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安羌大捷(1942年4月17日—4月19日),又称仁安羌之战、仁安羌解围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第113团(团长
刘放吾)为解救被日军围困的英军,同日军在缅甸仁安羌展开的一场战役。
1941年12月
太平洋战争爆发,中、英两国达成军事同盟。次年初,日军攻占
马来西亚,开始进攻时为
英国殖民地的缅甸。在英国求助下,中国远征军出兵缅甸。1942年4月,日军第33师团进抵缅甸中部的
仁安羌油田,将驻守仁安羌地区的英缅军第1师包围,英军请求中方派兵增援。
4月17日,中国远征军第113团团长刘放吾率部抵达仁安羌平墙河北岸,做攻击准备。当晚,第113团派出部分士兵渡过平墙河,摧毁南岸日军的炮兵阵地。18日凌晨,远征军第113团对日军发起全面进攻,夺回仁安羌西北角。随后,日军援军从水路赶到,夺回501高地和东北角主阵地,并重新占领推岗,继续阻击北撤的英军。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师长
孙立人立即连夜调整部署;4月19日拂晓,第113团逼近日军阵地发起攻击,经反复冲杀,终将501高地攻克,收复
仁安羌油田区,打通英军北撤通道。随后,
中国远征军将被围困的英军、
美国教士、新闻记者等救出,完成作战任务。英军顺利撤出后,
英国方面认为确保
曼德勒已毫无希望,决意放弃
缅甸,退守
印度,向印度撤退,致使日军重新占领
仁安羌。孙立人也率部于4月21日夜撤出仁安羌,作为英军的后卫,随其向曼德勒方向转进。
仁安羌一战中,中国远征军投入兵力1121人,日军兵力约4000人,此战中国远征军解救英缅军第1师7000余人,英军俘虏、传教士、记者等500余人,歼灭日军300余人。据卢洁峰在《
仁安羌解围战考》中考证,中国远征军伤亡共计619人。仁安羌大捷是
中国远征军在
缅甸作战期间第一次取得胜利,为中国远征军赢得西方的尊重。为表彰中国远征军的功绩,
女王陛下政府授予第38师师长
孙立人“帝国司令勋章”;
国民政府方面,授予第113团团长
刘放吾陆海空军甲种
一等奖章、六等
云麾勋章。
战争背景
中英同盟达成
1941年12月8日,
日本在
太平洋以及
远东发动突然袭击,并取得成功。当天中午,日本
昭和天皇颁布与英、美宣战的诏书,
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23日,由中、美、英三国代表参加的东亚联合军事会议在重庆举行,
英国代表请求中国军队进入
缅甸协助英军抵抗日军进攻,
蒋介石表示同意。随后,中英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成立,决定中国编组
中国远征军赴缅甸支援英军对日作战。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国代表在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签署了《联合国家共同宣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同时,蒋介石就任盟军
中国战区最高统帅,
美国约瑟夫·史迪威中将被任命为中国战区参谋长,形成盟军共同对日作战。
西路英军作战失利
1942年1月初,为了保护滇缅路线的畅通,
中国远征军准备入缅协防。但英军不愿外国军队深入自己的
殖民地,一再阻挠中国远征军入缅。
3月21日、22日,日军轰炸马圭英军机场,
英国皇家空军45 架战机全毁,英军丧失在缅
制空权。4月,日军第三十三师团(
师团长樱井省三)为夺取仁安羌油田,并歼灭西线英军主力,拟定作战计划。由
师团下属的原田部队负责进攻萨土瓦、东敦枝以西的沙特丹,以掩护师团左侧,牵制英军,同时负责在
伊洛瓦底江作水上机动支援师团的另外两支部队,荒木、作间乔宜两部队。荒木部队负责进攻马圭。作间乔宜部队负责进攻
仁安羌,并切断英军退路。
原田左之助、荒木、作间乔宜三支部队互相配合,互相掩护,自南往北交错攻击前进。4月14日,日军第33师团进攻仁安羌的荒木部队击溃平墙河南岸英缅军,原田部队夺取了萨土瓦、东敦枝等地。
战争过程
中方增援
4月15日,英缅军总司令
亚历山大大帝将军下令爆破仁安羌油田,并且在眉苗召开的中、英、美三方高层军事会议上向
美国上将约瑟夫·史迪威和
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
罗卓英求援,罗卓英安排新38师师长
孙立人以第113团(团长
刘放吾)前往支援英缅军第1师,第112团(团长陈鸣人)前往支援英缅第17师。16日,日军作间乔宜部队推进至
仁安羌以东5公里处,以1个营的兵力直趋凯敏,主力向仁安羌东北挺进。4月17日,日军得到英军已经开始炸毁仁安羌油田设施,并且向北撤退的情报,便出兵从南北两面切断了仁安羌地区的公路,并从东、北、南三面设伏,封锁平墙河大桥。此时已有部分英军撤出
仁安羌地区,到达平墙河北岸,但英缅军第1师及第7装甲旅主力部队包围在仁安羌。
战斗打响
4月17日11时,113团在团长
刘放吾率领下到达平墙河北岸,与英军汇合,完成攻击准备。第113团在英军第7装甲旅坦克团C中队的掩护配合下,向驻守在平墙河北岸的作间乔宜部队下属的中井部队发起攻击。中井部队不敌113团,于日落前后退往平墙河大桥以南的推岗隘口,留第9中队防守平墙河北岸一线。
双方激战
