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北京公立小学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Tsinghua University Primary School,简称清华附小),是一所成立于1915年的小学,位于清华大学校内。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前身是“成志学校”,专为清华教职员工子弟求学而设。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清华大学被迫南迁,成志学校随之南迁。1946年秋,清华大学由昆明市迁回清华园内,1946年12月12日成志学校复校开学。1952年8月,成志学校中学部和小学部分离,成志学校小学部则更名为清华大学附设小学。1960年,正式更名为清华大学附属小学。2002年,学校提出了“立人为本、成志于学”的校训,确定了“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2011年,清华附小首次走出清华园,走进CBD与朝阳区合作办学,成立了清华附小商务中心区实验小学。
自2011年开始,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在清华大学及北京市朝阳区、昌平区海淀区政府的推动下,跨朝阳区、昌平区、海淀区实体办学,先后建立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商务中心区实验小学(2个校区)、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昌平学校(2个校区、1所幼儿园)、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清河分校(2个校区、1所幼儿园),形成了“一校八址两园”的一体化办学格局。截止2022年共设220余个班,在读学生9000余名。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先后获得“北京市课程教材改革一等奖”,“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试验项目学校”,北京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海淀区科研先进校,海淀区小学课程建设先进校。学校累计培养了6万多名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涌现出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著名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企业家等一大批杰出校友。
历史沿革
成志学校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前身是“成志学校”。成立于1915年,专为清华大学教职员工子弟求学而设,由清华大学庶务长李仲华担任校长,校舍在汪铁英先生家。清华大学冯友兰朱自清叶企孙、马约翰、潘光旦等著名教授都曾在成志学校先后被委任校董事会成员。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博士曾在这里学习过。1921年,学校搬到清华大学胜因院。1926年,学校又搬到清华大学学务处西院;次年学校搬到成志学校旧址丁所。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清华大学被迫南迁,成志学校随之南迁。1940年11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三校联合组成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开设“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附设学校”,分设小学和初中。到1946年,学校课程体系已近趋完善,开设的课程有读书、作文、习字、笔算、说话、珠算、常识、自然、历史、地理、英语、劳作、美术、唱游、音乐、体育等,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附小的启蒙教育自始至终贯穿着“为学要严,为人要正”的主线。
1946年秋,清华大学由昆明市迁回清华园内。1946年秋,清华大学由昆明迁回北平市;同年12月12日,成志学校复校开学,定名为“清华大学附设成志学校”。复员后的成志学校分为小学部和初中部,并从社会上公开招聘了一批优秀的教师。1949年10月1日,成志学校师生随大学部参加了庆祝新中国成立的盛大游行活动。
清华附小
1952年8月,为适应教育改革院系调整新形势,清华大学成志学校中学和小学部分离,成志学校小学部则更名为清华大学附设小学,顾蔚云担任校长。1956年,清华大学团委选派优秀共青团员任学校少先队辅导员,与小学班主任共同研究如何组织少先队活动。大家对学生鼓号队进行定期训练,组织学生建立模型兴趣小组。学校每年要组织军事游戏夏令营、清明八宝山扫墓、参观各种场馆等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1959年清华大学附设小学幼儿园大班开始设立小学预备班,探索清华一条龙的教育改革模式。1960年,中小学分别更名为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和清华大学附属小学。1962年,清华大学持续派党员到附小,清华大学单继鑫派尚复珍来附小作附小副校长。1970年,学校已经由上级派来的军代表控制,学校由党的一元化领导,设党支部书记。学校设军宣队、工宣队,全校宣传毛主席思想,政治统帅一切,政治是统帅是灵魂。
1978年改革开放后,清华附小进入了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繁荣时期,着力提升教师理论素养与教学技能,改革人事管理制度,确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倡导培育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的德育教育,立足课堂进行教学改革,率先开设计算机课程,坚持高水平的艺体教育。
