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Shepard是
美国发射的
宇宙飞船,主要用于向
国际空间站运送物资。
2018年4月30日凌晨1点左右成功发射升空。发射后10多分钟,火箭与飞船先后安全返回地面,宣告本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命名原因
以第一个进入太空的美国人
艾伦·谢泼德(Alan Shepard)的名字命名的。1961年5月5日,阿兰·谢泼德搭乘“自由-7号”飞船进入太空。但不同于一个月
苏联航天员
尤里·加加林所进行的真正围绕
地球轨道的飞行不同,阿兰·谢泼德只飞行了15分钟,飞行高度最高只达到大约187公里的亚轨道。这种亚轨道飞行的情况刚好与“
蓝色起源”公司“新谢泼德”火箭将旅客送往亚轨道高度的功能和目标相类似。
飞船介绍
蓝源公司(Blue Origin)的太空飞船名为“New Shepard”,可以载客六人,飞行在距离
地球100公里的太空轨道上。这种飞船,也可以用于向
国际空间站运输物资。
技术创新
传统上,
美国的火箭发射,
卫星和飞船等业务被
美国航空航天局包揽,不过太空领域近年来出现了一大批民营公司,除了
维珍银河和
SpaceX之外,还有
XCOR航天公司。而蓝源公司也将加入他们的行列。这些民营公司正在从美国宇航局获得国际空间站物资运输的更多合同。
不过在太空技术的创新方面,
埃隆·马斯克的SpaceX走在前列,该公司正在研发猎鹰九号火箭,和传统火箭不同,这种火箭可以在发射之后重新返回
地球的基地,再一次充足燃料重复使用。不过,猎鹰
神舟九号的火箭回收着陆目前尚未获得成功。如果这一项目成功,将会大幅降低太空飞行的成本,太空旅游和卫星投放将变得更简单。
首次软着陆
11月2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私营航天公司
蓝色起源(Blue Origin)周二宣布,New Shepard火箭已成功在地面着陆,成为了首款在发射后成功实现软着陆并回收的火箭。这也意味着,在火箭回收技术方面,蓝色起源已经领先于
SpaceX。
飞行任务简介
第一次飞行,即“任务1”(M1),时间:2015年4月29日。
“新谢泼德1号”火箭首次飞行,抵达93.5公里高度,飞船安全分离并使用降落伞返回地面,但是“新谢泼德1号”火箭在尝试返回时坠毁;
第二次飞行,即“任务2”(M2),时间:2015年11月23日。
新研制的“新谢泼德2号”火箭第一次飞行,抵达100.5公里高度,超过了100公里的“卡门线”(这是划分航天与航空的界限),从而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个抵达太空并安全返回的可重复使用火箭。之后,火箭与飞船均安全返回;
第三次飞行,即“任务3”(M3),时间:2016年1月22日。
公司第二次成功实现
火箭飞船回收,飞行高度101.7公里。并且这次使用的火箭正是M2任务中使用的同一枚火箭;
第四次飞行,即“任务4”(
M4),时间:2016年4月2日。
公司第三次成功实现火箭飞船回收,飞行高度103.4公里。并且这次使用的火箭正是M2以及M3任务中使用的同一枚火箭,这是这枚火箭的第三次飞行;
第五次飞行,即“任务5”(M5),时间:2016年6月19日。
公司第四次成功实现火箭飞船回收,飞行高度101公里。并且这次使用的火箭正是M2,M3以及M4任务中使用的同一枚火箭,这是这枚火箭的第四次飞行;并且本次任务期间在进行了飞船降落伞故障实验:一般情况下,飞船在高空与火箭分离后会打开3个大型降落伞缓缓下降,但这次工程师们故意只打开两个,结果证明即便只开两个伞,飞船仍能安全着陆,验证了设计的冗余度;
第六次飞行,即“任务6”(M6),时间:2016年10月5日。
这是“新谢泼德-2号”火箭的最后一次飞行,也是它的第五次重复使用;本次任务与前几次有很大不同。火箭上升飞行期间,飞船在跨声速条件下启动
发动机与火箭脱离,模拟发射阶段遇到危险时,飞船紧急逃离以确保太空旅客安全的过程。实验取得成功,飞船与火箭均安全返回。
第七次飞行,即“任务7”(M7),时间:2017年12月12日。
这是最新研制的“新谢泼德-3号”火箭的第一次飞行。这枚新火箭主要提升了维护便捷度与热防护功能,能够更快重复使用。
第八次飞行,即“任务8”(M8),时间:2018年4月30日。
这次发射的成功,将进一步验证“
蓝色起源”公司相关火箭与飞船技术的成熟性,为近一两年内实行商业载人飞行奠定良好基础。
第九次飞行,即“任务9”(M9),时间:2018年7月18日。
这次试射主要是进行“高空逃生
发动机测试”,以确保宇航员在飞行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都能从火箭上逃脱,也就是所谓的“中止测试”。在这个位于火箭顶部的太空舱里,有蓝色起源公司的测试假人“人体模型天行者”,以及来自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公司和大学收集数据的有效载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