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鸣论道》是原
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CCTV-12)《
道德观察》周末特别节目,这档节目是一档有关道德主题的评论性节目,主持人
路一鸣会和您一起来梳理分析近期发生的道德事件。
简介
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一个词“坐而论道”,但《一鸣论道》决非坐而论道。道德是理想,更是行动。在一个个生活细节的背后,我们努力探究深藏于人心的价值逻辑;在善恶美丑的较量中,我们试图拨开遮蔽道德良知的乌云。公正、规范、仁爱之心,这些中华传统美德中的精华部分不应该被忽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它们更需要被广泛认同,深入人心。弘扬传统美德,批评社会丑恶,《
道德观察》的栏目价值取向将会在周末节目《一鸣论道》中得到更为突出的体现。
事实上这个目标是《道德观察》栏目经过一年的摸索最终确立的。细心的观众也许会发现,《一鸣论道》作为《道德观察》的一个特别节目从2005年开始就不定期地和大家见面,像
春节特别系列节目《传统节日谈传统美德》勾起了人们对传统的深思,收视率达到了2.18,2006年
国际劳动节特别节目《社会主义荣辱观——平民解读“八荣八耻”》是
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档大规模宣传“八荣八耻”的系列专题节目,由总公司发行的VCD也销路火爆。在过去的基础上,《一鸣论道》总结出一个经验:必须能够并敢于用一句明确的肯定语表达节目的观点。这个观点就是要论的“道”。
路一鸣说,这个道不是老庄的道,是在现行法律政策规范下,结合民众需求和中国传统经典的建设和谐之道,是基于对国家和民众根本利益的理性判断。有时候这个宏大主题的切口也许恰恰非常狭小。就是说,哪怕我们每次只能影响一个观众,能激发起他的道德之心,就足以让我们欣慰。”
新闻有态度,评论有尺度。《一鸣论道》这样开始,也这样坚持。
策划阐述
一、讲故事
人是会讲故事和听故事的动物,唯一的。只有故事能让大多数的人坐下来。所以我们不能放弃《
道德观察》之前的成功经验,那就是“讲故事”。尽管一鸣的长处不在如何动人地讲述一个故事,而是在于对撞观点甚至是观念。但放弃讲故事并不利于稳定以往积累的受众群体。当然一个没有观点的节目或媒体是懦弱和懒惰的,但枯燥的观点必须要靠故事包装,就像一枚糖衣片。而当我们把一个故事讲好了,则“观点自在人心”了。
什么样的故事是好故事呢?原则上说,“没有枯燥的主题,只有枯燥的叙述”。好故事都会有起承转合、有矛盾结局、有悬念选择等等,但最主要的是“人”,人物的个性和细节是使得人物鲜活的要素中的要素,有了活生生的人就等于有了一个好故事。这主要是由策划、主编和导演完成的。主持人对此基本不会施与太多的影响,除非他兼有其他工种。
面对同一个故事,不同的人讲出来的效果不一样,被吸引的群体也不一样。这就是表述者对故事的影响。表述,如何表述一个故事呢?
马三立和
侯宝林的手段不一样,阿丘和元元也不一样,左岸和好莱坞也不一样。我从来不认为有一个全能的表述者可以吸引所有人,所以,一鸣到底该怎么表述,在这个问题上方式能决定效果。我们首先要考虑《一鸣论道》办给谁看,这些人又希望给他们讲故事的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这个人要用怎样的态度、语气和角色去说呢?出于我对《
道德观察》有一定的基础认知,我将试着从“利用好一个主持人”的角度去表达我的看法,而没有遵守通常的“主题-内容-形态”递进逻辑。
二、谁在说
“当一个人描述他人时清晰起来的恰恰是自己”,所以我们必须考虑要把主持人(表述者)设计成怎么样的一个角色,也就是定位问题。对话的方式无非三种:与
雅威、与他人、与自己。我们的摄像机往往会扮演上帝,无处不在、无所不知,包括一个劳模的内心私密也能全息地洞察。(但我们知道那不客观,出于亲临现场的原因,我们充其量只是个“知道较多基本事实的人”。)这就是在强迫观众与上帝对话,长期面对一组由凡人扮演的上帝,观众会敢疑不敢言,这就是媒体信誉丧失的根源。播报,尤其是播音员的社论播报,能很好地扮演上帝,所以,一鸣首先不能激昂的播音员。
道德观察者往往会不自觉地成为一个道德(伦理、社会和公众道德)的捍卫者,捍卫是有风险的,风险来自于我们的职业良心和媒体杀伤力。从传播意义上讲,强者用嘴把一个弱者送进猪笼或扶上
木驴是很简单的事,但那并不文明。所以一鸣也不能做义愤填的揭批者。
