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渭桥遗址
东渭桥遗址
东渭桥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省高陵区耿镇白家嘴村渭河南岸2.6公里处,北接渭北,南通长安,是唐渭河三桥之一,是唐朝(618年—907年)都城长安通往渭北的重要通道。
发现年代
1967年当地群众在挖土取沙时发现了《东渭桥记》残碑1方,据碑载,东渭桥建于李隆基开元九年(721年),由京兆尹主持修建。
发掘
陕西省文管会和高陵县文化馆于1978、1980年两次对遗址进行调查,1981年9月至1982年10月联合对遗址进行了钻探和发掘,在桥址的北部、中部和南部开探方24个,探坑2个,发掘面积为7834平方米。据钻探资料,唐东渭桥遗址的范围东至白家嘴村边,西至算刘村与白家嘴村交界处,南至马坊村边、北至耿镇公路旁,桥址总面积约为20000平方米。据田野发掘资料,现存遗址长548.8米、宽11米。在桥址南端探出一条用石头铺设的道路,路残长约160米、残宽1 2-20米。在桥址北部、中部、南部的探方和探坑内发现木桩22排、计418根,分水金刚墙四处。桥基用青石条砌成,青石条一般长1米,宽0.5米,厚0.2米,间以铁栓板连接。
同时还出土有木桩、铁栓板、铁钉、墨玉片、开元通宝等文物。尤以墨玉片最为珍贵,现为国家3级文物,收藏于高陵区文化馆。
遗迹规模
东渭桥规模宏大,结构复杂,是我国古代桥梁建筑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它是连接渭河两岸的一条纽带,通往长安的咽喉,在战略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李适时(公元780一805年),朱泚叛乱,占据长安,德宗出奔沈阳市(今乾县)避难,李晟李晟曾在此屯兵,与浑部队互相接应,攻入长安、平定了叛乱。李儇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二月,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入长安,大将朱温也屯兵东渭桥。僖宗中和元年(公元881年)义昌军节度使王处存、延节度使李孝昌、夏州节度使李思恭等进攻起义军,亦曾在此屯兵。东渭桥的得失,关系着唐长安城的安危,故向为兵家必争之地。
日本平安时代著名僧人靖益僧圆仁随第十八次遣唐使就是从东渭桥进入长安的,圆仁在他所著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对东渭桥有详细的记载。1989年《长安古桥交流文物展》在日本展出,东渭桥出土文物(东渭桥记、木桩)也予以参展,引起了日本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近年来,日本友人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东渭桥作为中日友好交往的象征已载入史册。
资料
渭河贯穿于八百里秦川,这里曾是周、秦、汉、唐的文化发祥地,汉唐时的长安,都位于渭河的南部,而连接渭河南北的桥梁——东渭桥,无疑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东渭桥距今渭河河道有五里之遥,这就说明从唐开元年间距今不到1300年的时间渭河向北迁移了五里,这对于研究渭河河道的变迁,治理渭河,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001年6月25日唐东渭桥遗址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发现年代
发掘
遗迹规模
资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