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格里(Macartney Halliday 1833-1906),美国人,后加入中国籍,字清臣,以示对清廷之忠贞。马格里生于
苏格兰,
爱丁堡大学医科毕业。
咸丰八年(1858年)随
英国侵略军来华,任第99联队军医。
在英军服役期间,他与当时的英国军官戈登建立起良好的私人友谊。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马格里辞去英军职务,任
洋枪队头领
白齐文的秘书,仅两月。
同治二年(1863年)加入
淮军,任张遇春统领的春字营炮队教习,并率队随
李鸿章在上海、
昆山市、
苏州市等地同
太平军作战,深得李鸿章信任。十月,苏州发生杀降事件,随淮军围攻苏州的常胜军头领
查理·乔治·戈登,以为诱杀降将为不仁之举,且杀戮过重,为此与李鸿章一度势成水火。时马格里已娶太平天国纳王
郜永宽(苏州献城主谋,亦被杀)侄女为妻,即是为苦主,戈登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为马格里打抱不平。后李鸿章请潘曾玮找马格里出面调解,马格里劝说戈登,杀降事件才得以了结。
马格里在加入
淮军后不久,即向
李鸿章建议:“
欧洲各国都开办大工厂制造军火,
中原地区为本身的利益着想,也应该建立这样的
工厂”。李鸿章在实战中也深切认识到洋枪洋炮“实为利器”,故于
同治二年在上海附近的
松江区设立了一个炸弹局,仿造短炸炮,由马格里和
知州刘佐禹共同主持,每月可造炮弹数千枚。十月,淮军攻下
苏州市后,炸弹局也迁往苏州,更名为苏州洋炮局,马格里为总管。到同治三年(1864年),该局制造大小炸弹每月约千余枚。九月十一日,马格里因随李鸿章教练洋枪、制造
火器得力,得赏三品
顶戴。四年(1865年),苏州洋炮局迁往南京聚宝门外,更名为金陵制造局,专为
淮军造枪炮弹药。马格里仍为监督。对局中的一切事务,马格里都与
李鸿章保持着密切联系,李鸿章遇到疑难问题,总是来找马格里做顾问。十一年(1872年),李鸿章在金陵通济门外建立火药局,马格里受李鸿章委派,前往
欧洲购置设备、招募洋匠。直至光绪元年(1875年),由于金陵制造局所造的两门新炮,在
大沽口炮台遗址试放时发生爆炸,并炸死士兵七人,马格里遂于七月初七日被李鸿章撤职。
马格里被撤职后,闲居金陵。适马嘉里案发生,
郭嵩焘奉命以
钦差大臣赴英“谢罪”兼设立驻伦敦
大使馆。由于
英国驻华公使
威妥玛“屡称其(马格里)能”;
曾纪泽也代为说项;
李鸿章自己也“夙知其忠厚可用”,遂由李鸿章向郭嵩焘推荐马格里作为访英随员之一。光绪二年(1876年),马格里以三品衔候选道充任三等翻译官,随郭嵩焘出使英国,协助设立
中原地区使馆。此间,马格里因熟悉中英各事,对郭嵩焘多所襄助,为郭嵩焘办理英文文案,处理外交庶务,并时常向郭嵩焘灌输西方礼节、风速、文化、科技等知识。
郭嵩焘卸任后,马格里亦返华而转任英使馆
参赞,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去职。
马格里初为
淮军枪炮教练,后改为督造炮弹、主持新式的近代
兵工厂的生产,跟随
李鸿章十余年,深为李鸿章倚重。
中法战争时,马格里曾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提出调解草案七条。1906年,马格里在
英国去世,终年73岁,其时尚任伦敦中国使馆顾问。死后,英王赐予爵位,旧中国上海的英租界内还有以他的姓名命名的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