4月18日凌晨,113团在英缅军轻型坦克12辆及3门火炮的支援下发起冲锋,击溃平墙河北岸日军,夺回平墙河渡口。随后,英缅军第1师后卫部队及英军第7装甲旅坦克团A中队北撤至仁安羌,遭到驻守推岗隘口的中井部队截击。英军与日军接火并试图突围,但没有成功。当天中午,113团击溃作间乔宜部队,夺回仁安羌西北角。当天下午,作间乔宜部队遭到中英盟军夹击,下属部队接连溃散。日军作间乔宜部队直属队、214联队第2大队退出501高地及东北角主阵地,分散到仁安羌北侧。驻守推岗隘口的中井部队撤退至仁安羌南侧。随后,日军增援从水路赶到,作间乔宜部队夺回501高地和东北角主阵地,并重新占领推岗,继续阻击北撤的英军。为解救英军的危急,已抵前线的
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立即连夜调整部署。
4月19日拂晓,第113团逼近日军阵地发起攻击,右翼部队迅即攻占日军部分阵地。日军不断实施反冲击,经反复冲杀,至14时,攻击部队终将501高地攻克,作间乔宜部队撤出501高地和东北角主阵地。
孙立人下令猛攻,刘放吾率113团夺回501高地和
仁安羌油田区,将作间乔宜部队主力部队击溃。当天下午,113团收复仁安羌油田区,打通英军北撤通道。
救援成功
4月19日,
中国远征军收复仁安羌油田后,113团在仁安羌以南设置防线。将被围困的英军7000余人、汽车100余辆、战马1000余匹,以及被俘的英军、美国教士、新闻记者等500余人救出,接着又掩护英缅军第1师向平墙河北岸陆续撤出。英军顺利撤出后,
英国方面认为确保
曼德勒已毫无希望,决意放弃
缅甸,退守
印度,向印度撤退,致使日军重新占领
仁安羌。孙立人也率部于4月21日夜撤出仁安羌,作为英军的后卫,随其向曼德勒方向转进。
伤亡结果
据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档案《新38师缅甸之战概述》与《仁安羌战役战斗伤亡统计表》记载,中国远征军阵亡202人,其中15名长官,187名士兵,受伤318人,其中24名长官,294名士兵,生死不明20人,伤亡总计500余人。日军方面,伤亡者达300余人。
战后,
国民政府为表彰仁安羌大捷的功绩,授予113团团长
刘放吾陆海空军甲种
一等奖章、六等
云麾勋章,后晋升少将军衔。同盟军授予在作战中身亡的113团第3营营长张琦“
银星勋章”一枚。英国政府为表彰
中国远征军,授予师长
孙立人“帝国司令勋章”。1992年4月,英国首相
玛格丽特·撒切尔访美时,亲自向
刘放吾致以慰问,表彰他在仁安羌大捷中的功绩。
相关评价
孙立人认为,中国远征军第113团与7倍于自身的敌军激战,虽伤亡众多,但成功击毙击伤敌军1000余人,并完成了解救英军的任务,这一牺牲的代价是值得的。
蒋介石在1942年4月20日的日记中评价道,孙立人将军麾下的刘放吾团,在
仁安羌油田击退日军,救出英缅军7000人,使仁安羌失而复得。这
第一次世界大战,或许是缅甸战争的转折点。
英国指挥官亚历山大在致
孙立人的
电报中,代表英军第一军及其他
英国军队,对孙立人的帮助和
中国远征军的英勇救援表达了赞美。
被中国远征军救出的各国记者认为,仁安羌大捷是近百年来中、英、日在同一时间、同一战场所做的第一次较量,结果中国赢得胜利。
刘放吾将军之子刘伟民认为,仁安羌战役是自清朝中叶以来,中国军队对外首度胜仗。中国远征军凭借简陋装备,以寡击众大举歼敌并解救数千英军,令盟军刮目相看。
中国远征军随军记者
孙克刚认为,仁安羌大捷是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以来,第一次主动进攻日军取得的重大胜利。
历史影响
第一,仁安羌大捷鼓舞了中国人抵抗日本侵略的信心。第二,此次作战后,扭转了盟军对中国军队的偏见,使中国远征军得以参加英军在印度蓝姆伽开设的军事训练营。同时为中国驻印度部队争取到美方提供的装备和英方提供的补给,为日后的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仁安羌大捷使英缅军第1师的主要力量得以保存,为英缅第一师在1944年的英帕尔—科希马会战中击败日军提供了条件。第三,仁安羌大捷提高了印缅战场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使二战各方面的注意力都从澳洲的战事中转移到印缅战场上。
战斗序列
后世纪念
仁安羌大捷纪念碑
2011年10月,仁安羌大捷纪念碑建碑仪式启动,历时一年建成。纪念碑由113团团长刘放吾次子刘伟民经中国远征军网等协助,中国重庆市设计院义务设计。纪念碑坐落于平墙河畔、仁安羌平原最高点。碑下埋有中国乡土和指北针,意在指引烈士回归中国的道路。纪念碑高50英尺,基座平台长44英尺,宽18英尺,距离底座3英尺,平台到底座共四级阶梯,寓意4月17-20日共四日的解围战斗。纪念碑正北的“仁安关大捷”主碑名由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题写,其余东南西三面,分载仁安羌大捷战史、刘放春后人祭奠铭文,并镌刻历年各界褒扬及获救英军士兵致谢辞于其上,一为彰显仁安羌大捷之辉煌战绩,二为告慰英梨,祭奠忠魂。
南岳忠烈祠
南岳忠烈祠兴建于1940年9月,1943年6月落成,是
国民政府在大陆所建规格最高的一座纪念抗日阵亡将士的大型烈士陵园。南岳忠烈祠位于衡阳市
南岳区南岳镇延寿村衡山香炉峰下,距离衡山县城约18千米,距离衡阳市区约 47 千米。1996 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7月7日,南岳衡山忠烈祠举行
中国远征军仁安羌大捷阵亡将士灵位安放仪式,将202位在仁安羌解围战中阵亡将士的灵位将安放在忠烈祠的享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