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营子镇
辽宁岫岩县下辖镇
大营子镇地处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东部,东与凤城市宝山乡接壤,西、南分别与红旗营子乡哨子河乡隔河相望,北与朝阳乡毗邻,地理条件得天独厚,面积360平方公里,截至2018年末,大营子镇户籍人口有22580人。下辖11个行政村,126个村民组,现政府所在地曾是义勇军的大本营。
自然环境
大营子镇的耕地面积2018公顷,山林面积42万亩,森林蓄积量为80万立方米,覆盖率为70%,居鞍山市之首。镇境山清水秀,北部老平顶山市为最高峰,海拔971米。渭水河由北向南贯穿全境,汇入哨子河。镇境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常年气候温和,雨水充沛。
行政区划
大营子镇镇政府驻大营子村,面积360.28平方千米,辖16个村委会:大营子村、陶家子村、沙金村、中沟村、挫草沟村、横山村、火石岭村、三清观村、吴家沟村、万兴村、庙岭村、青峰村、石头岭村、王家屯村、双山村、星星石村。
交通状况
省级公路桓盖线横贯东西。全镇80%的村通上油路,通车总里程50公里。通往北部主要矿山的道路建设标准很高,是鞍山市村通油路样板路。
经济发展
工业
工业发展上,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逐步形成了轮胎内胎、冶炼、机械元件、农产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其中轮胎内胎和农产品加工已逐渐形成规模并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农业
农业发展上,经过多年的农业产业化调整,逐步形成了粮食生产、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和家禽养殖并进的格局,粮经比例达到6:4。其中滑子蘑种植量达300万盘以上,林下种植中草药3000亩,林业育苗2500亩,蔬菜3500亩,山野菜220亩,种草800亩,地膜花生3000亩,瓜果1500亩,全镇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共计达16000亩,初步形成了南北两大产业区,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喜人景象。大营子镇年发展肉食鸡订单饲养100万只,养牛1.3万头,养羊2.5万只,生猪存栏4万只,畜禽饲养总量达107.8万(头)只。柞蚕年放养1008把,产茧近500吨。放养林蛙161处,回收林蛙100万只。河蟹、柴鸡鸭蛋)等特产远近闻名。
为加快肉食鸡产业发展步伐,岫岩满族自治县大营子镇于在庙岭村组织成立了“肉食鸡养殖协会”,计划用三年时间把庙岭村建成年可出栏肉食鸡100万只以上的肉食鸡“百万村”。大营子镇计划以庙岭村黄堡村民组为依托,采取“公司+协会+基地+典型+养殖户”的模式,通过“一人带一家,一家带一邻,一邻带一亲,一组带一村,一村带一镇”的方式,逐步扩大养殖规模,把庙岭村建成肉食鸡“百万村”,把肉食鸡养殖业发展成为全镇的农业支柱产业。经济力不断增强,逐年稳中有升。大营子镇镇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持续快速增长。与2004年相比,2005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11900万元,增长21%;工业总产值105000万元,增长25%;农业总产值6900万元;人均收入3640元,增长6%。
乡镇企业
全镇共有八家较具规模的乡镇企业。其中大众橡胶厂可年产丁基内胎150万条,天然胶内胎300万条,摩托车外胎10万条。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利润500万元,税金300万元。
政策优势
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营子镇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正焕发勃勃生机,2.4万大营子人决心把握机遇,群策群力用自己的勤劳的双手把大营子镇建设成为“工业经济强镇”、“特色农业大镇”、“生态建设靓镇”和鞍山、凤城两市交界地区的“商贸流通重镇”,文明、好客、热情的真诚欢迎海内外朋友到这方热土来,与我们共图大业,同绘蓝图,再创辉煌。我们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优势互补、携手共进的原则,始终如一地为投资者创造更佳的环境,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让投资者获得最丰厚的回报。
文化生活
每当夜幕降临,大营子镇青峰村人口文化大院内便开始人头蹿动、锣鼓喧天,十里八村的村民都来这里欣赏由广大村民自己编排的节目,广大村民普遍反映,“在这里学文化、学表演、唱唱、跳跳,比打麻将、喝夜酒有意思多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大营子镇党委、政府为把群众的生产、生活、生育融为一体,把群众从麻将桌、酒桌、邻里纠纷中拉出来,建成了可以宣传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促进家庭文明、普及文化知识、计划生育知识和健身休闲的活动阵地“大营子镇人口文化大院”。这也是大营子镇第一个由农民自办、自管、自娱的“人口文化大院”。