世纪新篇
2002年,清华附小提出了“立人为本、成志于学”的校训,确定了“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在教学改革方面,推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时任学校副校长窦桂梅提出为生命奠基的教学理念,并提倡“三个超越”:即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
2011年,清华附小首次走出清华园,走进CBD与朝阳区合作办学,成立了清华附小商务中心区实验小学;同年6月,学校开始了抗震加固工程,并以抗震加固为契机,进行了校园文化建设。2012年,学校进行“1+X课程”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开创了学校课程建设的新时期;同年,学校获得“海淀区小学校园环境先进校”称号。
2013年,应北京市教工委、教委要求,清华附小与石景山区一所学校结成联盟校,支持石景山区基础教育发展;同年5月22日,清华附小召开“1+X课程”体系建构与实施阶段汇报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 “1+X课程”从学校的生源、历史出发,把一个国家的宏观课程框架具体化,变成可以施工的蓝图,将自上而下的改革和自下而上的改革结合起来,找到了课程改革的关键路径——课程整合。课程改革方向正确、理念先进、框架合理、试验效果实在、生命力强大,真正适应和符合教育规律,抓住了小学教育特质。他们同时肯定“1+X课程”把握了减负增效的实质,紧紧抓住了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基础教育一线一场极具意义的微创新,正是这一系列的微创新组成了伟大的教育领域的改革。
2019年5月6日,在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举办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改革工作推进会。2020年,因2019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清华附小作为中国唯一小学在中国中国教育电视台承担教育部要求的小学阶段14门课程直播任务,确保全国小学“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共计232位教师及7000人次学生共同参与直播816节课,覆盖中国学生家庭逾3500万户,当时电视和网络媒体直播及点播总量达6.54亿次,直播课满意率达91.2%。2022年9月1日,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双清苑校区正式启用。
办学条件
学校规模
自2011年开始,在清华大学朝阳区昌平区海淀区政府的推动下,跨朝阳区、昌平区、海淀区实体办学,先后建立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商务中心区实验小学(2个校区)、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昌平学校(2个校区、1所幼儿园)、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清河分校(2个校区、1所幼儿园),形成了“一校八址两园”的一体化办学格局。截止2022年共设220余个班,在读学生9000余名。
硬件设施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现校园建筑于2001年落成,由启程楼、知行楼、修远楼、华韵楼、联盛馆、丁香书苑、博雅楼等七座主要筑构成,清华附小图书馆图书共有十万余册,从连环画册到长篇小说一应俱全,可满足各个年级学生的阅读需要。主操场设有300米塑胶跑道和人工草皮足球场,旁设棒球场、篮球场和国际水准的轮滑场地。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10月,清华附小涌现出一批师德楷模及育人先进,数十位教师先后获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当代教育名家”“全国十佳体育教师”“北京市师德标兵”“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北京市优秀教师”“海淀区四有教师”“清华大学优秀党员”“清华大学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特色课程
“1+X课程”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办学最重要的载体,是学校所有工作最终的物化体现,是学校师生研究能力与学术水平最有力的证物,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为此,学校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时安排、课程评价等多个维度研究了“1+X课程”的内涵。
课程目标
清华附小的课程育人目标,决定了学校课程发展的方向。经过学生、家长调研,确定学生培养的三个关键价值取向:“健康、阳光、乐学”。根据附小学生的实际,以及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的要求,学校与家长一道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具体化为“十个一”的培养目标:一流好人格;一身好体魄;一生好习惯;一个好兴趣;一种好思维;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一项好才艺;一门好外语。前“五个一”是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目标;后“五个一”中,不同的学生可以有所侧重,是个性化的发展目标,并允许学生自我设定特殊的发展目标。“十个一”共同落实小学阶段学生“健康、阳光、乐学”的价值取向,实现“奠基”。
