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安邦,1944年6月出生,是中国蜡染书法创始人,中国写作教育家。“中华当代杰出功勋艺术家”。2006年,荣获首届“中国文艺杰出成就奖”、“中国文艺终身成就艺术家”称号。其作品送
韩国、
日本、
泰国、
新加坡、
美国、
加拿大巡展,传略被《世界书画家大辞典》、《中国名人大辞典》、《
中国专家大辞典》等辞书收编。
人物简介
张安邦,
贵州省思南中学人,现任职于
石阡县司法局。
贵州省写作学会、历史文献研究会会员;《海口法制》杂志
特约记者,中国写作教育家;中国书画协会会员;丽州书画社书画师;中原书画研究院客座教授。
张安邦出生于贵州铜仁
思南县。思南自古以来就是人文渊薮之地,明清两代共考中进士36人,
举人321人。且书家林立,
北京市“
颐和园”三字及园内亭台阁匾额18方、楹联23副均为当时所属思南府的
清代书法家
严寅亮所书。
在这片具有悠久人文历史的土地上,张安邦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八岁开始学书法,跟其四叔公天天练字背诗,16岁师承我省著名的魏碑书法家
张星槎学魏碑3年整,从此对书法痴迷不已。”
凭着对书法的热爱和强烈的兴趣,1982年,他参加中国首届硬笔书法大赛,从200万件作品中脱颖而出,给他带来了极大鼓舞。从此,他更加潜心研习书法艺术,先后于1983至1994年间自费到18个省市区,拜师求教,收藏精品;遍访民族民间文化艺人,积累素材,刻苦钻研书法艺术。
在辽宁
葫芦岛市,张安邦参观了当时举办的全国书画大赛。随后又到云南石林、
民族村看摩崖石刻,后又到
青海师范大学、
塔尔寺拜师取经。以后的日子里,张安邦的足迹遍布了成都杜甫草堂、厦门邓石如纪念馆、广州中山园、西安碑林……从这些名胜古地的书法遗迹中,他不断获取创作素材与灵感。
张安邦走上蜡染书法艺术的道路,缘于一杯茶。一天,张安邦刚创作完一幅作品,便到后山去背泉水。回到家放下泉水,走进书房重新斟酌自己的作品。但眼前的景象让他惊呆了,一杯茶打翻在作品上,宣纸上他精心书写的行楷,在茶水中融化成了乌黑一团——原来是小孙子不小心打翻了砚台。在极端惋惜之中,张安邦心有所悟:“要是这幅作品不怕水,不怕揉皱,那该多好?”
专家评论
流淌在蜡染书法艺术中的美
习书之道,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创新。中国书法,具有最悠久的历史,传播广泛。而具有“中华当代杰出功勋艺术家”、获首届“中国文艺杰出成就奖”、“中国文艺终身成就艺术家”称号的书法家张安邦先生,在继承传统书法的基础上,作出了创新:让西南苗家蜡染与传统书法相结合,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蜡染书法。蜡染书法的出现,作为一种新奇的艺术创造,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历史学家称:蜡染书法具有中国书法化石之奇效;美学家称:蜡染书法具有古碎瓷效应。蜡染书法以其自身的特点,在艺林中独树一帜,玄妙精深。写汉字容易,做蜡染也容易,真正走进书法艺术境界的书法家不容易;能把蜡染与书法珠联璧合进行艺术再创造的书法家更不容易,只有张先生做到了让书法和民族蜡染保持了最密切的关系,再让两者并,最后融为一体,产生了力与美,达到心手双畅,物我两忘的境界,开创了美学的崭新领域……
我国的书法艺术是线条运动的艺术,一幅好的书法作品除了表情达意之外,还可以激发人们的审美情趣,引起人们无限美好的联想,让人爱不释手,并珍藏。书为心画,蜡染书法是从张安邦先生心田流出来的美。张先生的字,线条圆润、厚重且具有立体感、韵律感和力感,刚柔交错,神采飞扬,高深莫测,整体气势十分宏大,笔墨简约,简与繁相对,产生空灵美。加上蜡染独有的功能融合而成,这是其它书法艺术望尘莫及的。正如
