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奇观图
南宋米友仁创作的水墨画
《潇湘奇观图》是南宋米友仁创作的茧纸本水墨画,是其山水画的代表作品之一,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潇湘奇观图》用淋漓水墨画江上云山、云雾变幻的奇境,山峰、江水、树木并未作具体细致的描写,追求的是苍茫雨雾中自然界的特殊韵致。
《潇湘奇观图》的画法用泼墨又参加积墨、破墨,使墨气淋漓,氤蕴浑厚。笔法甚少勾勒,而信笔横点,积点成山,藏锋其内,与墨浑然结合。树法似草,但与画面浑然一体。
画作内容
《潇湘奇观图》以长卷形式展现了江南云雾缭绕、充满灵动的湖光山色。图开卷便是浓云翻卷,远山坡脚隐约可见,随着云气的游动变化,山形逐渐显露,重叠起伏地展开,远处峰峦终于出现在团团白云中。中段主峰耸起,宛如镇江市一带尖峰起伏之状。林木疏密,表现远近与层次,此段山水清晰,显露了真实。但末段一转,山色又隐入淡远之间,处处体现造化生机。
拖尾纸上米友仁自写长跋,详述作画缘由经过,另有元人薛羲贡师泰、刘中守、邓宇等,以及明清董其昌方濬颐等人题跋和观款,画卷和拖尾纸上有古今鉴藏印近八十余方。
创作背景
米友仁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处于重大变革的时期,也正是在这一特定的时代,创制《潇湘奇观图》才成为可能。由于既有数百年来大规模的文化士族、游宦官员定居江南、永州市地区,也有国家多次在江南建国定都,以及画家本人的游宦、沉浮,亲自经历国家的覆广、重建,这都为米友仁存整合自然资源、社会历史文化资源而创制“潇湘图像”提供了条件。尤其其父米芾“云山”笔墨方法的启迪以及长期浏览、观赏、鉴赏、掌管皇家所藏书画,饱游卧看,亦使米友仁获得了他人无法具备的绘画技术优势和精神资源优势。也正是这一系列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条件,为米友仁以潇湘景色、以湖湘地区、以江南地区的山川景物入画进行的“潇湘图像”创制提供了基础,创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江南绘画。
米友仁在五十岁的时候创作了《潇湘奇观图》,而《潇湘奇观图》并不是湘江山水的再现,只是作者借镇江山水抒发对潇湘景色的怀念,有着自我心胸的抒写,尤其抒发了他对国家危亡、异族入侵所带来的忧伤,以及仕宦生涯中的贬流放、盛衰浮沉之感。
艺术鉴赏
主题
《潇湘奇观图》描绘峰峦起伏、烟雨迷蒙、云雾出没、空旷幽远的江南景色。前段为浓云翻卷的壮阔景色,远山坡脚隐约可见,随着云气的游动变化,山形逐渐显露,重叠起伏地展开,于是峰峦隐隐出现于团团白云中。中段主峰耸起,为典型的江浙地区峰峦起伏形状。后段山色又隐入云气之中。米友仁并没有对山峰、江水、南岳云雾茶、树木作具体细致的描写,而是描绘苍茫雨雾中自然界的一种特有的景色氛围和主观感触到的特殊精神氛围。
技巧
《潇湘奇观图》中作者用没骨法取代了隋唐北宋以来的双勾法,给人一种树为“无根树”的自然美形象,刷新了山水画的形象和表现方式。
《潇湘奇观图》全图完全用水和墨画出,不施任何其他色彩。画中峰峦起伏,云雾出没于山间,层林被笼罩在烟霭之中,显得朦胧飘渺。画面左下的山腰树丛后露出房舍一间。整个画幅没有明显的线条和笔触,墨与水相融,浑然一体,完全改变了唐、宋以来青绿山水画的面貌。作者采用这样的画法,完全是适应描绘对象的需要。中国江南一带,林木繁茂,山峦并不陡峭,而是比较平缓;每年中阴雨的天气相对北方来说更多些。身处江南的山区,每当烟霭升起时,远处的山头就渐渐隐去,树石的轮廓便模糊不辨,色彩斑斓多彩的自然界,也就慢慢变成为黑、灰、白的单纯的色泽。
《潇湘奇观图》主要运用泼墨法和破墨法,依仗水墨的晕染来塑造形象,很少用线勾勒,浓淡、虚实的墨色使景致时隐时显,忽明忽晦,迷蒙又富有变化,故时人谓他“善画无根树,能描朦胧云。”同时他也很讲究笔法,以大笔触的遒劲笔法来泼染水墨,墨随笔走,在大笔涂染块面中,多有纵点、横点、落茄点和不规则的破笔点,亦见连勾带擦的线条。笔与墨的有机结合,使米氏云山兼具滋润和沉郁的特色。
构图
《潇湘奇观图》在构图上,作者经过周密的设计,全图的墨色,从淡到浓,既而又变淡,再变浓,具有一定的节奏与韵律。
图中开卷就是翻卷着的浓云仿佛在移动,蒙蒙云雾下的远山坡脚依稀可见。随着云气的游动变化,山形与树木逐渐显露,重迭起伏地展开。画面中部的主峰耸起,此段山水清晰,美景尽收眼底。画面末段的山色又隐人淡远之间,几间屋舍在烟树丛林中若隐若现。作者在画中将所见之景,打破了时空界限,表现出景物从迷蒙到明朗的自然变化,并且景物从远及近,由近至远都转换得非常自然,起伏连绵的旷峦似在浓雾中浮动,“景奇”自然成了这幅画的一个主要特点。
名家点评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单国强:米友仁十分熟悉的潇湘奇观景致,深得其“变态万层”之“真趣”。
后世影响
《潇湘奇观图》采用直观、形象的以图释意法,用技法细致地解析全图的布局。整幅画面没有明显的线条勾勒,而是将墨与水相融,山水云烟浑然一体,改变了唐宋以来青绿山水画“线勾填彩”的画法,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与创新。后人称这种画法为“米式云山”或“米家山水”。画卷用没骨法取代了隋唐北宋以来的双勾法,给人一种树为“无根树”的自然美形象。
历史传承
《潇湘奇观图》在晚清时先后经苏州市吴云顾文彬北京市托忒克·端方、完颜景贤、冯公度递藏。
1944年冬,王南屏花重金购得《潇湘奇观图》。1949年春,王南屏携妻儿及部分藏品移居香港特别行政区,在经商之余继续购藏书画,并加入香港收藏家社团敏求精舍。但仍有许多承要藏品当年并未携带出境,由父亲王有林代为保管,“文化大革命”期间,所有藏品均被抄没充公。其中《潇湘奇观图》卷、赵孟坚墨兰图》卷、顾安新篁图》轴、倪瓒《竹枝图》卷、仇英玉洞仙源图》轴等名迹,后来均入藏故宫博物院
重要展览
2006年1月,《潇湘奇观图》在上海博物馆展出。
作者简介
米友仁(1086—1165),字元晖,一字平仁,小名寅哥、儿、虎儿,自称懒拙老人。米芾长子,世称“小米”。官至兵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工书善画,承其父法,稍加己意,略有所变。常自题“墨戏”二字。画江上云山,湿笔勾点染,在当时是一种大胆的创作。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画作内容
创作背景
艺术鉴赏
主题
技巧
构图
名家点评
后世影响
历史传承
重要展览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