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寨城公园
香港著名景观之一
九龙寨城公园(英语:Kowloon Walled City Park),原址为中国香港的九龙寨城,位于香港九龙城东头村道和东正道的交界,占地2.9万平方米,是一座以清代江南园林为模式建造的公园。
九龙寨城的早期建置至少可追溯至宋代,当时设有盐场驻军。清康熙在此地设九龙墩台,改为“九龙汛”。爱新觉罗·旻宁年间,英国香港岛实行了殖民统治,唯九龙汛仍归属中国,清政府扩建九龙汛为九龙寨,并将原驻守大鹏湾的清军调防于此。九龙寨城是唯一没有割让或租借给英国的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领地。1987年,香港政府开始计划清拆九龙寨城,在保留部分原有建筑物及特色的基础上兴建公园。1994年4月,完成清拆工作,全面兴建工程。公园的设计及施工由香港政府建筑署负责,以清代园林作为公园设计模式,于1995年8月竣工。1997年7月1日,随着英国将香港特别行政区主权和治权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九龙寨城同时归属香港特别行政区。九龙寨城公园杂糅了寨城的历史遗迹和江南园林设计风格。公园分古迹区、旱园区、水园区三大部分,其中古迹区有原九龙寨城南门遗址。主要景点有衙府缅昔、归璧半亭景区、邀山楼、龙津石桥等。此外,公园根据植物景观分区布局,共设置了8条长短不同的植物通道,有松径、玉兰花径、紫薇花径、竹径等。
1995年,在德国举行的“国际园艺博览会”上,九龙城寨公园获得“设计优异奖”。
历史沿革
九龙寨城公园座落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最具历史性的地点之一,原址为九龙寨城。它位于当年九龙东北角,毗邻今日的九龙湾,位置曾具战略性价值。
九龙寨城早期建置,至少可追溯至宋代(960年~1279年),时设有盐场驻军。清康熙七年(1668年),朝廷于毕(笔)架山上设九龙墩台。康熙二十一年,改为“九龙汛”。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二年(1842年),英国香港岛实行了殖民统治,唯九龙汛仍归属于中国。道光二十七年,清政府扩建九龙汛为九龙寨,并将原驻守大鹏湾的大鹏营调防于此,以防范对岸维多利亚城(香港城)内的英军。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据《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九龙半岛与新界由英国实行殖民统治。在清政府的坚持下,九龙寨城仍归满清管辖,是清朝官员办公的地方,成为英国殖民统治范围内的中原地区一处飞地。次年,英国入侵寨城,驱除清政府官署,但未实施行政上的管理。此后直到20世纪80年代,由于香港警察、殖民地政府无权进入,中国的政权无法管理,九龙寨城顿成“三不管”的地带,逐渐形成世界著名的贫民区和罪犯的“天堂”。历代中国政权都就寨城主权问题对英国多次进行过谈判,终无结果。1993年,九龙寨城被拆除。1995年12月,于寨城遗址建成九龙寨城公园。1997年7月1日,随着英国将香港特别行政区主权和治权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九龙寨城同时归属香港特别行政区。
九龙寨,最早筑城缘于清早期的炮台。清康熙七年(1668年),清军于毕(笔)架山上设九龙墩台。爱新觉罗·颙琰五年(1800年),将原守佛堂门的炮台移往九龙汛旁。嘉庆十五年,清军在临海的沙滩修筑炮台1座,称“九龙炮台”,放置火炮。其中两门火炮后被移置于龙津道二号门前,其一炮身铭文为:“嘉庆七年仲春月,署广东省巡抚部院瑚,协办大学士两广部堂觉罗吉,提督广东全省军门孙,两广都转盐运使司,督造四千助大炮一位”;另一门大炮铭文相同,惟重五千劬。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二年(1842年),英国香港岛实行殖民统治后,清政府开始重视九龙寨在中国海岸防卫的战略地位。
九龙寨城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兴建,次年五月竣工。九龙寨城的城墙,采用当地的花岗石作为建材砌筑,建城门4座,城墙上建瞭望台6座,寨城面积达6.5英亩。城内还建有大鹏协副将及九龙巡检司官署的衙门各1座,以及军营、发射药仓、军械库以及民房等。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英军派兵占领寨城后,该城由于缺乏管理而逐渐毁圮(pǐ)。城内也逐渐形成东、西二区:东区充斥许多不法的勾当;西区则是善良人家的居住地。1941年~1945年,日军占领香港特别行政区期间,为了扩建启德机场,拆毁了全部城墙。拆卸的城墙石块被用作扩建启德机场的建材。由于九龙寨城存世不长、城墙详细情形不明,后有学者根据当年拆城所获花岗石的数量以及实地勘察,推算出当年九龙寨城长约670.56米、高约4米、宽约4.5米。寨城北面沿山丘而建的城墙也被日军拆除。
