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马
一种可以移动的障碍物
拒马,又称铁拒马,是一种机动式路障,由铁架与铁丝网组成。在中国古代,拒马是一种用于防御骑兵进攻的木制障碍物,由三支交干相贯的柱子组成,上穿九至十支铁枪。现代拒马的用途更为广泛,除了在军事上的使用外,还用于镇暴维安行动,具有隔离和阻挡人车的作用。现代拒马有些还设计有走轮,机动性较强,2~4人即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架设完成。由于重量较轻,有时还会加钉短桩于地上。
简介
古代作战中使用的一种能移动的障碍物,系以木材做成人字架,将枪头穿在横木上,使枪尖向外,设于要害处,主要用以防御骑兵突击,故名拒马枪。原木粗约60cm,枪使用3m左右的普通枪。在攻城战和野战也常使用这种拒马枪。野战时,多用在防御一方,作为构筑阵地时的辅助设施来使用,也常用来封锁道路。
北宋武经总要》中所记载的一种拒马木枪。这种拒马枪,就是到了以战车为主来对付骑兵冲锋的明代,仍然普遍使用。拒马木枪是把三支枪捆在一起的一种障碍物,不使用时,可以收成一根,所以在运输方面比拒马枪方便。枪的两端是尖而锐的铁制锋刃,枪柄为木制,上面带有连接多个拒马木枪用的铁链。使用时,把其中一支枪插入地面,用铁链把几支拒马枪相互连接在一起,用以阻挡敌人的攻击。在修筑临时防御阵地时,不仅设置简便迅速,而且有很强的防御能力。
历史沿革
拒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原地区,其概念最早出现在公元前4世纪的中国,当时被称为“teng pai”或“mó pai”。这些早期的拒马被用来保护城市、堡垒和其他战略地点免受敌人的攻击。在明代的军事著作中,拒马被称为“juma”(拒马,意为“马的拒绝者”)或“鹿角”。拒马的使用后来传播到欧洲,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成为常见于城堡防御和军事战役中的特征。然而,拒马的原始概念和早期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在美国内战期间,南方军队使用拒马的频率高于北方军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军队使用拒马来暂时填补铁丝网的缺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特别是在南太平洋岛屿的丛林战斗中,使用了带刺低碳钢丝的拒马。拒马的名称在法语中意为“Frisian horse”,指的是弗里西亚人以骑兵作战而闻名,因此他们依赖于反骑兵障碍物。在荷兰战争期间,荷兰人也采用了这些防御装置。在英国,一个名为Chevaux de Frise Point的地点位于东北埃塞克斯郡海岸,介于荷兰港和弗林顿之间,以此命名。
演变
拒马者,阻拦战马之障碍物也。拒马枪的源流,是类似鹿角木的一种定置式障碍物。鹿角木外形很像分叉的鹿角,木前端削成锐尖,是布设在城外阻挡敌人接近城墙的一种障碍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开始使用了与此类似的障碍物。但是,设置后,就不能再移动。由于是用于野战阵地,所以用量很大。在机动性很强的骑兵出现之后,用以阻抗骑兵,移动式拒马枪应运而生。这一点要比一次性的鹿角木进步了许多。夏商周三代便有了早期拒马,即将木柱交叉固定成架子,架子上镶嵌带刃带刺之尖锐物事(铜刀或石刀)。
战国墨家将拒马叫做“锐”,《墨子》中专门有一篇《备蛾傅》论“锐镵”战法:蛾傅者,敌军士兵飞蛾类蚂蚁般涌来也,当此时,沿途布锐镵五行,行间距三尺,根部埋三尺,尖锥长尺五,可阻敌前进。战国中期,拒马发展为铁矛为头(后世称为拒马枪),以坚实木料为固定支架,架上再固定六到十支铁矛,遍布敌来路使其骑兵不能驰骋。旷野大战,这种拒马数量毕竟有限,便很少使用,倒是城池设防,拒马大有用处。
康定西征,谘上战略,献《拒马枪阵法》,其制利山川险隘,以骑士试上前,通判镇戎军,募兵教习。会三司议均税法,知谏院欧阳修言,惟谘方田法简而易行,诏谘与孙琳均蔡州上蔡县税。以母忧免官。用宰相吕夷简荐,起为崇仪副使、提举黄御河堤岸。
明军守辽东广宁时,魏学曾又作改进——每2辆中设拒马枪1架,填塞间隙,车架上下用棉絮布帐围之,可以防避矢石,车上载佛朗机2挺,下置雷飞炮,快枪各6杆,每架拒马枪上树长枪12柄,下置雷飞炮,快枪各6杆,每车用卒25名。孙承宗车营所用偏厢车大致与之相同。
