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龙桥,俗称“北大桥”,横跨
周村城区(
淄博市)淦河(俗称浊河)之上,因淦河上游有“盘龙桥”、“舒龙桥”、“卧龙桥”等,诸“龙”汇聚,故名“汇龙桥”。
该桥东通顺河街,西接和平北街,长35.7米,宽6.3米,高5米(河床以上部分)。整个桥体均用石灰石、沙石砌成,有拱形桥洞七孔,中间桥洞最大,高约2.8米,跨径4.2米,两端桥洞最小,高约2米,跨径3.7米,其他四孔均高2.2米,跨径3.9米。
汇龙桥面的两侧均有石栏杆,高88厘米,望柱42根,栏板80块,均有美女、寿桃、龙珠等样的石刻
浮雕,现尚存66幅。桥两端原有的四座
石狮和望柱顶端的石刻均毁于1966年。汇龙桥的东首北侧原有石碑两方,碑文记载此桥建于
明朝万历年间,重修于清
爱新觉罗·旻宁十年(1830年),
碑石已于1976年挪作他用。
目前这座富有民族特色的
古桥,主体尚称完好,桥面平坦,桥体坚固,是我国现有规模较大的古桥之一。
早在明朝末年,周村已成为工商辐的市镇,因西有淦河,河身宽而深,与
济南市及
章丘区、邹平等地往来运货不便。乃于万历年间修建此桥,并立碑于桥东头北侧,以记其事。后百业兴盛,交通日繁,至
清代道光十年,为便利车马通行,再将此桥扩大重修。重修碑与创修碑并列桥头,这两方碑石在1976年兴修水利时,被人拆去垒了井池。
桥下的淦河上流有两水,一为泔沟河,一为浊河。泔沟河发源白云山,从鲍家窑、傅家庄之间,东流进入市区,两河会合于兴隆门外,统称
淦河。
淦河滔滔
北流市,至望云门折而西,经舒龙、卧龙两桥折而北,经镇西桥又折而东;这样恰恰形成了东西两个大弯,象英文字母的s形。东边的弯包着化龙街。然后经龙王桥再折而北,远远通过汇龙桥径直而下。
清同治十一年,周村围墙落成,在汇龙桥东头建起一座镇门,名通济门,取西通
济南市之意。同时,傅家庄亦建起围墙,在桥西头建起一座镇门(名不详)。以后几十年间,行人远远望去,桥上车水马龙往来如织。桥两端围墙高矗,二门对峙。向南映衬五大庙群,向北遥接清真寺,成为周村的一处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