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汉儒
广西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黄汉儒,教授,男,1943年生,广西忻城县人,壮族。1965年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1982年毕业于中国中医研究院,获医学硕士学位。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六届、第八届政协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广西民族医药协会会长、广西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民族医药报社社长,壮医硕士研究生导师。
人物简介
曾任广西中医学院科研生产处副处长。1985年后主持创办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首任所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长期从事中医及壮医临床、医史文献及理论研究,在壮医药的发掘、整理、研究方面尤多着力,是我国壮医药学科的主要学科带头人。著有《壮族医学史》、《中国壮医学》、《发掘整理中的壮医》等著作8部,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学术代表作:《关于壮族医学史的初步探讨》、《壮药源流初探》、《靖西县壮族民间医药情况考察报告》等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协优秀论文奖;与黄瑾明教授共同主持的《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发掘整理和疗效验证研究》荣获广西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壮医理论体系概述》获国际民族医药学术研讨会和全国民族医药学术交流会优秀论著一等奖。主要著作有《广西民族医药验方汇编》、《发掘整理中的壮医》、《中国传统医药概览·壮医药》、《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大系·壮医药》、《壮族通史·壮医药》、《壮族医学史》、《续名医类案》(点校本)、《中国壮医学》等。其中主编的《壮族医学史》1999年荣获全国优秀民族图书一等奖和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被有关专家誉为“壮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主持和完成的“壮医理论的发掘整理与临床实验研究”课题成果荣获2002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03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1996年应朱拉隆功大学邀请出访作学术交流。
学术思想
黄汉儒教授是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首任所长,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第六届、八届区政协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国药学会药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西民族医药协会会长,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广西中医药大学学会副会长,广西中医学院学术顾问、教授、壮医药系名誉系主任,广西民族大学壮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专家,主任中医师。在40多年的医学生涯中,致力于中医和民族医药特别是壮医药的发掘、整理和研究,使壮医从口耳相传,师徒授受,民间流传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较高层次的壮医理论体系,填补了中国没有壮医学学科的空白。他是我国壮医药学科的主要奠基人和学术带头人。
为发展壮医药执着奉献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有1 700多万人口,是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多的土著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由于历史的原因,壮医药长期以来未能得到全面系统的发掘整理和研究提高,其丰富多彩的内容,主要流传于壮族民间并散见于一些地方志、博物志和中医药文献之中。解放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古老的壮医药迎来了发展的春天。1985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国家科委批准成立了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毕业于中国中医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时任广西中医药大学科研处副处长的黄汉儒受命主持创办和筹建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20年来黄汉儒教授怀着对民族医药的深厚感情,将自己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民族医药工作中。他身为所长,一方面要完成和处理大量的行政事务,一方面要承担民族医药特别是壮医药的发掘、研究、临床验证工作。在他的主持和带领下,先后完成了对广西壮族自治区60多个县市的民族医药普查整理工作,收集民族医药验方、秘方10 000多条,采制民族药物标本数千种,获得民族医药文物60多件,并普查登记了3 000多名壮、瑶、侗、苗民族民间医生。1985年以来,研究所在上级的支持下,从无立身之地到先后建成包括一幢7层科研临床大楼在内的10 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业务大楼。经过了20年的努力,今天,“广西壮医医院”6个硕大的霓虹大字在楼顶发出耀眼的光芒,也见证了广西民族医药事业艰辛的发展历程。黄汉儒教授20年来以顽强的拼搏精神和惊人的毅力,和其他所领导班子成员一道,共同带领全所(院)干部职工迎难而上,开拓创新,从开设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壮医门诊、通过组织程序在全区招收了10余名具有独特专长的民族民间医生到研究所工作,到创办民族医药报社、民族医药培训部、民族医药技术开发等,把研究所办成了集医、教、研、办报、开发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国规模最大的省级民族医药研究机构。广西壮医医院在原研究所临床验证部,研究所附属医院的基础上于2003年挂牌成立。从此,壮医药有了一个由政府举办的较好的医教研基地,为壮医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壮医学科的学术带头人,黄汉儒教授集民族学历史学、医学、哲学、社会学于一身,高瞻远瞩,不但主持了壮医药发展的战略和战术。并亲自投入艰苦的科研实践。他本人先后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8部,完成国家和自治区课题10多项。其代表论文有:《关于张景岳生平及著作的若干考证》、《关于壮医药史的初步探讨》、《壮医药流源初探》、《靖西县壮族民间医药情况考察报告》;主要著作有:《广西民族医药验方汇编》、《发掘整理中的壮医》、《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中国传统医药概况·壮医药》、《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大系·壮医药》、《壮族通史·壮医药》、《壮族医学史》、《续名医类案》(点校)、《中国壮医学》等。主要承担的课题有:《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发掘整理与疗效验证研究》、《壮医理论的发掘整理与临床实验研究》、《广西中医民族医药发展战略研究》、《壮族医史研究》等,先后获得广西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广西区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华中医药科学技术奖;其编著的《壮族医学史》一书荣获中国民族图书奖一等奖和国家图书奖提名奖。1997年他当选为中国民族医药学学会副会长,1998年当选为广西民族医药协会会长。
新版图书信息
书 名: 桂派名老中医:学术卷:黄汉儒
作 者:王柏灿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3月1日
ISBN: 9787513202596
开本: 16开
定价: 24.00元
内容简介
《桂派名老中医·学术卷:黄汉儒》为我国著名壮医药专家、广西民族医药研究院(广西壮医医院)原院长黄汉儒教授的学术经验集萃。《桂派名老中医·学术卷:黄汉儒》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黄汉儒的名医之路,二是黄汉儒的学术思想。三是黄汉儒的临床经验,四是黄汉儒的典型医案。
《桂派名老中医·学术卷:黄汉儒》以黄汉儒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为载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壮医的历史概貌、理论框架、特色技法、研发现状、发展前景等,可资读者参考。
作者简介
王柏灿,男,1962年生,汉族,广西岑溪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壮医主任医师、教授。现任广西民族医药研究院(广西壮医医院)院长助理、党政办公室主任、监察室主任、行政党支部书记,广西民族医药协会秘书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民族医药古籍办副主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壮医医师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和专家组专家。
长期从事壮医药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工作,在专业领域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师从黄汉儒教授,为黄汉儒教授的学术继承人。
先后主编和参与编写了《中国壮医学》《中国壮医内科学》《历代壮族医药史料荟萃》等壮医药学术著作,主编了壮医医师资格考试《壮医学》培训教材,在相关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名医之路
第一节 求学过程
第二节 事业追求
第三节 学术建树
第四节 关注民情
第五节 为霞满天
第二章 学术思想
第一节 论证壮医药史
第二节 构建壮医理论
第三节 壮医发展思考
第三章 临床经验
第一节 用药习惯
第二节 经验单方
第三节 辨治举要
第四节 典型医案
附录:黄汉儒主要专著及论文索引
后记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学术思想
新版图书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