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资源
银行资源
银行资源是指对银行的经营活动产生限制作用的客观条件,分为存量资源和增量资源。
科学规划
网点分布
统筹规划
银行网点的地理分布应当统筹规划,以解决网点服务区域重叠的问题。此外,还应合理确定网点的功能分布,以改变网点服务功能重叠的情况。通过对区域重叠和功能重叠的现状进行调整,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网点资源,扩大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效率。
市区银行网点
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市区银行网点数量众多,常常在同一区域内重复分布。这种情况的历史原因是这些网点拥有大量的历史账户,资金自然增长,使得银行内部考核指标良好,影响了银行对网点地理分布的调整决策。银行应从全局出发,对网点地理分布进行调整,确定每个网点的服务目标区域和市场定位,必要时合并重复的网点,优化资源配置。
功能分布
随着银行扁平化管理改革,市区许多分理处和储蓄所升级为支行,形成了新的竞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应合理确定网点的功能分布,避免不必要的业务权限申请,确保市场容量和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柜面业务
引导客户
银行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客户使用自助设备,减少柜面的传统业务工作量。例如,大堂经理和保安可以主动介绍自助设备功能,辅导客户使用,分流排队客户,提高柜台服务能力。
规划业务
银行应加强柜台业务的规划,有效利用宝贵的柜台资源。这包括筛选客户群体,动态调整柜台服务范围,优化业务流程,以及配置专业的、稳定的柜员。
业务系统
银行提供的服务必须依赖于完善的业务系统。科学规划的业务系统应以用户为导向,遵循稳定性、便捷性和服务原则。系统设计应考虑到用户的习惯和需求,以便提供高效的服务。
配置问题
资产结构
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不合理,无效资产和不良资产占比高,导致创利水平不高,资产负债比例过高增加了经营风险。
组织结构
银行的组织结构不合理,网点布局追求扩张而不顾实际需求,导致资源分散,营运成本增加,人均创利水平不高。
地区发展不平衡
东西部地区和城市行与县行之间的资源配置比例失调,西部地区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存贷比下降,存贷差增加。
缺乏金融创新意识
银行对新业务品种的开发和高科技的运用缺乏敏感度,主要业务集中在传统存贷款,业务品种相似,制约了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对新兴业务激励不足
银行资源配置偏向传统存贷款业务,激励方式不利于低风险、稳定增长的收入结构的建立。新兴市场的潜力巨大,银行应调整资源配置方式,支持业务转型。
配置的对策
市场配置为主
国有商业银行资源配置应以市场配置为主渠道,辅之以计划配置。市场配置有利于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投入产出效能的提高,银行应加强内部市场建设,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基础资源配置调整
基础资源配置格局决定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格局。银行应调整撤并营业网点、精减富余人员,优化整体经营布局,向经营效益高、发展潜力大的分支行倾斜。
资源分配与评价体系
银行应建立和完善资源分配与评价体系,形成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评价的管理体系,保障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引入价格机制
银行应引入价格机制,改进资源配置手段和方式,通过价格杠杆引导资源流向,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向战略业务倾斜
银行应调整资源配置,向战略业务等新兴业务倾斜,支持业务结构转型,实现业务结构和盈利结构的均衡化。
目录
概述
科学规划
网点分布
统筹规划
市区银行网点
功能分布
柜面业务
引导客户
规划业务
业务系统
配置问题
资产结构
组织结构
地区发展不平衡
缺乏金融创新意识
对新兴业务激励不足
配置的对策
市场配置为主
基础资源配置调整
资源分配与评价体系
引入价格机制
向战略业务倾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