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现设有资源勘查工程、
勘查技术与工程(工程物探方向、应用
地球化学方向)、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资源环境与
城市规划管理、地质学、
地球物理学等六个本科专业,本科学生1500余名;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在读硕士研究生210余名;有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权点及地质工程专业学位授权点,并挂靠中南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昆明理工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招收和培养博士研究生。
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是桂林理工大学的
二级学院,是桂林理工大学最早成立的院系之一,由原
桂林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重组建立。
截至2020年4月,学院共设有7个本科专业,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现有教授(含研究员)27人,有在校生1666人,其中本科生1340人,研究生326人。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135人,其中专职教师98人,实验教师25人。教师中教授(含研究员)27人,副教授(含
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4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61人;教师中有博士学位78人,硕士学位28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 人,国土资源部百人计划1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区优秀专家2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3人,广西高校教学名师2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3人,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人选1人,广西教育厅“卓越学者”1人,
桂林市首批“漓江学者”1人。拥有有色金属成矿理论与勘查技术广西“八桂学者”创新团队、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学科建设
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现有国家一流专业和广西区一流专业各1个,2个专业通过国家专业认证,获得了《基础地质学》国家精品课程,基础地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资源勘查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本科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勘查技术与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地质工程工程硕士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4个
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学科,1个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广西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广西“八桂学者”岗位,广西一流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
机构设置
专业设置
资源勘查工程(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地球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勘查评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具备从事地质调查、资源勘查与评价、勘查工程设计等工作基本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到地矿、冶金、建材、石油、化工、交通、水电、材料、环境、土建、旅游开发等行业或部门从事技术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该专业近年来毕业生供不应求。
主要课程:基础地质学、结晶矿物学、晶体光学、
岩浆岩石学、沉积岩石学、变质岩石学、古生物地史学、构造地质学、矿床矿相学、矿产勘查学、
地球化学、应用地球化学、矿田构造学、沉积环境与
沉积相、区域地质及大地构造、应用
地球物理学、遥感地质学、矿产资源经济学、GIS原理及在
地球科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地质等。
本专业具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学等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且经国家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建设点。本专业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国家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基础地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资源勘查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基础地质学》国家精品课程、“有色及贵金属隐伏矿床勘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本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自2012年起从新生中遴选学生参加“卓越计划”实验班,在
广西壮族自治区按一本批次招生。
本专业主要培养在地质学、
地球物理学学、
地球化学等方面具备扎实基础知识,能从事地球物理勘查、工程物探、
建筑工程检测、管网探测、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和地球化学应用评价等领域的勘查、评价、开发利用、施工、管理等生产与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地质、矿山、水电、冶金、建材、石油、能源、环保、化工、城建、交通、大专院校等行业或部门从事生产、科研与教学等方面的工作。该专业毕业生近年来供不应求。
本专业设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等2个专业方向。
主要课程:
1、应用
地球物理学方向:地质学基础、地球物理学基础、电磁场理论、弹性力学、电法勘探、地震勘探、重磁勘探、数据处理、计算机图像处理等。
2、应用
地球化学方向:基础地质学、结晶矿物学、
岩石学与晶体光学、古生物地史学、构造地质学、矿床矿相学、矿产勘查学、矿产资源经济学、GIS原理及在
地球科学中的应用、地球化学、应用地球物理、环境地球化学、元素地球化学等。
