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歌
畲族的民间文学
(音Shē)民,多居住在中国浙江省福建省之间的内地边界山区,热爱生活,喜爱唱歌。无论是婚丧节庆,还是待客会友,都唱歌、对歌,可以说是源远流长,跨入阶级社会的门槛后,由于兵、民族压迫与苦难而被迫南迁。其民俗音乐起源于情歌,与春秋时期的“郑声”、汉晋时代的“乐府”、“子夜歌”和唐宋以来的“竹枝词”、“畲田调”一脉相承。叙事歌、时政歌、劳动歌、小说歌、祭祀礼仪歌与识理斗智歌等,是畲族民歌的发展。畲歌的丰富多彩,充分显示畲民的智慧,其歌词古朴自然,又清新活泼,充满山林风味,反映了畲族的风情特色。
起源
畲族起源于东夷,后来南迁至潮州市凤凰山一带,繁衍生息。凤凰山是畲族的发祥地和第二故乡。但是阶段的压迫,民族的歧视,又使他们不断迁徙,颠沛流离。如李治时代就爆发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畲民起义。
时间是在公元712年3月3日。这一天,畲民们载歌载舞,庆祝胜利,以后就形成“上巳节”畲族歌节。畲民起义前后经历45年,终被封建统治者所镇压。
畲民多么希望有一方乐土,过着平静安宁的生活。
因此,在清朝中叶,就产生了《封金山》畲歌,以寄托畲民一种美好的愿望。畲族“三月三”歌节与“食乌米饭”之俗并举。来客对歌,一般对一整夜,半夜时主家烧点心招待所有在场者,唱到天亮时,要唱十二生肖歌以送张学友,结尾是“唠歌唠到天大光,送你歌神出外乡,唱条歌儿安香火,一年四季保安康”。对歌结束时,村上主要几个对歌者要集点钱作为“手薪”送给客人。当然唱歌来了真感情,就不是送点“手薪”了。
主题
畲歌系畲族的民间文学,传唱内容广泛,可以说无所不歌,俗不离歌。在苦难深重的旧社会,畲民们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
漫漫长夜他们唱的是忧愤、抗争之歌。一唱雄鸡天下白,畲民们盼星星、盼月亮,迎来了共产党这个各族人民大救星,使畲民翻身解放过上了幸福生活。他们心中有唱不完的欢乐幸福之歌。他们用高亢的歌喉,热情讴歌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歌颂社会主义新生活,高歌畲民在党的民族团结政策沐浴下,走上了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畲歌曲曲颂党恩。
种类
畲族歌曲的划分,大致上,可将罗源畲族的山歌分为三大类,分别是普通山歌、哭嫁歌和酒歌。因哭嫁歌与酒歌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与民俗底蕴,已经从山歌中独立出来形成具有畲族特色的民俗音乐文化,故不在此做相关论述。畲族山歌根据不同题材可分为历史歌、故事歌、情歌、劳动歌、谜语歌、杂歌、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的解放歌(也叫新歌或时政歌)等7大类,分别揭示了从古至今畲族人民社会生活的面貌,反映一定历史时期内人民的思想感情,弘扬赞善贬恶的道德品质,表达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对悠然情怀的向往。下面将搜集到的各类山歌各举一例,逐一进行说明:
杂歌
所有山歌中最具艺术性、趣味性和文学性的一种。内容丰富,常常歌唱生活中的琐事细节、抒发个人对人情物事的看法和喜好的歌曲,以短小精悍多见。
例:(无题)
落杂歌蒙(蛮)唱来,管它当对不当对。
管它当着不当着,有条(首)唱了有条回。
落杂歌蒙唱来,管它当正不当正,管它当着不当着,有条唱了有条赢。
历史歌
歌词多为历史的真实记录,如历史事件或成语典故,这类歌曲在山歌里占有较大比重。
例:《祖宗歌》(共264行,3696字。叙述畲族的历史传说,也可以说是畲族史诗。)
笔头落低自来真,祖宗忠勇来出身,当初娘娘耳内起,它来变人入番邦。
刘氏娘娘耳内痛,请尽无数好先生,百般草药都食尽,后来就变龙麒王,番邦造江二三春,调尽天下好武功,皇帝朝内就出榜,无人敢去扯榜揭。
故事歌
讲述流传在民间、具有影响力的生活处世故事,内容多与传统道德相关,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例:(无题)
莫怪娘也莫怪朗,只怪门前一堵墙,两人都是一样命,四条冬瓜拢一床。
莫怪朗也莫怪娘,只怪门前一条岩(墙),两人都是一样命,四条冬瓜拢一被。
(本歌叙说一对夫妻均为血丝虫病患者(大腿病),被说媒人设下圈套相亲的故事。)
情歌
为讲述男女情事、抒发双方爱慕相思之情,往往在畲族男女的婚姻生活中发挥重大作用,多半为将来的恋爱与婚姻打下基础。
例:(无题)
生好娘,面仔(五官)生白又正当,面仔生白又生好,叫朗怎么不爱娘?
