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茹9岁从艺,拜傅泽田、刘清泉为师,后又师从川剧表演艺术家静环、
阳友鹤。1946年,张光茹加入了由
应云卫组织的中华剧艺社,后来与丈夫
冯喆一同前往
上海市,并加入了
国泰影业公司。1948年,张光茹参演的由应云卫和
吴天联合执导的电影《
一帆风顺》上映。1950年起,张光茹参与了《北京人》《无名英雄》等话剧的演出。1957年,她重返川剧舞台,成为了
成都市川剧团的一员。1988年,张光茹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1993年6月28日,张光茹因病逝世。
1930年,张光茹出生于四川宜宾,9岁时被母亲送入
重庆市“三庆会”学习
川剧,并取艺名“鸣凤”,两年后,她开始在川戏中演一些小角色。
1946年初,张光茹来到重庆,通过在歌舞厅演唱川剧和流行歌曲维持生计。同年,在
应云卫的帮助下,她加入了中华剧艺社,转而学习并演出话剧,并改原名启珍为光茹。同年底,张光茹随剧团沿
长江巡演,途径武汉、南京,最终抵达
上海市。后来,张光茹与丈夫
冯喆加入了
国泰影业公司。张光茹先后参与了话剧《天国春秋》和《
棠棣之花》的演出,以及影片《大学生》《忆江南》等的拍摄。
1948年,张光茹参演的由应云卫和
吴天联合执导的电影《
一帆风顺》上映,其在片中饰演徐毓英一角。1950年起,张光茹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和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工作,参与了《北京人》《无名英雄》等话剧的演出,并随慰问团前往
江西省、
湖南省等老区进行慰问演出。1957年,张光茹重返
四川省,进入
成都市川剧团担任演员,参演了《庆云宫》《程夫人闹朝》等多部川剧。1988年,她被评为国家
一级演员。1990年,张光茹从
四川省川剧院退休。
张光茹在12岁时被迫许配给一位
上校军官,但婚配后不久,她便逃到了永安,继续与他人搭班演戏。然而,戏班后来解散,她重返宜宾老家,仍以唱戏为生。在宜宾,她与陈德芳有过一段短暂的恋情,但遭遗弃后,她斩断了自己的左手食指。1946年初,张光茹来到重庆,靠在歌舞厅演唱
川剧和流行歌曲谋生。期间,她与
重庆市警察总局的某局长有过一段同居生活。后来,在“中华剧艺社”社长
应云卫的帮助下,张光茹改行学演话剧。1946年初冬,张光茹在“中华剧艺社”彩排郭沫若的名剧《
棠棣之花》时,以其饰演的歌女角色吸引了
冯喆的目光。后来,他们有机会在同一部电影《
龙凤花烛》中合作,两人的感情逐渐升温。
1948年下半年,冯喆在拍完《好夫妻》后,暂时与张光茹离别,与一批电影界人士前往
香港特别行政区。两地分离近一年后,张光茹来到香港,与冯喆团聚。1949年5月7日,他们在香港六国饭店举行了婚礼。结婚之初,冯喆和张光茹都曾表示暂时不想要孩子,待一切安定下来后再说。一年以后,冯喆前往朝鲜战场慰问志愿军,想在临走前要个孩子,便向妻子提出,遭到了张光茹的拒绝。1953年4月,
冯喆从
朝鲜前线回
上海市,再次提出孩子问题。张光茹鉴于事业已稳定,便答应了丈夫的要求。但怀孕后不久,尚处于保胎期的张光茹由于怀疑丈夫不忠,她恢复了闲置多年不练的
川剧舞台功夫,每天起早跑步踢腿,到剧团后又翻单杠又翻筋斗,最终导致流产。
初次流产后的第二年,张光茹再次怀孕,但却又一次流产。为了防止随时可能出现的病变,医生建议她切除输卵管以保全生命。张光茹接受了手术。手术后,她再也不能生育的现实不仅影响到她的身心健康,也使她和
冯喆的关系逐渐破裂。后来他们在成都重逢时曾短暂和好,但张光茹的疑心和冷暴力最终让冯喆搬进了
峨眉电影制片厂的宿舍,开始了夫妻分居的生活。
后来,冯喆选择了自杀,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而张光茹在冯喆去世后,一直没有再婚。她晚年自创自编了一本《笔花诗集》,以缅怀亡夫。死后,她的骨灰被分葬两地:一半葬于宜宾白塔山父母身旁,一半放入成都磨盘山公墓,没有与冯喆合葬。
张光茹戏路宽,花旦、青衣、泼辣旦、闺门旦,行行皆精,技艺全面。她的唱腔饱含激情,富有浓郁的
川剧韵味;她的表演生动传神,刻画人物淋漓尽致。(成都商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