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里
英国病理学家
华特·弗洛里,弗洛里男爵,OM,FRS(Howard Walter Florey, Baron Florey,1898年9月24日-1968年2月21日)是一位药理学家,由于对盘尼西林的研究而与恩斯特·柴恩以及亚历山大·弗莱明共同获得194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人物经历
霍华德·沃尔特·弗洛里,弗洛里男爵,英国著名病理学家,英国牛津大学病理学教授。
1960~1965 年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
早年研究细菌和霉菌分泌的抗生物质。1939年以后与钱恩等人进行青霉素研究。
1955年后又从事实验病理学研究,研究小血管的结构与功能、动脉粥样硬化的实质等,将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引进病理学研究。他突出的贡献是对青霉素所作的化学药理学、毒理等方面的系统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到美国,得到同事的帮助,使青霉素得以批量生产,用于临床,挽救了许多伤病员的生命。与A.亚历山大·弗莱明、E. B.恩斯特·柴恩共获194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著有《化学治疗剂青霉素》《对青霉素的进一步观察》《普通病理学》。
弗洛里出生于澳大利亚南部的阿德莱德,是家中5个小孩中的老么。从1917年到1921年间,他在阿德雷得大学研读医学。1924年弗洛里男爵在罗德奖学金的赞助下,取得牛津大学硕士学位。1927年在剑桥大学获得PhD学位。1965年到1968年间,他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担任校监。弗洛里最初的工作是研究溶菌酶,发现人类的眼睛和唾液存在着一种会破坏细菌的物质,成功地净化溶菌酶。自从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1881—1955)发现青霉素以后,并未使用于临床。1939年,弗洛里和恩斯特·柴恩(1906—1979)调查自然发生的抗菌物质,重复了弗莱明的工作,然后提纯了青霉素,1941年成功地使用于病人,1945年以后全世界广泛地应用了青霉素。为此,弗莱明、弗洛里、柴恩三人共获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49年弗洛里编辑出版了《抗生素》一书。
个人生活
弗洛里还公开关心人口爆炸以致改善医疗保健,是一个采取避孕措施的坚定信仰者。1926年弗洛里结婚,夫人玛丽·埃塞尔·海特·列得,他们有二个孩子,夫人于1966年去世。1967年6月,与他的长期合作的同事玛格丽特·詹宁斯博士结婚。不到一年,1968年2月21日因心脏病发作在英国牛津大学去世。他的业余爱好是旅游。为纪念他,设在墨尔本的研究所和阿德莱德大学的医学院,都以他的名字命名。
主要成就
青霉素(也叫盘尼西林)的发明者亚历山大·弗莱明于1881年出生在苏格兰的洛克菲尔德。弗莱明从伦敦圣马利亚医院医科学校毕业后,从事免疫学研究。他注意到许多防腐剂对人体细胞的伤害甚于对细菌的伤害,他认识到需要某种有害于细菌而无害于人体细胞的物质。
战后亚历山大·弗莱明返回圣马利亚医院。1922年他在做实验时,发现了一种他称之为溶菌霉的物质。溶菌霉产生在体内,是粘液和眼泪的一种成份,对人体细胞无害。它能够消灭某些细菌,但不幸的是在那些对人类特别有害的细菌面前却无能为力。因此这项发现虽然独特,却不十分重要。
亚历山大·弗莱明是位小个子苏格兰王国人,他有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衬衫领子上常常系着蝶形领结。
1928年9月15日,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这使他在全世界赢得了25个名誉学位、15个城市的荣誉市民称号以及其他140多项荣誉,其中包括1945诺年贝尔医学奖。
数十年后,严肃的历史学家们还在整理他的传奇故事。的确,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但他并没有意识到他发现的是什么——对此他一无所知。是另外两位科学家——霍华德·弗洛里和厄恩斯特·钱恩,从这个已被人遗忘的发现中挽救了有治疗效果的霉菌,证明了青霉素的功效,并把这项技术奉献给人类,从此开创了抗生素时代。
亚历山大·弗莱明两次在实验室里获得意外发现的故事已广为人知。第一次是1922年,患了感冒的弗莱明无意中对着培养细菌的器皿打喷嚏;后来他注意到,在这个培养皿中,凡沾有喷嚏黏液的地方没有一个细菌生成。随着进一步的研究,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了溶菌酶——在体液和身体组织中找到的一种可溶解细菌的物质,他以为这可能就是获得有效天然抗菌剂的关键。但很快他就丧失了兴趣:试验表明,这种溶菌酶只对无害的微生物起作用。
