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斯坦丁·格奥尔吉耶维奇·帕乌斯托夫斯基(
俄语:Константи́н Гео́ргиевич Паусто́вский,1892年5月31日——1968年7月14日),苏联作家,曾在1965年被提名
诺贝尔文学奖。1912年康斯坦丁·格奥尔吉耶维奇·帕乌斯托夫斯基发表了第一部短篇小说。
苏德战争时期他当过战地记者。他的长篇自传体小说《一生的故事》反映了19世纪末直到20世纪30年代作者的经历,是作者对创作历程和道德、精神内容的思考、探索的总结。他的短篇小说写得优美如诗,如《雪》《烟雨霏霏的黎明》《一篮云杉果》等。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他在基辅的“
神圣罗马”古典中学学习,与
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是同学。在他读六年级时,他的父亲离开了家庭,他不得不辅导家教来谋生。
工作经历
1912年,他考入
基辅国立大学自然历史系。寒假和暑假则当家庭教师。1914年转入
莫斯科国立大学法律系。同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中途辍学,当了电车司机。后又志愿参加列车担架队和救护队。自1915年秋天起,他先后在
布良斯克冶金工厂、新罗西斯克工厂、
塔甘罗格锅炉厂当工人,后又去亚速海渔业合作社当渔业工人,并在那里写了第一部中篇小说《幻想家》。
1917年
二月革命爆发后,他返回
莫斯科担任记者。
十月革命后,仍留报社工作,常常列席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曾多次听到列宁的演说。后来他去基辅参加了红军。由红军复员后,他一度在
敖德萨的《海员报》工作。与他同事的有后来成为著名作家和诗人的
瓦连京·卡达耶夫、伊里夫、
伊萨克·巴别尔、
巴格里茨基等人。离开《海员报》后,他在塔斯社前身罗斯塔斯社担任编辑。
1932年,他的中篇小说《卡拉布加兹海湾》问世。小说描写
俄罗斯人民改造自然的斗争,将文献资料与艺术构思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他的成名作,评论界称其为“科学小说”。此书出版后,他便辞去通讯社的工作,专门从事文学创作。1933年,他响应
马克西姆·高尔基写工厂史的号召,完成传记小说《夏尔·朗赛韦的命运》,以一名
拿破仑·波拿巴军官被俄军俘获后,在俄国一重工业工厂内所度过的余生为主线,反映了这个工厂的历史。
1934年发表中篇小说《科尔希达》,描绘排干沼泽地的艰苦过程;两年后发表中篇小说《黑海》,主题与前书相同,结尾为沼泽地变成了繁花似锦的
亚热带地区;又两年后发表中篇小说《北方故事》,由三篇小说组成,第一篇写
十二月党人起义,第二篇写
十月革命,第三篇写现当代。自一九四五年起开始写多卷集自传体小说《一生的故事》:《遥远的岁月》(1946)、《不平静的青春》(1955)、《前程无量的时代》(1959)和《投身南方》(1962)。多卷集以优美的语言和严谨的风格,反映了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作者的经历,是帕乌斯托夫斯基的压卷之作。
在二战期间,帕乌斯托夫斯基担任了南线的战地记者。1943年,他为戈尔基电影制片厂的《列尔蒙托夫》编写了剧本,由阿尔伯特·根德尔施泰因执导。另一部值得注意的作品是《森林故事》(1948年)。这个故事发生在19世纪90年代的一个偏远森林中,
彼得·柴可夫斯基正在谱写交响乐。当地一个林务员的年轻女儿经常给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送
浆果。半个世纪后,这个女孩的女儿是一名在当地森林站工作的实验室技术员。
从1948年到1955年,帕乌斯托夫斯基在马克西姆·戈尔基文学学院任教。他还编辑了文学选集,包括《文学莫斯科》(1956年)和《来自塔鲁萨的页》(他试图让新作家受到公众的关注,并出版在约瑟夫·斯大林时期被压制的作家的作品。其他重要作品包括《雪》《穿越船只》(1928年)、《黑海》(1936年)和《雨天黎明》(1946年)。帕乌斯托夫斯基的自传《生活故事》不是一个严格的历史文献,而是一个长篇抒情故事,着重于作家的内在感知和诗意发展。它被称为“灵魂的传记”,而不是事件的传记。尽管如此,它确实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帕乌斯托夫斯基参与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
苏俄内战和
苏联崛起时期的
俄罗斯生活。这部自传由曼雅·哈拉里和迈克尔·邓肯翻译成英文,并由哈维尔出版社分为六卷出版。第一卷:生活故事-童年和学校时代(1964年出版)、第二卷:雷声的缓慢接近(1965年出版)、第三卷:在那个黎明(1967年出版)、第四卷:希望的岁月(1968年出版)、第五卷:南方冒险(1969年出版)、第六卷:不安的岁月(1974年出版)。帕乌斯托夫斯基还是几部戏剧和童话的作者,包括《钢铁之环》和《金玫瑰》(1955年),其中他讨论了文学创作的过程。