特点
拒马一种移动式筑城障碍物。因古代用其防骑兵而得名。中国古代兵书《六韬·虎韬》中就有用拒马布阵设营的记载。现代拒马用以防步兵、防坦克和防登陆工具。有矩形、菱形和三角形3种。用木材、竹材、型钢、钢筋混凝土等制成,防步兵拒马还张设有刺铁丝。多为预先制作,临时设置。它具有制作简单、运输方便、设置迅速等特点。
记载
《通典·兵五》引《卫公兵法·攻守战具》:“拒马枪,以木径二尺,长短随事,十字凿孔,纵横安检,长一丈,锐其端,可以塞城中门巷要路,人马不得奔驰。”
《宋史·郭传》:“康定西征,谘上战略,献拒马枪阵法。”
在明将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中,就记载有三支枪组合起来的这种便于携带的拒马枪。
刘基(刘伯温)《兵法心要》——车营法:“凡车营法,车每五十步一乘,每百步取一乘为战车。车中出战队。其车子营及外营横排,牛在当中,拒马枪在外。仍连车辕为左右厢和门。”
《大宋之神箭无敌》——“见填壕成功,最靠近城门的几十辆‘尖头木驴车”中迅速抢出几百个手持长枪、轴木的军士,他们冒着箭雨熟练地将长枪穿插在轴木中,然后一排排地斜立在城门的不远处。这就是拒马枪,如果攻城部队在登梯攻城时,城内突然冲出一队骑兵来,那将是攻城部队的噩梦。而拒马枪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作用
由于攻坚作业时,骑兵部队很难助攻,但守方随时有可能以骑兵迅速冲出城,快速消灭攻城部队,因之,防范城内骑兵的突袭只能仰赖一些障碍物,而拒马枪就是其中一种,利用一支较粗的轴木,将枪穿插其中,以防止马的冲击。古时打仗,盾兵立盾,枪兵从盾间刺马兵,马兵速度越快,撞上长枪死得越惨,马兵必死无疑,古时称此为拒马战术。
类别
矩形拒马是用一根长3米的横杆(多为木、竹),将3个十字形脚架并列连接在一起,四周张设有刺铁丝而构成的防步兵障碍物。多用以阻塞道路、街巷、障碍物中的通路和加强其他障碍物。
菱形拒马有防坦克、防步兵和防登陆工具的3种。
防坦克菱形拒马一般用3根2米长的型钢(或钢筋混凝土构件)成十字形交叉连接而成。设置时成3~4列交错配置。为防止敌人移动,可将拒马用有刺铁丝互相连接或用桩将其固定在地面上。
防步兵菱形拒马是用3根两端削尖的小圆木互相垂直地捆扎成骨架,并在小圆木尖端张设有刺铁丝而制成。用以封闭通路时,小圆木长1.5米;用以堵塞堑壕、交通壕时,小圆木长1~1.2米。
防登陆工具菱形拒马是用3根2~3米长的型钢制作的,其结构与
防坦克菱形拒马相同。为了能刺穿敌登陆工具的底部,型钢末端可制成尖形。
三角形拒马是用木、竹、角钢等材料制成三角形骨架,并张设有刺铁丝而成。用于防步兵的,适于设置在小于15°的斜坡上;用于防登陆兵和登陆工具的,通常设置在高潮水深不大于2米、土质坚硬的浅水地域或海滩上。为增加其稳定性,拒马中可填充石块或混凝土块等重物。
布阵
大凡以步兵对敌战车、骑兵作战时,必须依托丘陵、险隘或林木丛生之地形而战,才能取得胜利。倘若遇到开阔无险的地形,必须使用拒马枪排成方阵,置步兵于阵内,再把骑、步兵分别编为驻队和战队交替战守。驻队守阵时,战队出战;战队守阵时,驻队出战。当敌人攻我一面时,我就从两翼出击,侧袭进攻之敌;敌人攻我两面时,我就分兵迂回敌后袭击之;敌人攻我四面时,我就列成圆阵,分兵四面奋力阻击之。敌人如果败走,我就立即使用骑兵追击之,而今步兵随后跟进,这是步兵对敌车骑兵作战的必胜战法。诚如兵法所说:“步兵与车、骑兵作战,必须凭据丘陵、险要地形列阵,如无险要可资利用,就令我士卒制作行马、木铁蒺藜作为屏障。”
现代运用
1、中新网2007年11月16日电据“中央社”报道,为防范宣判结果引发双方阵营人马滋扰,高雄市警方上午在法院外围架起拒马,并增派警力严阵以待。法院前方明诚三路与外围的南屏路、龙德路口都以双层拒马阻绝,在明诚三路与南屏路口、明诚三路与龙德路口架设大型屏幕播放法院判决实况。大批警力在拒马前后戒护,进出人员管制严格。高雄市副市长邱太三及多名市议员穿过警戒区、拒马,进入法庭聆听判决。
2、2007年8月以前,台湾卫生主管部门修改法案,将准许进口含有瘦肉精的美国猪肉,而岛内养猪农民仍不得使用瘦肉精。2007年8月21日,台湾养猪农民在台北举行抗议活动,警方设立拒马防止抗议者冲进“卫生署”。
参考资料
拒马叉子.汉典.2024-08-03
拒马.在线汉语字典.2021-07-21
目录
概述
简介
历史沿革
演变
特点
记载
作用
类别
布阵
现代运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