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F-77火箭发动机是中国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为新一代大
运载火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芯一级研制的燃气发生器循环大推力
氢氧发动机。采用双涡轮分别驱动
氢气泵和
液态氧泵工作方式,具有混合比和推力调节功能,以提高火箭运载能力。
发动机于2001年立项研制,历经十年艰苦攻关,发动机关键技术全部突破。YF-77火箭发动机将与YF-100液氧
煤油火箭发动机一同成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主要动力。并有可能被用于中国未来的
重型运载火箭上面级。
研制原因
为了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中国开始大推力氢氧发动机的研制工作。
随着空间技术和空间应用的发展,中国着手论证新一代
运载火箭方案,逐步确立了具有“一个系列,两种发动机,三个模块”特点的新一代运载火箭方案,大推力
氢氧发动机YF-77便是两种发动机中的一种。
为了顺中国应空间技术和空间应用的发展,为长征五号芯一级研制的YF-77火箭发动机于2001年开始立项研制。
结构性能
结构
YF-77采用燃气发生器循环,双涡轮分别驱动
液氢泵和
液态氧泵工作方式。(详情请参阅燃气发生器循环条目)
性能
YF-77具有混合比和推力调节功能,以提高火箭运载能力。
技术特点
YF-77作为氢氧
发动机,和其他常规发动机相比有以下特点:
1、高能,单位质量的液氧
氢气反应放出的能量高于一般火箭推进剂;
2、零污染,氢氧燃烧产生的唯一物质是水,和
推进剂一样都不是有毒有害物质;
3、推进剂超低温,液氢的
沸点为-252℃,这样的低温给发动机工作带来挑战;
YF-77还有其它的特点:
大推力,是中国推力最大的氢氧火箭发动机。虽然在
海平面环境下YF-77的单台推力仅有52吨,不及YF-100的1/2,但是YF-77作为
氢氧发动机的优势在于较高的燃烧效率,特别在真空环境下,YF-77的比冲达到430秒,这远非YF-100可以比拟的。在火箭穿过
西奥多·冯·卡门线进入真空失重环境以后,火箭对于推力的需求在急剧降低,而对于比冲的需求在急剧增加,因为更高的比冲意味着
发动机能够燃烧更长的时间,为载荷提供更大的速度增量,并最终提供更强大的运力。
产品应用
YF-77将被用于长征五号火箭5米直径芯一级 模块。芯一级模块包含两台YF-77发动机,发动机双摆。
伴随芯一级模块,YF-100将会被用于长征五号系列的所有火箭(构型A到F)。(详情请参阅长征五号词条)
研发历程
研制历史
作为新一代
运载火箭芯级的
液氢液态氧发动机可算得上白手起家了。中国研究
氢氧发动机开展得很早,1970年就开始第一台氢氧发动机
YF系列火箭发动机70的研制,但是由于基础工业落后和低温氢氧发动机的高难度,发展道路艰辛无比。真空推力约8吨的
YF-75氢氧发动机是长征三号甲、乙、丙迄今为止的唯一可选的氢氧发动机。1994年2月3日
日本H-II火箭首发射成功,标志着LE-7大推力氢氧发动机开始投入使用。为了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上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大推力氢氧发动机的研制工作,在缩比试验阶段也试图使用LE-7发动机一样的高压补燃循环(即分级燃烧循环)方式,当时规划的分级燃烧循环大推力氢氧发动机代号
YF系列火箭发动机78。此后不清楚是技术难度太大,还是欧空局火神和
美国RS-68火箭发动机采用燃气发生器循环的影响,中国大推力
氢氧发动机最终采用了燃气发生器循环设计,地面推力50多吨,代号YF-77,于2001年正式立项。
2001年12月大推力氢氧
发动机研制立项获得批复,发动机关键技术攻关全面展开。
但是2007年却遭遇了国内外罕见的重大技术障碍,先后四次试车结果不理想,直接影响到整个研制进展。研制人员在发动机推力室从强度分析、振动分析,以及产品结构设计等方面上进行了改进,效果不理想后又改用“一大四小”的改进方案:使用隔板喷嘴,改进推力室结构,提高面板连接强度。终于在2009年12月,发动机转入试样研制阶段,这标志着中国
氢氧发动机的设计、生产、试验技术步入了新台阶。
试车记录
历经十年艰苦攻关,至2012年8月17日,YF-77发动机关键技术全部突破,累计试车22000秒。
研发相关故事
YF-77大推力氢氧发动机有一个悲壮且励志的故事。2017年7月,长征五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失利,故障定位在YF-77发动机的氧涡轮泵。为了进一步找准病根、铲除病灶,
发动机研制和试验方面决定对氧涡轮泵开一次“小灶”。
随后,101所对之前的一个试验工位进行了改造,诞生了针对YF-77发动机氧涡轮泵的专用试车台。这个试车台专门承担YF-77发动机氢氧燃发器与涡轮泵长程联动试验任务(简称长程泵联试)。
发动机被称为火箭的心脏,涡轮泵又被称为发动机的心脏。经过一次次试验,这座试车台帮助试验队员铲除了氧涡轮泵的病灶。长五遥三火箭成功发射,这座专用试车台功不可没。
当前,即便氧涡轮泵的病灶已经铲除,针对YF-77发动机氧涡轮泵的长程泵联试仍在进行,并且试验已从50秒扩展到了750秒,YF-77大推力
氢氧发动机氧涡轮泵的可靠性有了更具说服力的证明。
研制意义
研制YF-77不但实现了我国氢氧发动机推力由8吨到70吨(真空)的跨越,而且有力推动了材料工艺、低温工程、
氢能利用等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总结
YF-77发动机在技术距离世界先进水平较远。
从推力上说,YF-77可以说是世界新一代运载火箭氢氧发动机中推力最小的型号,不仅无法与德尔塔 IV火箭
RS-68火箭发动机的 344吨真空推力相比,也远低于阿里安5上火神2发动机的137吨真空推力和
日本H-IIA/B火箭上LE-7A的112吨真空推力。
在
氢氧发动机的比冲上,YF-77发动机偏低。
美国的RS-68发动机针对大气层内飞行环境做了优化,地面比冲高达359秒接近了航天飞机主发动机(SSME)的水平。日本的LE-7A发动机采用分级燃烧循环,在比冲上天然的对燃气发生器循环有优势,真空比冲44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