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弗伦级
重巡洋舰是法国海军第二代条约型重巡洋舰,共4艘。分别以18世纪海军名将絮弗伦、迪普莱克斯,17世纪海军国务秘书、财政大臣科尔贝尔,陆军名将
费迪南·福煦命名。
动力:有3台涡轮发动机,3台辅助用柴油机,8座煤-重油混合锅炉(1台备用),3轴3桨,90000匹马力,最高航速31.3节,重油搭载量为1800吨,载煤640吨(絮弗伦号、科尔贝尔号),续航力为15节/4600
海里(絮弗伦号、科尔贝尔号),5300海里/15节(福煦号、迪普莱科斯号)。
武备:1924年式50倍口径的203毫米双联
炮塔4座,1924年式50倍口径75毫米单管高炮8门(絮弗伦号),1926年式50倍径90毫米双联高炮(迪普莱科斯号,福煦号、科尔贝尔号为单管),1925年式37毫米单管炮8门(絮弗伦号,其余各舰为6门),13.2毫米
机关枪16挺(迪普莱科斯号),三联装550毫米
鱼雷发射管2座,发射器2座,水上
侦察机2-3架。
防护:舷侧装甲50毫米/54毫米/60毫米,甲板25毫米/18毫米/30毫米,炮塔30毫米,弹药库20~50毫米/20~54毫米/30~60毫米,司令塔30毫米。
絮弗伦号1926年4月17日在
布雷斯特开工,1927年5月3日下水,1930年1月1日竣工。隶属第一支队在
地中海巡逻。1939年7月成为
远东舰队旗舰,同年11月和
英国皇家海军一起担任对
澳大利亚船队护航任务。1940年5月调到
爱琴海巡逻,同年7月因
法国投降被
英国解除武装。1943年5月加入自由
法国海军,并将对空武器改为56倍口径40毫米博福斯
高射炮8门,70倍口径20毫米厄利孔高射炮16门。1944年担任南
大西洋巡逻任务。二战结束后开始大修。1946年2月起参加侵略
越南的战争。1947年10月1日退为预备役。1974年除籍并拆毁。
科尔贝尔号1927年6月12日在
布雷斯特开工,1928年4月20日下水,1931年3月4日竣工,隶属第一支队。1937年
西班牙爆发内战,负责在西班牙沿海执行巡逻任务,防止有武器等禁运物质进入西班牙。1939年9月参与追捕
德国的
舍尔海军上将号袖珍战列舰。1940年6月13日炮击沿海
德军阵地,8月开始进坞大修。1941年1月编入维希政府海军第1巡洋舰支队。1942年11月27日因为防止德军夺取而在土伦港内自沉,大火燃烧了6天,12月7日再次爆炸。1946年打捞后拆毁。
迪普莱克斯号1929年11月14日在布雷斯特开工,1930年10月9日下水,1932年7月20日完工。编入第3轻型舰分队,1937年4月改为第1巡洋舰分队。二战爆发后与
姊妹舰科尔贝尔号、
圣保罗号航空母舰负责保护
北非与本土的交通线。1939年9月参与追捕
德国的
舍尔海军上将号袖珍战列舰。1940年1月返回
土伦港,6月炮击
意大利热那亚,1941年加入维希海军,1942年11月27日在土伦港自沉。1943年7月3日打捞,1944年在盟军空袭中炸沉。
福煦号1928年6月21日在布雷斯特开工,1929年4月24日下水,1931年9月15日完工,编入第1轻型舰分队,1933年编入第3轻型舰分队,1937年再次编入第1轻型舰分队,同年4月改为第1巡洋舰分队,1939年9月参与追捕德国的
舍尔海军上将号德意志级战列舰。1940年反回
土伦港,6月炮击
意大利萨沃纳的瓦多港区,1941年加入维希海军,1942年11月27日在土伦港自沉。1943年4月16日拆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