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吸收了当时国内知名的历
历史学家,新中国史学的开拓者大多从事过农民战争史的研究。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急剧降温,尤其是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十年时间,“农战史”几乎无人问津。农战史的第十次会召开于2001年,第十一次会召开于2004年,本次2008的是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这次会议有一个重要的研讨内容是对
新中国成立五十余年农战史研究的回顾及反思,从学术史的角度,梳理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名家的治史思想、观念和方法。拟入选名家包括农战史研究的开拓者、学科创建者、某种倾向或思想的代表者以及卓有建树的研究者。所以,与会人员不乏农战史研究名家之后。如
赵俪生先生的弟子秦晖、
漆侠先生弟子
姜锡东、
田昌五先生弟子
臧知非、宁可先生弟子刘玉峰和
顾诚先生弟子彭勇等。
农战史研究降温后,以山东大学的
孟祥才先生(理事长)和
王学典先生(秘书长)的为首的山东学人举起大旗,他们的同事、同志、弟子和朋友共襄“大事”、共举“义旗”,保证了农战史研讨会在成立三十周年之际大旗得以继续飘扬。与会的代表也以山东学人或再传弟子居多。从历史传承上看,山东大学一直是农民战争史研究的重镇。
早在1990年,农战史研究会同仁就提出把“农战史”研讨会转成“中国农民史研究会”,未获批准,此后,历界代表会在呼吁换名的同时,更应该转换研究的内容、视角和方法。本次研讨会,
陈梧桐教授认为历史研究最终绕不过农民战争史、农民问题;
秦晖教授认为,把“农民”起义群众中的“佃变”、“民变”分别研究;李振宏教授认为要转向农民观念、农民意识、农民生活和农村经济的广泛研究;
姜锡东教授认为当前
历史学个案性研究中的琐碎之风不利于推进农战史研究;
岳庆平教授认为学者不要集体失语,要关注社会热点、注重田野调查;
臧知非教授谈到了学术生态环境,防止“欢乐死”;
王子今教授认为多视野深入研究,如汉代的“海贼”、从技术史角度,少谈主义、少贴标签等。彭勇认为少一些无谓争论,少一些大而空的话题,踏踏实实做些“农民”生存状况方面的深入研究,不要希望别人做什么,自己要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