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寺位于
榆阳区东南6公里的青云乡青云山上。寺观建筑布局精巧、独特,以南北为轴线东西对称,东为
道教建筑,西为佛教建筑。整个寺院建筑呈“東”字形,由南向北,渐次升高,殿宇参差,错落有致。东边(道教、儒教)以祖师殿为轴心,前后殿宇共分三进,每进又分三院,三排并列,九院相通,寓意“九九归真”。
青云寺始建于明代,三迁而至今址。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重修扩建,总占地面积40余亩,是陕北最大的仿古建筑群,集道教、儒教、佛教于一体的大型寺观,被称为“全神庙”。
1984年榆林县人民政府公布青云寺庙群为榆林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规定了保护范围,2003年成立青云寺观文物保护管理所,2008年申报为
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据史料记载,明代的青云寺观已经无人考祥,民国初年,国民革命军86师进驻
榆林市,在师长
井岳秀、旅长姜战奎等人的倡导下,重新扩建青云寺院,并邀请
中国国民党元老
于右任先生、陕西著名教育家李仪址先生、陕西省著名水力学专家李业址先生、陕西省美术学院院长王军余先生规划设计,于民国八年(1919)开工建设,花费
银元13万之多。文革期间,寺院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坏,
改革开放后,青云寺观殿堂得以修缮恢复,并由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手书“
大雄宝殿”,以及当代中国十大高僧之一清定上书“青云寺”木匾。1984年榆林县人民政府公布青云寺庙群为榆林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规定了保护范围,2003年成立青云寺观文物保护管理所,2008年申报为
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云寺观长期被誉为人杰地灵的福地,与其神奇独特的地貌特征有密切的关系。青云山突兀挺拔,山体自然向南延伸,与相邻小山联为一体,俯瞰全貌则有奇巧开工、鬼斧神凿之妙,如同一只“大鳖”匍匐前行。
民国17年(公元1919年)重修扩建,是陕北最大的仿古建筑群。寺内大小殿院十四处,牌楼二座,楼台殿阁,此起彼伏布局谨严,铺排得宜。东部道观有祖师、三清、三宫、圣母殿和玉皇阁、真人洞、龙王庙等,西部佛寺建有大雄、菩萨。
弥勒菩萨、金刚、东西罗汉殿及讲经堂、禅堂等。均为砖砌拱窑。真武殿居于正中,高大雄伟,立柱重檐,彩凤金龙,飞阁流丹,对面纯木结构牌楼:四柱三楼,层斗迭拱,玲陇剔透,巧夺天工。
真武大帝闪身崖泥塑,造型奇特逼真,四壁饰以木雕、壁画。人物如生,鸟兽欲飞。
建设背景
“文革”中青云寺遭到破坏,殿内工艺精湛的石雕、泥塑、壁画以及堪称工艺佳品的木牌楼私碑喝等荡然无存,其它砖雕、亭阁不同程度亦遭破坏,从1981年起当地群众自筹资金陆续对青云寺各殿宇进行修复,复塑褚神佛像,彩绘壁画,重建木牌楼、亭、阁等,大量培植花草树木花卉,始至今其规模逐年扩大。青云寺庙群以它的精湛泥塑艺术称誉蒙汉之间。1984年榆林县人民政府公布青云寺庙群为榆林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划定了保护范围,后又成立青云寺文管所。
几经修复扩建,青云寺建筑工艺精特,风景状观,已成为
榆林市重要的旅游景点一。
寺庙各殿宇原有比例适度大小不等的雕塑神、佛像共705尊,这些佛像姿态万千,栩栩如生。此外,庙内还有作工精巧、丰姿多彩的木雕、砖雕、壁画等不计其数,集中体现了民间巧匠的精心创作。
文化活动
问道青云寺
青云寺观位于
榆阳区东南6公里的
青云镇青云山上,是合
道教、佛教、儒教于一体的寺观,依山傍水,绿树环绕,楼台殿阁,此起彼伏,朱柱彩棚,泥塑砖雕,堪称“榆溪胜境”。
寺观始建于明代,为一师祖
小庙。距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如今在青云寺观还存有一口铸造于明代
天启六年的巨型铁钟,上面的铭文详细地写着当时
榆林市的正式名称“榆林卫”。后因洪水,三迁而至今址。
青云寺观长期被誉为人杰地灵的福地,与其神奇独特的地貌特征有密切的关系。青云山突兀挺拔,山体自然向南延伸,与相邻小山联为一体,俯瞰全貌则有奇巧开工、鬼斧神凿之妙,如同一只“大鳖”匍匐前行。
昔日青云寺
1919年,当时的榆林军政要人
井岳秀、姜占奎等倡导下开始重修,并邀请
于右任先生、