姜夔在《续书谱》中所说:“一点一画,皆有三转;一波一拂,皆有三折。”蜡染书法成为一种具有气韵、神采、画面意境的艺术,是真正具有高品质艺术价值的作品:笔墨统一、和谐生动、流畅飘逸、气韵统一、气势磅礴、千古不朽。在你观赏的同时从中得到启发,修身养性,动静结合,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对称中包含着非对称的自然之美。那雄浑,那古朴,那秀逸,那潇洒,那文静,那灵动,那端庄,那险绝,各有特色,美不胜收。它抑扬顿挫的线条节奏强烈地冲击着我们的感观,获得美的享受。欣赏这样的作品,你就会产生艺术厚重之感,沉浸在愉悦的环境之中。
蜡染书法轻拂徐振,缓按急挑,挽横引纵,左牵右绕,长波郁拂,微势缥缈,其中之奥妙一方面依赖于张先生创作技巧的精熟,融进了自己的知识修养和审美趣味。纵观前贤书法之精皆取象为先,其瑰绩宏观,乃象之至,近而易取者也。书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抽象而又最引人入胜的艺术,被人们所接受和精神上得到的享受,只有创作心态恬静自如,创作中心手双畅,物我两忘,才能写出真情至性的作品。而中国艺术也往往以表现为主,区别于再现为主的西方艺术。中国艺术的这一美学性格,能够从中国书法的线条流动中得到最有代表性的体现。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张先生自身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研究。中国西南,尤其是
贵州省少数民族的蜡染最精妙之处,就在于它有着韵味无穷的“冰纹”。它白赛雪,红似血,黑如铁,通过亮、细、匀、艳、雅的形式表现出艺术的精致之美。其实,冰纹是蜂蜡裂开后,
染料在布上留下的天然花纹,象
冰叶日中花、
象龟属纹、像蛛网,变化万千、妙不可言,不是人工描摹。相同图案的“
蜡梅”在浸染之后,冰纹也决不会相同,因此每一幅蜡染书法都是独一无二的。书法出自张安邦先生的手,蜡染出自他的心。书法与蜡染的奇妙结合则出自他创作的灵感。使得蜡染书法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成为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一种表现。正如网络评价:“这是真正的东方艺术,没有哪一种艺术可以与之相比!”“蜡染书法是民族神韵……”蜡染书法真正受到人们的喜爱与尊重。
张先生的蜡染书法融进了中华民族自信、自立、自强的灵魂,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可谓集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中国蜡染书法艺术具有五大特点:第一、是首创,是独创,是中国文化与民间艺术相结合的创新艺术,经国内上百位专家学者鉴赏,填补了艺术门类的空白。第二、改变了上千年书法载体(由宣纸改变成布)。第三、不怕水,在水里不断浸泡,效果更好。第四、经久耐用,立体感、层次感强,视觉效果特佳。第五、采用手工独特操作,冰纹自然浸润,效果独特。这些由笔画组成的美妙图案,这些纹路的奇妙组合,在瞬间让我们走进想象,然后又从想象中流出,在记忆中留下无穷的回味……
中国书协顾问
权希军说:“集天地之精华,创时代之美伦。张安邦先生的书法劲健多次,刚柔合体,潇洒风神,疏密有致。与蜡染之结合,尽得自然之妙,令人遐思,飞举,为之神往,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百闻不如一见,当你看到张先生的作品时,一幅一幅无不透露出潇洒之美、险劲之美、粗放之美、古朴之美、秀逸之美、醇和之美、文静之美、清雅之美。这些美丽的书法,使你无限钟情于它,并震惊于它的活力和奇特魅力。从作品中可以看出张先生在书写这些文字时是倾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与审美意识,先生对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真谛的把握是那样的精准,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及业内专家学者的赞叹!