在一个空间内,谈话内容的密级会随着参与着的增加而减少。五人交谈的内容和三人交谈的内容相比,会更大众、更官方也更潦草,当一个房间只剩下两个人时,他们的谈话将更接近神秘、真诚和有效。一鸣要定位在“观众的私密朋友”上,“现在就咱们俩人了,我跟你说件我刚知道的事……”。
朋友很多,什么样的朋友形象适合一鸣呢?路一鸣,经济管理学博士、心理年龄和价值取向大于实际年龄,缺乏掩盖心思和平衡利益的能力,面目没有“明星相”,不性感,不利于短期记忆。但是他真诚,有学识,友善并乐于表达,他就是一个观众生活中的朋友,可靠、不撒谎、有爱心、善良、智慧等等。我们在生活中需要这么一个朋友,哪怕他只出现在电视上。所以其定位是:真诚而高雅,深刻而亲和。这样的人可以悲伤但不能哀怨,可以入木三分不可咄咄逼人,可以指出问题的症结不能愤怒地评介他人人格,可以坦言“继续想办法”不能放弃寻找希望,可以为他人的幸福喝彩不能发表空洞的号召。
元元在《第七日》中也比较真诚,但她太“胡同”了,
马斌读报也真诚,但又流于“江湖气”,这些真诚都需要高雅来校正。于是又有人拿出很文化很高雅的一面带来对抗这种草根,他们仪表翩翩,出口成章,虽然令人钦佩,但却不敢亲近,他们一脸使命责任,观众却满腹狐疑。因为他们的目的不仅仅是很认真地跟一个朋友说件事,而是想用途智慧和风度折服观众,享受少数人面对多数人时的兴奋,其实那只不过是职业带来的便利。
三、跟谁说
从过去的收视估计,受众群的特点是:传统、感性、有责任感、收入稳定、受过普通教育、没有较强的介入心态,年龄30以上,女性居多。
他们不希望听大道理,易于交流,也容易受到他人影响。所以讲述细节尤为重要。道具、灯光和音乐的运用对他们具有明显杀伤效果。
《一鸣论道》必须吸引新的受众,他们就是那些上网发bbs和blog的年轻人。
四、说什么
一鸣的演播厅段落承载三种功能:1、交待基本事实时转场和详述;2、在事实明晰后的点评和发散;3、总结全片适度煽情。
1、转场:所有专题片部分只做成直线线段式的记录,主要任务是突出细节和人物个性。空间和时间的逻辑关系交给主持人,稿件强调“但是、然而、后来、同时”等关系,不做简单设问。
2、详述细节:由于现场的不可还原性,专题片只能大量使用环境镜头、反应镜头,虽然记者也掌握了足够翔实的文字资料,但往往没有与之匹配的画面,这注定了两张皮的结局。建议短片抓“进行时”和现场感,记录动作、记录语言,这要求记者有“直播意识”。演播厅可以详细交待背景和较为复杂的事件
拐点。
3、点评:点评不是社论,点到即止,一点足矣。这将是个难点,也将是节目出个性的点,主持人的风格主要靠点评积累。建议参看
杨锦麟的《
有报天天读》。
4、发散:当天节目由若干故事组成,一个主要的故事作为线索,其他的故事或者现成品(包括道具、文艺作品、援引言论等)为次要资讯。其作用是,“依靠编辑体现意图”,突出主题或者引发相关思考。画面不可能完成这个跳跃,必须要靠演播厅。
5、煽情效果。慎用,尤其是和无源音乐配合时。建议通常情况下使用“发散”来达到这个效果。
五、怎么说
首先改变景别和色调。
因为人类肉眼对画面对未敏感的就是景别。一个稍微前推的景别更能引发观众的注意。
演播室需要改造,一个符合“两个人谈话”的空间场景和灯光,可以较为狭小、暖色调、多光源(至少交待其中之一),甚至可以营造成“
路一鸣私人书房或起居室”的效果。讲述工具是:短片、道具、照片、书籍、信函等等。
主持基调平和舒缓,采取坐姿。
服装建议使用较为亲和雅致的休闲服装。
这要求改变以往的生产模式,突出“大编辑”概念,打破各工种各自为政的格局,主持人、记者、撰稿都参与前期的策划,并出具建设性意见,明确拍摄重点、情节点和演播厅设计;记者统一完成
短片的拍摄、解说词串词的编写和道具的采集;而主持人则需要结合自己语言习惯完成演播厅串词和短片解说的统一。
六、形态
以演播厅为主的播报类节目。
短片和演播厅的比例为1:1,20分钟的节目由不少于5个段落组成。
播出时间
2006年10月22日—2008年12月28日播出时间为:
首播:每周日18:30
重播:次日8:35 12:50
2008年12月29日—2010年4月18日播出时间为:
首播:每周日21:15
重播:次日6:30 9:15 14:45
主持人
昵称:路易
华语ID:保密
生日:3月16日
属相:虎
座右铭:很多,还没
想好
身高:比阿丘高,比沈冰矮
民族:汉
业余爱好:读书、听音乐
最喜欢的颜色:蓝色
最喜欢的水果:草莓、西瓜、水蜜桃等易嚼又多汁类
最渴望的生活状态: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路一鸣,男,
中国中央电视台主持人,主持过《
三星智力快车》、《商界名家》、《对话》、《一鸣论道》和《
道德观察》等热门节目,曾获“
央视十佳主持人”称号。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