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届戛纳国际
电影节(70th 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是由法国工业部和商业部共同举办的电影节,于2017年5月17日至28日在法国戛纳举行。
第7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共收到1930部电影报名参赛,49部电影入围竞赛单元,其中18部影片入围主竞赛单元。
2017年5月28日,第7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闭幕式在戛纳电影宫卢米埃尔厅举行,为期12天的电影节正式落下帷幕。最终,
鲁本·奥斯特伦德凭借《
方形》获得主竞赛单元最佳影片
金棕榈奖;
华金·菲尼克斯凭借《
你从未在此》获得主竞赛单元最佳男演员奖;
黛安·克鲁格凭借《凭空而来》获得主竞赛单元最佳女演员奖。
奖项历程
2017年是戛纳电影节诞生70周年。
2017年1月,
西班牙著名电影导演、编剧
佩德罗-阿尔莫多瓦(Pedro Almodóvar)被任命为第70届
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
2017年4月13日,戛纳电影节组委会宣布了第70届戛纳电影节的开幕影片及主竞赛单元的首批片单。其中18部影片角逐
奥斯卡最佳影片奖金棕榈奖。入围主竞赛单元的18部影片来自11个国家(按导演国籍计算),其中
法国和美国均有4部影片入围。来自
亚洲的影片有3部,其中两部为
韩国影片,分别是韩国导演
洪常秀的《Geu-Hu》和
奉俊昊导演的《玉子》,另一部为
日本女导演
河濑直美的作品《光》。
戛纳电影节艺术总监蒂埃里·弗雷莫同时宣布,法国导演
阿诺·戴普勒尚的作品《
伊斯梅尔的幽魂》将作为影节开幕影片播放。
2017年5月17日至28日第70届
戛纳国际电影节在法国戛纳举办。
中国电影《
不一样的焰火》(NOT THE SAME AS FIREWORKS)提名并入围第70届
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特别单元“市场展单元”(MARCHE DU FILM),该片于第7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开幕第二天,法国时间5月18日晚20:00在戛纳进行了全球首映。
奖项评审
正式竞赛单元
平行竞赛单元
提名名单
开幕片
主竞赛单元
一种注目单元
午夜展映
非竞赛单元
VR展映
70周年展映
特别展映
获奖名单
主竞赛单元
短片单元
一种关注单元
电影基石单元
导演双周单元
其他奖项
奖项幕后
作为电影盛典无可争议的标志,最新的
金棕榈奖座由卡罗琳-舍费尔(Caroline Scheufele)于1998年在时任
电影节主席皮埃尔-维奥(Pierre Viot)的邀请下重新设计。
自2014年起,金棕榈奖座便采用符合伦理道德标准的“公平采矿”认证金原料制作,赋予金棕榈奖座环保的寓意。
2017年戛纳电影节迎来70周年之际,为纪念此盛事,为戛纳制作金棕榈奖座的
瑞士珠宝品牌
萧邦创作了一座带钻石的奢华版金棕榈奖座。
2017年全新的
金棕榈奖座其上点缀的钻石原料来自经责任珠宝委员会 (Responsible Jewellery Council,RJC)认证的供应商,如星尘一般镶嵌在标志性的
棕榈上,映衬着纤巧精致的叶柄,绽放灼灼光华。这座富有传奇色彩的电影圣杯焕发全新华彩,将再次成为所有人的心之所向。
金棕榈的每一英寸都是高级珠宝创作匠心的具现。叶柄末端呈小巧的心形,微风轻拂,轻柔的叶片随之曳动,仿若倏忽间经久定格。棕榈叶由118克经“公平采矿”认证的18K黄金打造而成,置于
祖母绿形切割的
水晶底座之上。此臻美细节令每一个
金棕榈奖座都变得独一无二,因为大自然母亲从未创造过两块完全一样的水晶。五位工匠大师需花费不下40个小时的手工雕琢,方可打造出这座
电影节最令人梦寐以求的臻宝杰作——金棕榈奖座。
奖项评析
第70届
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入围影片的整体实力非常平均。在评论方面,戛纳官方场刊的国际媒体评分满分为4分,开幕第一天就放映的
安德烈·萨金塞夫《
无爱可诉》获得3.2分,一路领跑至闭幕,为本届竞赛片最高分,最后放映的
琳恩·拉姆塞《你从未在此》获得3.1分,位居第二。其他影片均在3分以下,各具优劣,每部均有人力挺有人批评,只有