1950年以后,九龙寨城墙虽已拆除,但由于迁入人口及住房密度的剧增,逐渐形成一种没有城墙的新“寨城”。1984年,中英就清理拆除寨城。1987年于原址兴建公园。自1993年至1994年,九龙寨城清拆完毕。从清拆现场发现了一批昔日寨城的遗迹和遗物,其中有昔日寨城南门的花岗岩石额,分别镌刻“南门”及“九龙寨城”字样。还发现了寨城城墙残存的墙基,东、南二门的墙基等。1995年12月,按江南园林规格建造、先后耗资7600万港元的九龙寨城公园落成,其中南门怀古景区陈列了与寨城历史有关的石碑、旧照等文物,较详细地介绍了九龙寨城的历史与沿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九龙寨城公园位于九龙半岛九龙城区,为九龙城东头村道和东正道交界,临近侯王庙。
气候条件
‌九龙寨城公园的气候特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这种气候类型通常具有温暖到炎热的天气,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潮湿,冬季相对较温和。九龙寨城公园位于中国香港九龙城,其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对其气候有一定的影响。由于靠近海洋,九龙寨城公园的气候还受到海洋性气候的影响,这通常意味着温度较为温和,降水分布较为均匀。
九龙寨城公园风向主要为东北风,风力等级为微风。温度方面,白天最高温度可达32℃,夜间最低温度为25℃。降水方面,总降水量为0.0毫米,相对湿度约为81%,日出时间为6:10,日落时间为18:27。
景区布局
九龙寨城公园占地295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全园分古迹区、旱园区、水园区三大部分。
古迹区在公园中部,南门为正门、门内照壁中镶有石雕园记。东侧怀古景点是原寨城南门的遗址;从南门怀古向北即至衙门缅昔景区;南门入口向西便进入归璧半亭景区。旱园区在园的东部、从南至北是松岭、童乐苑、弈园。水园区在园的西部、因全园西北部地势最高:故掘土为潭、潭深约10米、作为全园的水源。
主要景点
古迹区
古迹区在公园中部,南门为正门、门内照壁中镶有石雕园记。东侧怀古景点是原寨城南门的遗址;从南门怀古向北即至衙门缅昔景区;南门入口向西便进入归璧半亭景区。
衙府缅昔
衙门景区位于公园的中央(公园办事处亦设于此),是古“衙门”大鹏协府及九龙巡检司衙署所在地。衙门正门两侧,放置两门火炮、炮口朝南。衙门原来是一座兵营、不过现在很多人误称为巡检司署为二进四厢、宽14米,总深度48米,青砖清水墙,屋顶为传统木结构梁架、上铺素烧筒、板瓦、屋顶、外幨装饰简朴。墙上镶有寨城守将张玉堂的拳书和指书“墨缘”,“寿”字石刻中厅由建筑詈黄兆钧先生作的八幅国画,用浙江东阳木雕做成屏风,它们分别描写了“九龙寨”“九龙城”“寨城园”三个历史阶段。
衙门为九龙寨城仅存的古建筑物,于一八四七年建成,自一八九九年驻军撤离寨城后,衙门曾被用作多种慈善用途,其中包括用作安立间教会穷人院(广荫院)、老人院、寡妇和孤儿收容所、义学、诊所及在最后于寨城(除衙门)清拆前作为老人中心。整个衙门采用简单朴素的装饰,经修葺后回复旧观。衙门门前上方刻有“ALMSHOUSE”字样。“ALMSHOUSE”又称“广荫院”,是收容及照顾贫苦无依老人的地方。衙门经修葺后成为寨城公园八景之一,陈列了与寨城历史有关的石碑(包括张玉堂拳书“墨缘”、“寿”字及载有衙门士兵出差配饷开支纪录的光绪十二年“刊刻会议”)、寨城的历史图片及建园工程始末的图文等。
南门怀古
越过衙府即到达寨城公园八景之一的南门怀古。“九龙寨城”于一八四七年建成,为加强防御,城墙上筑有六个瞭望台;而另一道宛如万里长城的副城墙,则沿北面山丘向上伸延。但“固若金汤”的石墙,在日占时期被日军拆毁,石块供扩建启德机场之用。
战后,寨城因缺乏政府监管而沦为罪恶温床。香港政府在一九九四年四月花了整整一个月,用大铁锤的推土方式,清拆寨城内缺乏监管和无稳妥地基的楼宇。当时在南门原址,发掘了分别刻有“南门”及“九龙寨城”的花岗岩石额。此外,城墙残存的墙基、一条沿内墙建造的排水沟及旁边的石板街亦先后出土。
归璧半亭景区