陕西省著名教育家李议址先生、陕西著名水利专家李业址先生、陕西美术院长王军余先生规划设计寺观建设,至1942年完工,总占地面积200余亩,上下十六院,建起殿堂50多座,住房一百余间,消耗
银元13万余元,成为陕北最大的古建筑群。
青云寺观楼台殿阁,布局谨严,铺排得宜。东部道观有祖师、三清、三宫、圣母殿和玉皇阁、真人洞、龙王庙等,西部佛寺建有大雄、菩萨、
弥勒菩萨、金刚、东西罗汉殿及讲经堂、禅堂等。真武殿居于正中,高大雄伟,立柱重檐,彩凤金龙,飞阁流丹,对面纯木结构牌楼:四柱三楼,层斗迭拱,玲陇剔透,巧夺天工。
真武大帝闪身崖泥塑,造型奇特逼真,四壁饰以木雕、壁画。人物如生,鸟兽欲飞。
寺庙各殿宇原有比例适度大小不等的雕塑神、佛像共705尊,这些佛像姿态万千,栩栩如生。此外,庙内还有做工精巧、丰姿多彩的木雕、砖雕、壁画等不计其数,集中体现了民间巧匠的精心创作。
风雨青云寺
以前青云寺观遭到破坏,殿内工艺精湛的石雕、泥塑、壁画以及堪称工艺佳品的木牌楼碑刻等荡然无存,其它砖雕、亭阁不同程度亦遭破坏,从1981年起当地群众自筹资金陆续对青云寺观各殿宇进行修复,复塑诸神佛像,彩绘壁画,重建木牌楼、亭、阁等,大量培植花草树木花卉,至今其规模逐年扩大。青云寺庙群以它的精湛泥塑艺术称誉蒙汉之间。
1984年榆林县人民政府公布青云寺庙群为榆林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划定了保护范围为21万平方米,后又成立青云寺文管所。几经修复扩建,如今的青云寺观以“全神庙”著称,荟萃了明、清、近代建筑风格,总建筑面积5.58万平方米,是陕北最大的古建筑群,有殿堂298间,钟鼓楼3对、牌楼3座、戏台1座、清风楼1座、万佛塔1座。
还原青云寺
自1980年宗教政策落实后到现在,经社会各界人士的鼎力资助,青云寺观的维护修建共耗资600余万元。1998年被“全国风景名胜简介”所收录,1999年被编入《中国旅游名胜大辞典》,2007年6月升为
榆林市重点文物单位。
近些年来,随着榆林市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升,当地政府加大了青云山寺观的保护力度。进入“十二五”规划的首年,
榆阳区政府决定依托青云山这一三教合一的宗教文化名山,挖掘黄土文化和草原文化相交汇的多元文化潜能,决心打造“群贤齐聚的和谐福地,平步青云的心灵家园”的集游憩娱乐、休闲度假的青云山高等级旅游文化景区。
保护措施
1984年榆林县人民政府公布青云寺庙群为榆林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规定了保护范围,2003年成立青云寺观榆阳青云寺,【零眼】摄于2010年11月26日(17张)文物保护管理所,2008年申报为
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云寺观长期被誉为人杰地灵的福地,与其神奇独特的地貌特征有密切的关系。青云山突兀挺拔,山体自然向南延伸,与相邻小山联为一体,俯瞰全貌则有奇巧开工、鬼斧神凿之妙,如同一只“大鳖”匍匐前行。
建筑特色
重修扩建
民国17年(公元1919年)重修扩建,是陕北最大的仿古建筑群。寺内大小殿院十四处,牌楼二座,楼台殿阁,此起彼伏布局谨严,铺排得宜。东部道观有祖师、三清、三宫、圣母殿和玉皇阁、真人洞、龙王庙等,西部佛寺建有大雄、菩萨。
弥勒菩萨、金刚、东西罗汉殿及讲经堂、禅堂等。均为砖砌拱窑。真武殿居于正中,高大雄伟,立柱重檐,彩凤金龙,飞阁流丹,对面纯木结构牌楼:四柱三楼,层斗迭拱,玲陇剔透,巧夺天工。
真武大帝闪身崖泥塑,造型奇特逼真,四壁饰以木雕、壁画。人物如生,鸟兽欲飞。
“文革”中青云寺遭到破坏,殿内工艺精湛的石雕、泥塑、壁画以及堪称工艺佳品的木牌楼私碑喝等荡然无存,其它砖雕、亭阁不同程度亦遭破坏,从1981年起当地群众自筹资金陆续对青云寺各殿宇进行修复,复塑褚神佛像,彩绘壁画,重建木牌楼、亭、阁等,大量培植花草树木花卉,始至今其规模逐年扩大。
青云寺庙群以它的精湛泥塑艺术称誉蒙汉之间。1984年
榆林市县人民政府公布青云寺庙群为榆林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划定了保护范围,后又成立青云寺文管所,几经修复扩建,青云寺建筑工艺精特,风景状观,已成为榆林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雕塑壁画
寺庙各殿宇原有比例适度大小不等的雕塑神、佛像共705尊,这些佛像姿态万千,栩栩如生。此外,庙内还有作工精巧、丰姿多彩的木雕、砖雕、壁画等不计其数,集中体现了民间巧匠的精心创作。
参考资料
榆林青云寺.榆林市榆阳区人民政府.2024-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