雅克·杜瓦隆《
罗丹》获得0.8分,为本届最低分。
中国媒体人也组成了自己的评分团,最终的
金棕榈奖得主《自由广场》获得3.3的最高分,可谓在最终结果上领先了官方场刊。虽然对每部影片的评价在不同程度上与官方场刊有意见向左之处,但呈现了同一个局面,即今年并没有出现公认的杰作,如
安德烈·萨金塞夫、哈内克、
弗朗索瓦·欧容等公认优秀导演的新作,也都并没有超过自己过去的经典作品。与此同时,极差的竞赛片也不存在。
每部影片都有获奖理由,最终的获奖结果也争议不大。由于评审团主席
佩德罗-阿尔莫多瓦是公开出柜人士,人们纷纷预测他会更喜欢同性恋题材《
每分钟120击》,但最终还是综合水准更高的《自由广场》赢得大奖。
本届
戛纳一直在举办关注女性电影人和女性力量的活动。在竞赛单元中,有三部女性导演执导的作品,最终
琳恩·拉姆塞和
索菲亚·科波拉的影片一共拿到三项大奖,这个结果也符合本届戛纳的风向。
在本届
电影节的入围电影中,不难发现其中有不少移民、难民题材。透过这些电影,可以看到当下欧美政治乃至全球难民危机的乱局。
科尔内利·蒙德鲁措执导的《
木星之卫》用一种怪力乱神的方式探讨难民问题,一个偷渡少年被枪击后突然有了漂浮到空中的能力,一个因受贿丢掉难民营工作的医生决定利用少年的超能力去赚钱,但却渐渐被少年感化。穆德卢佐将电影中的世界呈现得相当纷乱,他认为这正是他自己所看到的现实。不过许多评论都认为导演的设定过于刻意,将偷渡少年化为神一般的存在,致使该片获奖希望渺茫。
迈克尔·哈内克《
快乐结局》里,上流家庭中出了一个不成器的儿子,总在家族聚会时捣乱,在结尾甚至带了数个难民入场共餐,惊吓到了一众上流男女,而他的母亲却无奈地接受了这些人的进入。
不仅难民危机扰人,移民群体的日子也不好过。
法提赫·阿金的《
凭空而来》则用一种巧妙的方式,既表达了移民者的困境,又呈现了
德国新纳粹主义的崛起。女主人公嫁给了
土耳其丈夫,原本这个移民家庭幸福和谐,两个当代新纳粹青年却毫无理由地将她的丈夫孩子炸死,但在法庭上,移民家庭却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金棕榈奖作品、
鲁本·奥斯特伦德的《
方形》中,男主角身为中产阶级艺术家,却面临着道德的崩盘,为了拿回被抢的手机,他骚扰了住着各种移民的一整栋公寓,结果反遭一个移民小孩不依不饶的纠缠。
除主竞赛单元之外,“一种关注”单元更是有不少呈现
第三世界苦难的电影,
短片单元中,质量较高的《Adrowning man》和《Across my land》都与移民、难民题材相关,特别展映中的纪录片《
海之悲》则是极力敦促
女王陛下政府接纳儿童难民,就连VR展映的《肉与沙》也在展现偷渡客的苦难遭遇。
政治表达也是该届戛纳电影节的主旋律,两位
俄罗斯导演表现突出。
安德烈·萨金塞夫的《无爱可诉》用一个破碎家庭的故事
隐喻了
苏联解体,并批判了当下俄罗斯社会的现实。谢尔盖·洛兹尼萨的《温柔女子》则用一个对连番羞辱沉默以抗的女子为主人公,反映俄罗斯社会糟糕恶劣的环境,并借此强烈批判了苏联政府当年给俄罗斯留下的影响。
令人惊讶的是,多部
欧洲影片的结尾流露出导演对当下现实环境的悲观和绝望。《无爱可诉》的结尾,离异的夫妻二人重新与他人建立家庭,所谓的新生活却是故态复萌。《温柔女子》的结尾,女主角在梦境中负荷了高压式的政治灌输,依然没有达到见丈夫一面的目的,还被
苏联士兵们轮奸。
《凭空而来》的结尾,女主角认为法律并不能为自己死去的丈夫和儿子讨回公道,放弃了上诉,也放弃了轻松复仇的计划,而是选择自制炸弹与仇人同归于尽。《快乐结局》的结尾也并不快乐,寄人篱下的继女一边看着想自杀的爷爷将轮椅慢慢沉入水中,一边却打开了手机视频直播。
欧格斯·兰斯莫斯的《
圣鹿之死》讲述了一个
隐喻性极强的复仇故事,男主角一家四口都有可能会被诅咒死亡,而最后,最纯洁最没有攻击力的小儿子被献祭而死,才解除了家庭危机。
罗宾·坎皮略的《
每分钟120击》选择的是
艾滋病权益促进组织的故事,维权抗歧视的故事虽然激烈,但这些主人公却是濒临死亡的艾滋病患者。在强大的死亡面前,平权或许只能是一个经过,是人物崩发最后生命能量的方式。最终的结果依然是不断的死亡而已。
相比这些沉重的影片,如
弗朗索瓦·欧容的《
双面情人》这样依旧在探讨男女性心理的法式
艺术片就显得轻松多了。
亚洲方面,河濑直美的《光》、
洪常秀的《之后》也都保持着导演各自的小清新风格,
奉俊昊的《
玉子》亦是彻头彻尾的商业类型片,这正是亚洲国家时局与欧美国家差别的力证。(
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