本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方向均具有相应硕士点,且经国家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建设点。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培养具备资源环境与
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科研、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与城乡规划、管理等工作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后主要在土地、矿产、环境、水利、城乡建设等管理部门以及相关行业的评估机构、事务所等从事研究、规划、管理和评估工作。
主要课程:自然地理学、基础地质学、自然资源学、地图学与计算机制图、土地评价与管理、城乡规划概论、资源信息系统、资源环境
遥感、水土保持工程学、土地整理学、土地复垦、地质环境修复与治理等。
地球化学
本专业高素质应用研究型高级专业人才。掌握
地球化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以及较为系统的
地球科学专业知识;掌握有关测试手段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专业相关方向的基本野外和室内实验分析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和良好的科学素养。毕业后能在与地球化学、地质学相关的资源、环境、海洋、材料等方面从事生产、测试、科研、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基础地质学、结晶学与矿物学、
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古生物及地史学、地球化学、勘查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岩石地球化学、
天体及陨石地球化学、
计算机地质、地球化学数据处理与解释、专业英语、科技文献检索等。
地质工程
专业是地质学与工程学交叉学科,主要培养掌握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能适应新时代工程建设发展需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良好专业素质的地质工程创新型应用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工程地质勘察、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评价、地下资源勘探、地质灾害评价与治理、工程监测、建筑
地基设计与施工、工程项目管理与监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大学物理、工程制图、基础地质学、矿物
岩石学、构造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测量学、土力学、
工程力学、岩体力学、水文地质学基础、工程地质勘察、工程钻探学、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工程物探、地质工程分析、3S原理在地灾中的应用、地质灾害评估等。
本专业主要培养系统掌握
宝玉石基础理论、应用技术科学和技术工艺的各种方法,能运用各种现代化仪器设备对珠宝进行鉴定、质量评价、分级、定价、款式设计、首饰加工、宝石合成及优化、
市场营销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产品质量技术监督机构、珠宝企业、银行、进出口公司、海关以及有关教学、科研等部门工作。
主要课程:结晶矿物学、晶体光学、
岩石学、宝石学、宝石工艺学、首饰工艺学、玉石雕刻工艺、设计素描、首饰设计、宝石合成与优化、珍珠学、
翡翠学、钻石学、珠宝市场及营销、
计算机应用技术、现代企业管理、商贸英语、市场营销学等。
本专业具有相应硕士点,设有英国皇家宝石协会
FGA宝石鉴定师考点,该考点为全球优秀考点。
科学研究
科研机构
科研成果
【2005 年以来获得的部分科研奖项】
1. ·雷良奇(1),2009,广西佛子冲铅锌矿成矿规律与接替资源远景预测研究,广西
科学技术进步奖,
三等奖2. ·韦龙明(1),2009,陕西八卦庙超大型
金矿成矿机理与找矿方法研究,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3. ·胡云沪(7),2009,大型
锡矿山接替资源探查技术与示范,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4. ·
陈远荣(2),2008,利用有益环境的动物繁殖系统进行岩溶地区的休养再生研究与示范,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5. ·
阮百尧(1),2007,激发极化法数据的三维正演模拟和反演成像方法,广西
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6. ·
罗先熔(1),2007,不同类型覆盖区地电化学集成技术快速定位隐伏金矿预测研究,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7. ·冯佐海(1),2007,岩溶
地基稳定性和承载力的理论及应用研究,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
三等奖8. ·胡云沪(1),2007,广西大厂矿集区地物化遥综合找矿勘查技术快速定位预测隐伏矿的 研究,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9. ·韦龙明(6),2006,水口山深边部及外围隐伏铅锌
银矿探查技术示范研究,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
二等奖10. ·欧阳成甫(1),2005,
横州市泰富金矿二轮找矿研究,广西
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11. ·
陈远荣(2),2005,气体集成快速定位预测隐伏矿的新技术研究,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05 年以来出版的著作】
【2007 年以来获得授权的专利和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科研教学
学院积极承担各类国家级以及地方性科研项目,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建院至2009年在
广西壮族自治区及全国二十多个省区开展的有色金属找矿及其相关的研究工作成绩斐然,特别是从“六五”~“十一五”期间,承担了国家97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支撑)项目、国家305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大型矿业企业委托项目共100余项,其科研成果已转化为经济价值500余亿元,潜在经济价值达数千亿元以上,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曾获得数十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教学奖励:包括国家科技进步
特等奖、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全国教育教学
多媒体课件大赛特等奖和一等奖等。
该院在教学、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2009年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及“自治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并记集体二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