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tài shàng huáng,又称太上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给予退位皇帝或当朝皇帝在世父亲的头衔,通常给予的对象是在世但已禅位的皇帝。出自《隋唐演义》。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中国历史上首位太上皇是秦始皇嬴政的父亲——
秦庄襄王嬴楚,第二位太上皇是汉高帝
刘邦之父
刘煓,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未曾为帝王,而被尊为太上皇的人。代表的太上皇还有
唐朝的
李渊、
宋朝的宋徽宗赵等。最后一位太上皇是清朝
爱新觉罗·弘历。
释义
皇帝之父。比喻实际上掌握权力、自己不出面而操纵别人进行活动的人。
出处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92回:“自今章奏,俱改称太上皇。军国重事,先请皇帝旨,仍奏闻朕。”
典故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92回:“自今章奏,俱改称太上皇。军国重事,先请皇帝旨,仍奏闻朕。”
用法搭配
运用
作主语、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例句
英文翻译
supreme ruler backstage ruler
历史
著名实例
中国历史上首位健在时把王位直接内禅给儿子的君主是战国时代之
赵武灵王,他传位给儿子
赵惠文王后自称“主父”,但仍主持军事要务,其地位就有如后来的太上皇。
中国史上第一位正式被尊称的太上皇是
秦始皇的父亲——
秦庄襄王,不过秦庄襄王未曾称帝,生前也并未称太上皇,其太上皇之号是秦始皇称帝后追尊的,自此之后就除
李隆基隔代追尊
老子之父
李敬为太上皇外,再为没有死后被追尊为太上皇之例;第一位在生时已被尊为太上皇是汉高帝
刘邦之父
刘煓,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未曾为帝王却被尊为太上皇的人。清朝及中国的最后一位太上皇是
爱新觉罗·弘历。
除了部分被以武力逐离帝位的皇帝以外,一般情况下,内禅皇帝大都能得到“太上皇”的称号。
在中国历史上,不少内禅看似以和平方式进行,实际上皇帝却是迫于形势而非自愿退位的,如
李渊、唐玄宗、
赵惇等;只有少部分的太上皇虽已内禅,但手中仍拥有实权,如
宇文赟、
赵构、清高宗。
拓跋弘内禅后,接受群臣建议的尊号“太上皇帝”,以示自己依然治理天下,区别于
刘煓这样不治理天下的“太上皇”。
而
中原地区史上最多太上皇的朝代是
南宋,宋高宗、
赵昚、宋光宗连续三位皇帝都在在生时退位给继任者,成为太上皇。
由于太上皇不是中国传统政治中所固有的制度,因此其出现通常伴随着重大历史事件:如西晋八王之乱中的赵王伦胁持侄孙
司马衷后矫诏继位为帝,赵王伦称晋惠帝为太上皇;明朝的
朱祁镇在
土木堡之变被胡人所俘,因为明朝
于谦等大臣立其弟王为帝,而英宗于是成为太上皇。
历代太上皇
太上皇帝之宝
白玉交龙纽“太上皇帝之宝”(清乾隆)。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太上皇帝之宝”,清乾隆,白玉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2.1厘米见方,通高8.5厘米,纽高3.5厘米。
“太上皇”之称谓出现甚早,据《
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称帝后便尊其父为太上皇,以示崇敬。历代皇帝传位于太子,亦自称太上皇。历史上为太上皇者因授受之际的情况不同而境遇各异,但多数是受形势所迫勉强让位。通观中国历史,名副其实既有尊位又有权势的太上皇,恐怕非
清代爱新觉罗·弘历莫属。
乾隆六十年(1795)九月初三日,八十五岁的乾隆帝召集皇子皇孙、王公大臣,宣布立皇十五子嘉亲王顒琰为皇太子,以明年为嗣皇帝
爱新觉罗·颙琰元年,届期归政。第二年新正,乾隆帝亲自举行授受大典,并下诏:“……皇太子于丙辰正月上日即皇帝位。朕亲御
太和殿,躬授宝玺,可称朕为太上皇帝。”这样,乾隆帝结束了长达六十年之久的皇帝生涯,成为清代唯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太上皇帝。
就在宣布传位顒琰之同时,乾隆帝也为即将到来的太上皇生活进行积极准备。同年九月二十八日他又传下谕旨:“朕归政后,应用喜字第一号玉宝,刻太上皇帝之宝,即将御制《十全老人之宝说》镌刻作为太上皇帝册,用彰熙朝盛瑞。”此后,在
爱新觉罗·弘历授意下,内府工匠用不同材质制作了多方“太上皇帝之宝”。
此宝四周阴刻乾隆帝御制《自题太上皇宝》诗。乾隆帝对此玺十分看重,成为太上皇帝身份的证物,是乾隆帝最为重要的宝玺之一,具有重大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