青峰村的“人口文化大院”,现如今不仅是群众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镇计生办为广大群众开展计生服务、宣传计生政策的平台。文化大院经常性地开展优生优育咨询、知情选择指导、生殖健康服务;定期更换计划生育宣传栏、阅报栏、黑板报;通过群众编排文娱节目、读书用报等活动,促进了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和计生工作的开展;大营子镇青峰村的“人口文化大院”虽然还只是个雏形,但一股浓厚的文化氛围正在悄然地形成,它已逐渐成为播洒农村文明的窗口。
先进性教育
大营子镇在开展“保持先进性,服务在基层,为实现岫岩满族自治县快速崛起当好先锋”实践活动中,紧密结合实际,通过转变机关作风、深入开展扶贫帮困、科技支农、“大接访”等活动较好地解决了基层反映强烈、普遍关注、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使先进性教育成果真正惠及到广大人民群众。
“三声”活动
一、转变作风听民声。镇党委号召机关各站办所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开展为群众办事有“三声”活动,即进门有迎声、出门有送声,事事有回声,收到良好效果。要求全体机关干部把“领导就是服务”、“一切干部都是人民公仆”真正落实和体现到各项工作中,调动他们自觉地把服务作为自己的天职,坚持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努力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意愿,加大为群众办实事的力度。广泛征求群众对镇党委、政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前两个季度的广泛征求意见,镇党委共收集到经济发展、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五大方面的意见和建议153条,镇党委、政府针对群众提出的这些意见和建议,认真进行了整改。
扶贫帮困
二、扶贫帮困暖民心。深入开展好“万名党员帮万家”活动,大营子镇280多名党员干部与贫困党员干部和贫困群众结成帮扶对子280个,平均每季度为贫困党员和群众捐助物资折合人民币近3.5万元。帮扶过程中,实行了“五同”,即与被联系的贫困户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同研究制度项目。做到了“五清”,即做到家庭住址清、生活状况清、困难原因清、脱贫致富思路清、对党组织和党员的意见及建议清。实现了“五送”,即:为他们送发展思路、送科技知识、送致富项目、送帮扶物资、送启动资金,解决好贫困群众与政策、信息、项目、资金、技术和市场营销对接难的问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更增强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科技支农
三、科技支农帮民富。为了贯彻和执行好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把全镇广大农民转变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农民,更快更好的解决好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农民学习技术难、传统耕种概念更新缓慢、销售渠道和市场信息渠道狭窄等突出问题,大营子镇及时抽调农
业服务中心、畜牧站、蚕业站、信用社、肉鸡养殖协会、滑子蘑种植协会、养殖基地等相关涉农部门党员骨干组建了临时办公室——“三农办”。积极扶持农民,走产业化扶贫的道路,本着带着农户干,做给农户看,扶持一户,带动一方的思路,并有意识地向养殖大户倾斜,扶持成型、上规模的特色养殖、种植业,通过大户带动辐射农户加快产业调整步伐。
“大接访”
四、接待来访解民忧。深入开展“大接访”活动,通过“开门接访、主动约访、带案下访、上门回访”为人民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办好事,展示共产党员先锋形象。2007半年,通过大接访活动接待群众来访200多人次,有效解决了农民因外出打工等原因造成的失地问题、三清观村因土地开发整理造成的150亩农田耕种难问题、镇中心广场和主要交通干线脏乱差问题、镇区河道乱堆放、乱扔垃圾问题、各村的蚕场纠纷、土地纠纷、林权纠纷等,受到群众好评。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自然环境
行政区划
交通状况
经济发展
工业
农业
乡镇企业
政策优势
文化生活
先进性教育
“三声”活动
扶贫帮困
科技支农
“大接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