1955年,
苏联《十月》杂志第九和第十期连载了《
金蔷薇》。同年,苏联
作家出版社出版了此书单行本。1957年,作者对《金蔷薇》作了一次修改,收人该年苏联国家文艺书籍出 版社出版的六卷集《帕乌斯托夫斯基文集》第二卷。此后,帕乌斯托夫斯基曾着手写作《金蔷薇》第二卷,探讨散文的诗化、旅行对于创作的意义、虚构的意义、文学与生活的关系等问题,但未及成书,便离开了人世。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他又一次对《金蔷薇》第一卷全书作了全面的修订润饰,还重写了《契诃夫》和《亚历山大·勃洛克》,新写了《伊凡·蒲宁》和《插在纽孔中的一朵小玫瑰花(记尤里·奥列沙)》。此乃最终的修订本,收入苏联国家文艺书籍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九卷集《帕乌斯托夫斯基文集》第三卷。
1968年7月14日,帕乌斯托夫斯基在莫斯科与世长辞。
个人生活
1892年5月31日,帕乌斯托夫斯基出生在莫斯科一个铁路员工家庭,从中学时代起他就醉心于文学。他的父亲是一名铁路统计员,而他的母亲来自
波兰知识分子家庭。帕乌斯托夫斯基的家族有
扎波罗热市哥萨克、
土耳其和波兰血统。他在
俄罗斯帝国长大,部分时间在乡村,部分时间在基辅。
第一位妻子:卡特琳娜·斯蒂潘诺夫娜·扎戈尔斯可娅,1914年帕乌斯托夫斯基充当医疗护士时相识,1916年结婚,之后长期居住在梁赞,1936年离婚。帕乌斯托夫斯基和卡特琳娜有一子,瓦蒂姆·康斯坦丁诺维奇·帕乌斯托夫斯基(1925-2000),瓦蒂姆曾倾力于搜集其父母之间的书信和资料,去世前捐赠给
莫斯科的帕乌斯托夫斯基博物馆。第二位妻子:瓦莱里亚·瓦利泽夫斯基,是《投身南方》一书中玛丽的原型。第三位妻子:提提亚娜·艾芙提瓦,梅耶诺德剧院的女演员。两人有一子,阿列克塞·康斯坦丁诺维奇·帕乌斯托夫斯基(1950-1976)。
写作特点
帕乌斯托夫斯基是一位具有鲜明创作个性的作家。早期作品富有
浪漫主义色彩,充满幻想,自中期起,作品开始具有强烈的心理学倾向,着力于探讨人的情感和个性,从写多彩而奇特的英雄人物转而写普通人,塑造农民、劳动者和手艺人的形象,致力于发掘他们身上的“永恒之光”。他的《卡拉布加兹海湾》和《科尔希达》曾被
马克西姆·高尔基和
娜杰日达·克鲁普斯卡娅誉为小说和科学结合的创新范例。
帕乌斯托夫斯基不仅写出了一系列中篇小说,而且尤其擅长写抒情色彩的短篇小说。他的许多短篇小说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文笔细腻,格调清新,宛如一首首散文诗;他还以知识渊博著称,著有一系列关于
亚历山大·普希金、莱蒙托夫、
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里、契诃夫、
维克多·雨果、福楼拜、
莫泊桑及音乐家
彼得·柴可夫斯基、画家弗鲁别利的传记作品。他的创作受到了
亚历山大·格林以及“
敖德萨学派”的影响,他在1930年代参观了各种建设工地,并赞扬了国家的工业转型。他的作品《北方故事》(1938年)中探索了历史主题,而在《夏日》(1937年)和《梅什切尔斯卡亚一侧》(1939年)中,他将自然描绘为一个多面的壮丽景观,人可以在其中摆脱日常烦恼,恢复精神平衡。这种对自然的关注引起了与米哈伊尔·
米哈伊尔·普里什文的比较,普里什文本人在日记中写道:“如果我不是普里什文,我想写得像帕乌斯托夫斯基一样。”
帕乌斯托夫斯基的作品中拥有对生活的洞察和对人性的细腻描绘。他曾说:“期待幸福的日子有时比那些日子更好。”这反映了他对于希望和梦想的重视。他还强调了人的品质:“一个人必须聪明、不矫揉造作、公正、勇敢和善良。只有这样,他才能被称为一个人。”在谈论爱情时,他的谨慎态度显露无疑:“我们就别谈论爱了。我们还不知道那是什么。”帕乌斯托夫斯基对于梦想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如果我们剥夺了人类梦想的能力,那么驱动文化、艺术、科学和为美好未来而奋斗的动力之一将会消失。”他的幽默感也体现在他对艺术家和作家的看法上:“‘从梦境解释书’:如果一个诗人在梦中看到他的钱快用完了-那是为了新的诗歌。”以及:“萨夫拉索夫迅速画完了《乌鸦回来了》-他害怕乌鸦会飞走。”他对契诃夫的评价则是:“契诃夫最喜欢的主题:曾经有一个美丽而健康的森林,一位林务员被邀请来照顾,但森林很快就枯萎了。”帕乌斯托夫斯基对于文学的看法深刻而独到:“勤奋也是一种才能。有些作家应该被拍摄(从)后面,而不是正面。”他还提到了文学创作的过程:“我相信文学的基础是想象力和记忆,这就是为什么我从不使用笔记本。当你从你的笔记本中摘取一句话,并将其放入你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心情下写作的文本中时,那句话就会枯萎和死去。我只承认笔记本是一种文体。”展现了帕乌斯托夫斯基对文学和生活的深刻理解以及他独特的人文关怀。
荣誉奖项
1965年,帕乌斯托夫斯基被提名
诺贝尔文学奖,但最终该奖项被授予了
米哈伊尔·肖洛霍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