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淑娟,女,
清华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导,
经济学博士。1977年
恢复高考入
河北大学哲学系,毕业分配到
河北师范大学任教。后考入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研究方向为制度经济学、中日经济史比较研究。
主要经历
学习经历
工作经历
1974年3月高中毕业知青下乡,两年后返城到
石家庄市汽车发动机厂宣传科工作。
改革开放恢复高考后考入河北大学哲学系,77级本科,获哲学
学士。
1982年3月至1995年河北师范大学任教,期间师从历史系
张恒寿教授学习中国思想史,并做其学术助手6年。
1995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所,师从
经君健教授攻读中国
清代经济史,博士论文方向为中日经济史比较,获
经济学博士学位。
社会活动
访学经历
1991年9月至1992年7月北京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导师
汤一介教授。
1992年至1993年前往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日本经济研究班学习。
1994年9月至1995年8月担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2001年12月至2002年6月担任
东北大学经济学部客座研究员。
主要成就
教学成就
开设课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比较经济制度、财政金融学、公共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科研成就
论文著作
高淑娟长期从事哲学、中日文化、中日经济等领域的研究,合译与合著学术著作多部,有《中日对外经济政策比较史纲》《日货冲击波——中国民族工业的忧患》《当代中国改革大辞典》《现代西方企业规范管理集成》等;发表论文有《日本贸易自由化的过程及启示》《多元价值观与日本战后经济发展》《朝贡贸易与亚洲早期区域经济雏型》《日本入关的国际因素及过程》等多篇。
学术成果
专著
1.《中日对外经济政策比较史纲》,高淑娟、冯斌著(310千字),
清华大学出版,2003年。
2.《
近代化起点论》,高淑娟著(295千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3.《
亚洲的财阀和企业》(译著)译者之一,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
4.《日货冲击波——中国民族工业的忧患》,编著(笔名冯志英),中国环境出版社,1998年。
论文
1.《多元值観と日本後経済展》,日本,东方书店,1996年。
2.《日本加入GATT的国际环境与过程》,高淑娟、裴桂芬,《
日本问题研究》,1996年第2期。
3.《论中日锁国之异同》发表在《中日关系史研究》,1999年第4期。
4.《埋单不是诈骗行为?》发表在《
中国改革》,1999年第5期。
5.《日本贸易自由化的过程及启示》发表在《
日本学刊》,2000年第5期。
6.《朝贡贸易与亚洲早期区域经济雏型》,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7.《关于剩余价值一般与特殊的思考》发表在《
清华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8.《试论中日历史上的实物地租单一化》发表在《
古今农业》,2002年第3期。
9.《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历史思考》,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
10.《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有效需求不足与失业现象》,
高教社,2003年。
11.《略谈“长崎会所”与“十三行”》发表在《日本研究》,2003年第3期。
12.《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中国传统经济伦理的影响》,“中日社会·经济伦理学术研讨会”论文,2004年8月。
13.《由“亚元”设想引发的亚洲区域经济的历史思考》,
清华大学、香港渗会大学“第五届当代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2004年6月。
14.《论转型期行业协会的功能定位及作用发挥》,高淑娟、王成伟,“转型国家产权改革和企业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2004年9月。
15.《行业协会:从形式社团法人到实质社团法人的发展》,高淑娟、王成伟,“第二届俄中高级经济论坛”,2004年9月。
16.《桃花源记与两晋占田制》发表在《
清华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17.《从历史积淀看日本城市化进程》,“第7次全国
政治经济学研讨会”,2005年4月。
18.《国内统一大市场对于近代化的意义》,中国市场史研讨会,2005年5月。
19.《资本春秋》,6集电视教学片,中国青年教育音像出版社,2005年7月。
20.《“利己利他关系”有四个层次》发表在《
中国改革报》,2005年11月14日。
21.《论邓小平“发展才是硬道理”》,李萍、高淑娟,《论文集》,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22.《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必然——论邓小平“三步走”战略》李萍、高淑娟《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23.《日本质量管理的三个层次》,张秀敏、高淑娟,《
新东方》,2006年第1期。
承担课题
1.中日两国封建社会末期对外
经济政策比较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997—2000年度。
2.中日近代对外经济政策比较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3—2006年度。
3.从中日近代对外经济政策变迁看
亚洲区域经济,
清华大学亚洲研究中心2004-2006年度。
参考资料
高淑娟.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研究所.2021-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