蜡染书法是一门特殊艺术,它博大精深,能把人们带进一个五彩缤纷、神秘而和谐的精神境界,给人一种清秀美、高雅美和传统的标准美,在挺健、雄浑之外欣赏一种超然的清淡。投入欣赏,用心去看,去体会蜡染书法的“骨力”、 “姿态”、“神韵”、“气魄”。你不得不由衷赞美张先生真乃专家学者风范,秉承了传统的书法特点,又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创造出如此高雅的现代美。张先生的笔在他手中疾厉、徐缓、飞动、顿挫、神采、气韵,种种意境都从字中表现出来。字体风格虚实相生,其曲如弓,其直如弦,或矫然突出,若龙于川。或引笔奋力,若
鸿鹄高飞,邈邈翩翩,或纵肆婀娜,若流苏悬羽,靡靡绵绵。通过作品所展示的意境、情调、风度、品格使你深深的感触到张先生书法艺术的内在美。不知不觉,你已陶醉其中……
从美学原理上讲:“书法之美,乃形质之美,形质之美乃线条之美”蜡染书法也契合时代精神,表现时代特色,其内容有浓烈的感情,在对作品观赏之时还可以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去意会、联想。蜡染书法不仅神奇、有趣,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蜡染书法之美就是来源于张先生激情的流露和创造,是心手双畅,物我两忘的自然产物,其格调、情趣、神韵、气质、精神皆有着内在的制约关系。它们就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让你、让我、让世人动情,让世界惊叹!
传承文化
2003年初春时节,贵阳版纳风情园迎来了上万苗、
布依族、瑶等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和游客,这里正举办着“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张安邦的个人蜡染书法展同时在这里举行。许多专家学者对他的蜡染书法纷纷留下了评价:“形佳韵灵,叹为观止”、“情注笔端,墨藏神韵”、“博取众长,独树一格”……
在2006年
贵州省举办的“开磷杯”多彩贵州旅游商品大赛中,张安邦的蜡染书法作品被指定为旅游产品。
新华社、《
人民日报》、《世界华文诗报》、《深圳南报》、《
深圳商报》等都对张安邦的蜡染书法作品给予好评。一位新华社记者写道:“书法家张安邦先生的蜡染书法作品,其大篆显得钝、厚、重,气势磅礴;
草书如行云流水,如其人、其志、其学……他创造的蜡染书法作品有中国书法化石之奇效!”
2008年,贵州电视台“发现贵州”栏目组制作、播放了三个专题片,报道张安邦研制的蜡染书法艺术;贵州省委宣传部编辑的《贵州旅游商品》一书中,书法类唯一收录了张安邦先生的两幅蜡染书法作品。
其间,张安邦的蜡染书法相继在美国、
日本、
英国、
德国、
法国、
韩国等十多个国家展出。
新华网、中华书法网、民间艺术网、西部网等先后推介。他的蜡染书法精品还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中国书画家协会将张安邦评为“中国书画百杰”。2005年国家文化部
文物出版社出版的《
辉煌中国》一书也登载了他的作品。
蜡染书法具有一种别样的美,众多专家人士纷纷进行评论。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黄俊杰指出:“张安邦先生蜡染书法的变革,首先体现在艺术与工业的结合,这是早期先锋派艺术家梦寐以求的心愿。因为这种结合适应了现代工业的特征和发展的要求,解决了个体劳动和与批量生产的矛盾,满足了社会日益扩大的艺术需求。”
中国艺术出版社社长、北京金大都画院院长耿燕芳如此评价:“张安邦研制成功的蜡染书法艺术,展示了
贵州省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赋予了蜡染文化的新特色,增添了黔文化的新元素,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一种创新和升华。”
如今,张安邦的各种头衔和名誉纷然而至,他则“大美不言”,心中坚守着一个愿望:继续不断创新,推动贵州蜡染书法艺术向前发展,通过蜡染书法表现贵州,传承贵州民族民间文化,让世界了解贵州。
两门看似截然不同的艺术在书法家张安邦的灵感中偶然相遇,便从此开启了崭新的艺术之门———中国蜡染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