1928年运气之神再次降临。在亚历山大·弗莱明外出休假的两个星期里,一只未经刷洗的废弃的培养皿中长出了一种神奇的霉菌。他又一次观察到这种霉菌的抗菌作用——细菌覆盖了器皿中没有沾染这种霉菌的所有部位。不过,这一次感染的细菌是葡萄球菌,这是一种严重的、有时是致命的感染源。经证实,这种霉菌液还能够阻碍其它多种病毒性细菌的生长。青霉素(亚历山大·弗莱明在确认这种霉菌是一种青霉菌之后选定了这个名字)是否就是他长期以来一直在寻找的天然抗菌素?它是可敷在伤口上的有效杀菌剂吗?进一步的试验表明,这种抗菌素作用缓慢,且很难大量生产。他的热情也随之凉了下来。在他转向其它研究项目之前,他在1929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介绍了自己的上述发现,但当时这篇论文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亚历山大·弗莱明在论文中提到青霉素可能是一种抗菌素,仅此而已。他没有开展观察青霉素治疗效果的系统试验。他给健康的兔子和老鼠都注射过细菌培养液的过滤液——进行青霉素的毒性试验,但从未给患病的动物注射过。如果当时他做了这方面的试验,这种“神奇药物”很可能会提早10年问世。
在英美两国媒体的共同努力下,关于亚历山大·弗莱明为创造一项医学奇迹而坚持不懈奋斗的传奇故事很快就诞生了。它们把弗莱明描述成发现青霉素的天才,而对牛津大学的研究小组要么只字不提,要么仅用几句话一带而过。但在亚历山大·弗莱明本人的演讲中,他总是把青霉素的诞生归功于弗洛里、钱恩和他的同事所作的研究。
诺贝尔奖评奖委员会并没有受舆论的蒙蔽而将194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亚历山大·弗莱明一人。作为弗莱明的合作者,弗洛里和钱恩与他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亚历山大·弗莱明1955年逝世,终年74岁。持修正观点的传记作家和历史学家们及时写出了关于青霉素发明过程的真实故事。然而,那些神话般的传说很难被人们忘却。《大不列颠岛百科全书》仍然记载着关于维克多·弗莱明传奇故事的大部分内容。
大量生产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青霉菌能分泌一种物质杀死细菌,他将这种物质命名为“青霉素”,但他未能将其提纯用于临床。1929年,弗莱明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遗憾的是,这篇论文发表后一直没有受到科学界的重视。
10年后,德国化学家恩斯特钱恩在旧书堆里看到了亚历山大·弗莱明的那篇论文,于是开始做提纯实验。1940年冬,恩斯特·柴恩提炼出了一点点青霉素,这虽然是一个重大突破,但离临床应用还差得很远。
1941年,青霉素提纯的接力棒传到了澳大利亚病理学家瓦尔特弗洛里的手中。在美国军方的协助下,弗洛里在飞行员外出执行任务时从各国机场带回来的泥土中分离出菌种,使青霉素的产量从每立方厘米2单位提高到了40单位。
虽然这离生产青霉素还差得很远,但弗洛里还是非常高兴。一天,弗洛里下班后在实验室大门外的街上散步,见路边水果店里摆满了西瓜,“这段时间工作进展不错,买几只西瓜慰劳一下同事们吧!”想着,他走进了水果店。
这家店里的西瓜看样子都很好,弗洛里弯下腰,伸出食指敲敲这只,敲敲那只,然后随手抱起几只,交了钱后刚要走,忽然瞥见柜台上放着一只被挤破了的西瓜。这只西瓜虽然比别的西瓜要大一些,但有几处瓜皮已经溃烂了,上面长了一层绿色的霉斑。
弗洛里盯着这只烂瓜看了好久,又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忽然对老板说:“我要这一只。”
“先生,那是我们刚选出的坏瓜,正准备扔掉呢?吃了要坏肚子的。”老板提醒道。
“我就要这一只。”说着,弗洛里已放下怀里的西瓜,捧着那只烂瓜走出了水果店。
“先生,您把那几只好瓜也抱走吧,这只烂瓜算我送你的。”老板跟在后面喊。
“可我抱不了那么多的瓜啊,再说,要是把这只打烂了怎么办?”
“那、那我把刚才的瓜钱退给您吧!”老板举着钱追了几步,但弗洛里己走远了。老板摇了摇头,有些不解地望着这个奇怪的顾客远去的背影。
弗洛里捧着这只烂西瓜回到实验室后,立即从瓜上取下一点绿霉,开始培养菌种。不久,实验结果出来了,让弗洛里兴奋的是,从烂西瓜里得到的青霉素,竟从每立方厘米40单位一下子猛增到200单位。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个人生活
主要成就
大量生产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