生好娘,面仔生白又生长,面仔生白又生好,叫我怎么不想你。
劳动歌
类似于我国各地普遍流行的劳动号子,多在劳动过程中,用来鼓舞斗志,解除疲劳、烦闷时所唱。
例:(无题)
正月生产锄和头,大小男女都走到,烧那火灰(草木灰)压作料,冬下(秋收)和兜(庄稼)不用愁。
二月生产是熏田,大小男女都没闲,也有驶田锄草皮,也有割草去行田。……
(本歌叙述从一月到十二月的每月耕种农事。)
谜语歌
歌词多由谜面和谜底构成,一般有两人或两人以上演唱,一人问一人猜,也可以一人问多人猜,能较好地调动唱歌场面的气氛,妙趣横生,具有很强的思维和口头竞技性。
例:(无题)
唱歌仙:
哪里山头顶到天?
哪里樟树吃水田?
哪里石鼓(头)抡过坑?
唱歌娘:
哪里山头顶天堂?
哪里樟树吃田水?
哪里石鼓抡过塘(潭)?
(答歌:根据对答者所知道的地理位置对歌,只求确有其地。)
解放歌
我国特定历史阶段文化生活的产物,解放初期较歌颂中国共产党和劳动人民推翻“三座大山”走向美好未来的内容。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不断进步,“解放歌”也随之形势创作新内容。
畲歌的特点
畲族民俗音乐是畲族人民的口头文学,是畲族文化的重要部分。畲族只有语言而无文字,常借用汉字记畲语音法手抄歌本。旧社会畲民没有受文化教育的机会,把学歌唱歌作为一种重要文化生活。所以畲歌在畲族人民中普及率较高,常以歌代言,沟通感情;以歌论事,扬善惩恶;以歌传知,斗睿斗智,形成一套上山劳动、接待来客、婚丧喜事的对歌习俗。
畲族民歌七字一句,四句一首,讲究畲语押韵,不少人能即兴编唱,有的歌手对唱一两夜而不重复。畲歌的内容生动活泼,丰富多彩,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寓意深刻,比兴感人,韵调和谐,对仗工整,唱起来琅琅上口易学易记,形象生动逼真。唱时用夹有“哩、罗、啊、依、勒”等音的“假声”唱,平时学歌时不夹假音唱叫“平唱”。唱喜歌每个县有一种曲调,唱哀歌全民族统一一个曲调。唱歌的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很少伴有动作与器乐
相关信息
让我们在畲歌的海洋中取那一朵朵浪花吧。例如《党的恩情比海深》、《山歌唱来别有情》、《赞三中全会》、《党是日头我是花》、《歌唱十五大》、《党的政策暖心房》、《忆伟人》、《千歌万曲向党唱》、《中华崛起在今朝》、《社会主义好》、《庆香港回归》、《民族团结歌》、《开放歌》、《改革歌》、《畲民跟党永向前》、《歌满青山情满怀》、《畲民与党心连心》、《歌唱三月三》等等。
大量丰富多彩的新歌,在畲乡广为传唱,在上巳节歌节上达到高潮。你听,抒情的歌词,优美动听的曲调,让人们经久难忘。嘹亮的歌声萦绕在畲乡上空,余音袅袅,不绝于缕。
每届的“桥竹柳新”三月三歌会,宾客用膳时热情的畲家主人仨都拿桶盘,口唱敬酒歌,歌词大意是欢迎远方来的客人,多吃酒菜。客人们纷纷以红包为赠。会堂内灯火辉煌,一排排,一对对男女歌手拉开架势摆歌台,一唱一回,比睿斗智,通宵达旦。他们出口成歌,此起彼伏,激情昂扬。女歌手唱得清婉嘹亮,男歌手出声高亢雄浑,歌词都“引物连类,委曲譬喻”,“语带双关,纤徐有情”,“自然合韵”。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起源
主题
种类
杂歌
历史歌
故事歌
情歌
劳动歌
谜语歌
解放歌
畲歌的特点
相关信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