课程结构
清华附小为了使学校的学生,既能达到甚至高于国家课程标准中的各项要求,而且使个性化发展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学校界定了核心概念,提出了“1+X课程”的结构。
“1+X课程”中的“1”与“X”追求“0.618”的黄金分割比例。一方面强调基础,整合后的国家基础性课程要占到总课程的一半以上,即接近总课程70%。另一方面依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调整这一比例,使之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1”与“X”相结合,共同达成学校“十个一”的培养目标。
课程内容
清华附小根据学科特点,将原有国家课程中的各个学科分类整合,形成四大门类,即“品德与健康、语言与阅读、科学与技术、艺术与审美”。
四大领域的划分,并不是砍掉学科课程,而是依据学科属性,体现课程理念及课程目标的转变,在领域命名中充分体现学科共有的价值取向,从而使彼此教学内容差异性很大的学科,开始走向“共和”。同时,每个门类当中,既要开好必修的基础性课程,又要办好拓展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分设必修和选修,以满足不同学生成长的需要。
课时安排
为了适应整合、改革后的课程内容,学校在保证课时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将原来固定的每节课40分钟,变为长短不一的大、小课时。“基础课时”35分钟,主要安排数学、英语、体育等学科,这些学科减少5分钟的教学时间,一方面有助于缓解学生课上的疲劳,同时要求教师必须带领学生精学精练。“大课时”60分钟,大课时主要安排语文、美术、书法、音乐、科学等学科,这些学科当中,有些需要长时间的情境营造、情感酝酿,比如语文,有些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实践探究活动,如美术、科学等,按照原有的课时安排40分钟的时间,人为割裂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研究过程,使得教学内容显得支离破碎。调整后的大课时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学习。“小课时”10或15分钟,比如每天清晨十分钟的晨诵,每天中午十五分钟的习字等,使这些零散的时间也能够作用于学生发展。“大课间”50分钟,每天上下午各一次,集中时间供学生加餐,做眼操,开展各种体育健身活动等。这样根据学科与教学内容的不同,长短课时交错,张弛有度,时间安排趋于合理,学生学习也觉得更轻松。
办学成果
学生成果
2023年,清华附小在海淀区办学社会满意度调研中获海淀区第3名,实现了连续5年名列前茅;清华附小再度有21名成志少年登上2023年9月1日中国中央电视台开学第一课》;10余人获得全国无人机大赛等赛事一等奖,200余人次获北京市金鹏科技论坛等赛事一等奖,300余人次获得海淀区青少年科技大赛等赛事一等奖;队列滑社团获第七届北京市中小学生冬季运动会小学组冠军,足球队获全国少儿足球邀请赛季军,健美操队获北京市啦啦操赛冠军;在海淀区中考体育过程性考核中,四年级通过率98.78%、优秀率96.11%,六年级通过率99.72%、优秀率98.32%,通过率及优秀率均居海淀区前10名;100多人获得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等赛事一等奖,金帆民乐团在海淀区中国艺术节上再获金奖,金帆话剧团获北京市“百校百剧”全国赛优胜奖,并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展演,舞蹈团获海淀区艺术节银奖并受邀参加大学跨年晚会开场。
教师成果
2014年,清华附小完成的《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获第一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为国家义务教育第九次语文课改提供实践样本;2018年,清华附小完成的《成志教育:小学立德树人的校本实践》获第二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为基础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提供经验样本;2021年清华附小完成的《让儿童站立学校正中央:从“三个超越”到成志教育的升华之路》获“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以科研的方式寻找学校教育最大公约数,探索学校高质量发展,引领基础教育。
2023年,清华附小任海江、周冬梅老师被评为北京市特级教师,王峰老师获全国语文教学大赛最高荣誉;11名教师获评北京市骨干教师,79位教师获评海淀区学带及骨干教师;7名老师参加北京市“启航杯”基本功大赛,在北京市优秀课堂教学设计大赛中斩获最高奖项;全校179位教师参加“成志杯”教学比赛,人人过关,获得市区级评委高度赞誉及多维度平台推广;在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师德师风建设专家委员会第二届年会上,《重塑新时代教师新时代集体人格的精神气象》被评为经典案例,并作为特邀报告进行现场发布。
2023年,清华附小先后参加清华大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月度论坛4次,参与教师8人次;继续举办第三次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同课异构活动,现场展示《新时代新征程》《“蛋糕”做大了同时要分好》2节课;同年11月25日,参加清华大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讨会,做专题报告《传好学生成长第一棒》,并现场展示《唯改革才有出路》《人民代表为人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3节课;持续提升小学思政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积累优秀课例20余节;与河北狼牙山红军小学等学校开展同上一堂思政课,成果获北京市中小学立德树人实践研究成果特等奖