南门入口向西便进入归璧半亭景区、昔日寨城有魁星楼,今在其相当位置建一半亭、亦名魁星。魁星是五文昌帝君之一,是保佑考试及第之神祗。亭旁有园内最高的太湖峰石、它高46米、重15吨,峰石纹理肖古玉,且通透晶莹,故名归璧,既喻文化回归,又标志着1997年香港特别行政区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回归。
归璧石位于魁星半亭侧,有完璧归赵,香港回归中国的意思。此石乃属太湖石种。太湖石属石中上品,具备“透、瘦、绉、漏”的四大特点。“透”指玲珑多孔,“瘦”为棱角分明,“绉”即变化多姿,“漏”则指石嵌空漏眼的曲折玲珑。
广荫庭
从归璧半亭穿过月洞门,便进人广荫庭、广荫庭是一座盆景园,主要陈列岭南盆景它是以建筑和围墙围成的庭园空间、面积1000平方米,据历史记载此庭院通道门联有“灰瓦粉墙桃绿树,红花青草踩石城”之句,故而、此园除盆景之外,又配四季植物景现、称四季同馨景区。广荫庭西部是园内体量最大的建筑物—竹桐轩,轩建成敞行、轩前的广场为六艺台,供展起和黄昏练拳舞剑用、亦可利用竹桐轩作舞台、进行集会和表演活动。
旱园区
旱园区在园的东部、从南至北是松岭、童乐苑、弈园。
松岭
松岭是人工堆砌的土丘、沿山路青石板铺石阶、散点英德湖石,山顶置亭、名为敬惜字纸亭,因寨城原有张玉堂任寨城守将时所建的惜字亭。原意是:字为圣贤所创,字纸不应随便践踏,应送敬惜字纸处去焚毁,实际最大的好处是清洁街道,现敬惜字纸亭仿旧亭而建、屋面厚重,石柱木梁,是岭南风格的园林建筑、此景区称为松岭墨风。
邀山楼
从松岭下山向北就是邀山楼,其接在长廊一端,形如早船,廊如船缆。从楼上的北窗遥望、正对狮子山,月满之日,坐在楼上饮洒作赋、正如诗云:纵目狮山远、仰首明月高,故称狮子窥园景区。
童乐苑
位于邀山楼侧的童乐苑又名生肖倩影,为寨城公园八景之一,以十二只动物代表不同年分出生的人。生肖首位是鼠,而鼠鼻面对的方位为南方。十二生肖的布局是根据中原地区堪舆术的“天干”和“地支”排列。所有动物均以青白石制成,虽然经过数年的风吹雨打,但也无损其洁白,因为青白石的密度极高,无惧风雨侵蚀。其中以老虎的造形较为特别,背上的鱼鳍状,乃是参照周代的神兽造像,而马的造形则是仿照北京明十三陵的石马。
奕园
穿过长廊向北是弈园,弈园一偶建双亭,名为橘中秘亭。“橘中秘”是著名棋书名、书中所载的部分残局棋谱雕在弈园的棋臬上园内以卵石砌成4个大棋盘、供8人站立而弈可健身、可巧思,是棋艺爱好者的好去处此处称棋坛比弈景区。
水园区
水园区在园的西部、因全园西北部地势最高:故掘土为潭、潭深约10米、作为全园的水源。
龙津石桥
为了纪念张玉堂将军,在潭侧湖石山上、建六角亭、名玉堂亭、张玉堂曾随林则徐参加第一次鸦片战争、1854年率兵收复三合会首领罗亚添攻陷的九龙寨城、即任大鹏协副将、直至1866年,在寨城任职13年,张玉堂又是一名儒将、在寨城留下不少墨迹。从水潭流出一条溪流,名为冼斌溪、它曲折迂回,穿过龙津石桥、注人冼斌湖。湖畔建溪堂、有楹联云;“闲庭信步爱光阴、随时且作清游寻胜地;城寨往日成鼓角、何处更散思古发幽情。”龙津是“聚龙通津”的简称,很多城市都有龙律路、寨城也不例外、由龙津路过龙津石桥,便至九龙海湾码头、因此冼斌溪上的石桥命名龙津石桥、亦有怀古之意。
龙南榭
从溪堂向南地形上有10余米高差、利用挡土墙形成一座宽6米、高10米的大瀑布、只见白色漪练飞流直下落入龙南湖中、溅起1米多高的水花、甚为壮观,上部为复廊、北侧与溪堂、冼斌湖组成一座水园,南侧居高临下,鸟瞰龙南湖和龙南榭,龙南湖是全园最大的水面、南岸建龙南榭、花岗石平台、建在水上、又有曲桥和东岸相连。
交通信息
资料来源:
所获荣誉
1995年,在德国举行的“国际园艺博览会”上,九龙城寨公园获得“设计优异奖”。
参考资料
公园地图.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2024-10-31
..2024-09-14
..2024-09-14
..2024-09-14
历史.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2024-10-31
九龙寨城公园.携程攻略.2024-10-31
..2024-09-14
八径异趣.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2024-10-31
历史.九龙寨城公园官网.2024-09-14
如何前往.康乐及文化事务.2024-09-1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气候条件
景区布局
主要景点
古迹区
衙府缅昔
南门怀古
归璧半亭景区
广荫庭
旱园区
松岭
邀山楼
童乐苑
奕园
水园区
龙津石桥
龙南榭
交通信息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