制上的等比数列,第一次解决了十二律内自由旋宫转调的千古难题,实现了千余年来世界上无数律学家梦寐以求的理想,成功地登上律学理论与实践的顶峰。世界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也认为此项成果“可以被公正地看作是中国两千年来声学实验与研究的最高成就”。
律管定义
律管,又称“律琯”,是一种用竹管或金属管制成的定音器具。在中国古代音乐中,律管分为十二种,其中包含五个基本音阶:宫、商、角、徵、羽。
实验方法
异径管说的具体实施包括管口校正实验、和声实验、累黍实验、度量实验等多种实验方法。
相关术语
REDUCING 异径管
Reducing Tee 异径三通管
Concentric reducer 同心异径管
ECC 偏心异径管
CAPS 管帽
Long radius elbow 长半径弯头
文学引用
在文学领域,“异径”常用来形容文学创作上的创新。清代学者李重华在其著作《贞一斋诗话》中提到杜甫的诗歌创作时,使用了“别开蹊径”来形容杜甫在唐朝七绝诗中的独特风格。
见解评价
“管见”一词通常用于表示个人对某一观点或见解的看法,带有自我谦虚之意。例如,《明刑管见录》一书就体现了作者对中国音乐律制与法律之间关系的理解。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律管定义
实验方法
相关术语
文学引用
见解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