2023年,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应邀在中宣部等举办的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上分享阅读经验与典型做法。在教育部等八部门启动的“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中,校长窦桂梅提出三个倡议“成为终身阅读者;成为阅读指导者;成为阅读推动者”。在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的第十二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中,清华附小获得“全民阅读优秀案例”。以“致敬中国航天人”为年度主题,开展阅读实践、课堂呈现、课题分享等校本系列课程,形成全学科展示示范课百余节,小课题研究数百个。
2023年,清华附小以学校“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工程布局,基于国家教育改革重点工程,探索《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校本实践。顺利完成2项国家级课题结题,新立项国家级课题2项、市区课题10余项;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优秀成果,清华附小一体化共计获30项奖项,为新课程标准落地的校本实践提供了丰富科研成果支撑。深入研究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推进5个工程项目,涵盖创新人才培养、劳动教育、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阅读和体育。其间,就“双减”相关议题2次接受教育部、北京市政协调研,提交4项政协提案。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等多门课程入选教育部等年度精选课,供全国参考。
合作交流
从2003年开始,清华附小参与教育扶贫,利用“空中课堂频道”辐射900多个贫困县、3800多个教学站。
2023年,清华附小承担大学“国优计划”教育实践基地、“国培计划”领军项目、北京市“体验式”项目等任务,全年培养近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校长及教师。用扎实的行动和不断创新的策略,践行“服务清华大学,引领基础教育”,构建北京优质均衡新地图,推进全国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持续以2014年、2018年两届国家奖为基础,通过多项课程新发展研讨会,辐射6个国家级成果推广区的137所成果示范校,并为来自新疆、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31个省市自治区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老师提供课程支持,总计辐射1600余人次。
校园活动
清华附小有着丰富的社团活动,清华附小的社团有三大门类,分别是丁香艺术团、丁香体育团、丁香科技团。
校园文化
文化理念
学生誓词
教师誓词
办学愿景
行政管理
注:上述信息截止日期为2024年3月26日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杰出校友
清华附小已经走出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科院院士、共和国将军、奥运冠军等杰出人才,培养了一批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模范教师、育人先锋、师德标兵等成志榜样教师。
参考资料
学校简介.清华大学附属小学.2024-03-26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爱企查.2024-03-26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简介.微信公众平台.2024-03-26
现任领导.清华大学附属小学.2024-03-26
学校荣誉.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微信端微官网.2024-03-26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海淀区教育委员会.2024-03-26
清华大学附属学校庆祝建校100周年.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2024-03-26
清华附小校址的变迁.清华大学附属小学.2024-03-26
清华附小的百年历程.清华大学.2024-03-26
窦桂梅.清华大学附属小学.2024-03-26
王玲湘.清华大学附属小学.2024-03-26
汤卫红.清华大学附属小学.2024-03-26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官方网站.清华大学附属小学.2024-03-26
【社团秀】清华附小棒球社团.微信公众平台.2024-03-2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成志学校
清华附小
世纪新篇
办学条件
学校规模
硬件设施
师资力量
特色课程
课程目标
课程结构
课程内容
课时安排
办学成果
学生成果
教师成果
合作交流
校园活动
校园文化
文化理念
学生誓词
教师誓词
办学愿景
行政管理
获得荣誉
杰出校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