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参分布在西南
太平洋,我国产于西、中、
南沙群岛。梅花参体长一般为60-80厘米,大者可达120厘米,宽11-17厘米,重5-7.5公斤,是
海参纲中最大的一种。梅花参繁殖的时间一般在9-11月。其繁殖的最适水温一般在18-24℃左右。梅花参为
雌雄异体。腹背橙红色、颜色绚丽、鲜艳、肉刺短肥偏平、基部连结、状如梅花者,多为
雌性;腹背褐红色、颜色稍淡、肉刺粗细适中、突起而略尖、基部连结,或腹背为褐黑色、颜色较暗、肉刺长而细尖、基部连结、状如
毛虫者,多为
雄性。一般来说,偏褐黑色者多为雄性,偏橙红色者多为雌性。
梅花参属底栖动物,常常栖息于深3-30米而有少数
海草的
珊瑚砂底,摄食细沙中的有机碎屑和各种微生物。
梅花参形似长圆筒状,背面的肉刺很大,体长一般为38-72厘米,最大者可到1米,宽到11厘米以上,在
海参纲中是最大的一种。背面肉刺很大,每3-11个肉刺的基部相连成花瓣状,所以各地都叫它“梅花参”,又因为它的外貌有点象凤梨,也称它为“凤梨参”。在瓣状肉刺中还生有小而单一的肉刺。又因为它的形状象凤梨,所以也叫做“凤梨参”。腹面平坦,遍布小而密集的管足。口稍偏于腹面,具20个
触手。背面橙黄色或橙红色,散布黄色和褐色斑点;腹面带
红色;触手黄色。
触手叶状或盾形,身体腹面有时具发达的管足,有
呼吸树。体壁厚而柔软,背面疣足发达,呈肉刺状。触手一般为20个,楯形,基部有坛囊。
生殖腺2束,位于背悬肠膜的两侧。呼吸道通过异网与
消化道相连。石管常与体壁相连。无居维氏器。骨片多为桌形体和杆状体,常有C形体。
以小生物为食,吞食
海砂,然后消化吸收里面的微生物,所以营养比较丰富,在它的泄殖腔内长有一种
潜鱼科(Carapus hoemi)共生。它的色彩十分艳丽,背面上显现出美丽的橙黄色或橙红色,还点缀着黄色和褐色的斑点;腹面带红色;20个
触手都呈黄色。
梅花参对环境变化敏感,当受到刺激时,如海水污染、海水比重和温度剧变,会引起自身腐烂或自行吐出内脏。排脏后的海参,在良好水质条件下,又会再生。更有趣的是,梅花参的泄殖腔内有一种鱼共生。此鱼象手指般大,全身呈棕红色,头部稍大,身体光滑细长,约20厘米左右。当它感到水汽恶化时,会从参体内部伸出头来。因而,凭它可观察梅花参对环境变化的反应。
海参为
雌雄异体,但雌雄体没有明显的特征,活体海参只有在
产卵时才能分辨出雌雄。在春季和秋末冬初的生殖季节,可以见到含有卵子的海参
生殖腺。海参只有一个生殖腺,由简单的或分支的管丛组成,后端连接一生殖导管,形成一拖布状,悬在
体腔的前端,最后以生殖孔开口于背、中部的两
触手之间。海参生殖孔位于体前端背部距头部1-3厘米的地方,呈一凹孔。在生殖季节生殖孔色素较浓,而生殖季节外则极易看清生殖孔。在
繁殖季节,依靠生殖腺颜色区分雌雄体:
雄性海参从头部上方的生殖孔排出乳白色或者淡黄色的生殖腺后,
雌性海参才开始排出粉红色或者橘红色的生殖腺,两种生殖腺在水中结合,形成
胚胎,开始分裂为512个
细胞时,形成只有在
显微镜下才可以看得到的耳状幼体,也有纤毛带。然后,经过桶形幼虫期,最后经
变态成为成体。夏季
产卵后,爬到石底,不活动,不摄食,
消化道缩得很细,秋后温度下降再出来摄食。
由于商业市场的极度竞捕,在中国、
日本、
马来西亚、
泰国、
印度尼西亚而被过度捕捞,至少由50%下降到了80-90%的范围。已经濒于灭绝。
梅花参是印度——西太平洋区热带
珊瑚礁特有的著名
海参纲,伸展时长可达1米,加工后的干品重可达500克,是海参纲个体最大者。该物种在亚洲尤其是中国人将其作为重要
滋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