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晓兵
冯晓兵
冯晓兵,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计算机系统结构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92年毕业于天津大学,获工学学士;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获计算机体系结构专业博士学位。
人物经历
1992年毕业于天津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
1999年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获计算机体系结构专业博士学位。
1997年~2002年,主要从事并行优化编译方面的研究工作,是并行优化编译系统Auotpar的主要研发者之一。该系统针对曙光系列并行计算系统的特点,开发了多种优化技术,其加速比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行优化编译系统Autopar的多个版本和并行程序行为检测和性能分析工具ParaVT完成了多项软件登记。
2001年~2004年,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以及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资助,主持了早期的X86/Linux到龙芯/Linux平台的二进制翻译系统的研发,初步实现了一个静态的二进制翻译系统,是国内最早的相关研究工作之一。目前,二进制翻译和动态优化技术仍是我的博士生选题方向之一。
2003年~今,开展面向处理器微体系结构的编译优化技术研究。主持完成了面向龙芯2E芯片的高性能编译系统的研制,其性能明显优于GCC。近年的主要研究兴趣是面向多核/众核芯片架构的编译基础设施和程序优化技术。
2007年~今,开展面向程序正确性的编译分析技术和调试工具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兴趣在面向多核/并行系统的高效率的程序分析和调试技术。
科研项目
作为负责人主持的项目:
2009年~2011年,“核高基”重大专项项目“支持国产CPU的编译系统及工具链”(项目号:2009ZX01036-001-002),进行中。
2004年~2006年,863重点项目子项目“面向龙芯2E的高性能编译系统”,为龙芯2E芯片全面达到863合同指标作出重要贡献。
2002年~2004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动静态信息结合的程序优化方法的研究”(批转号:60103006),验收评价为优。
2001年~2003年,863项目“面向机器结构的编译优化及二进制代码的动态优化”(合同号:2001AA111061)。
作为骨干人员参加的项目:
2005年~2010年,973项目“延长摩尔定律的微处理芯片新原理、新结构及新方法研究”中课题“片上并行系统的编程模型与支撑环境”(合同号:2005CB321602),实际支持研究工作,中期评价和验收评价均为优。
2000年~2003年,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并行程序设计关键技术”,验收评价为优。
作为负责人主持的横向项目:
2001年~2002年,Java到COBOL程序的源源变换系统。
2004年~2007年,支持国产芯片的SIMD优化和二进制翻译系统。
此外,主持完成了多项受英特尔公司、航天部等资助的科研项目。
参考资料
冯晓兵-中国科学院大学-UCAS.中国科学院大学.2021-12-17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科研项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