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19С战斗机
1956年服役的苏联喷气歼击机
米格-19战斗机(英文:MiG-19 Fighter ,北约代号:Farmer,代号译文:农夫,俄文:Микоян МиГ-19 ),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一种单座双发喷气后掠翼战斗机,也是世界上第一种进入批量生产的超音速战斗机
研制沿革
1950年,苏联米库林发动机设计局研制成大推力轴流式喷 气发动机AМ-3及其缩小型AМ-5,苏联政府于同年6月30日下令研制以AМ-5为动力装置的歼击机。米高扬设计局用СИ-2“米格-15比斯45度”的机体,换装2台AМ-5A轴流式发动机,飞机改称为И-340(图样代号СМ-1),于1951年4月20日首飞。后又用换装了带加力燃烧室的AМ-5Ф发动机。同时米高扬设计局还研制了装大后掠角机翼的单发歼击机И-350。在综合了И-340发动机试验成果和И-350大后掠机翼试验成果的基础上,米高扬设计局设计了И-360(图样代号CМ-2)超声速前线歼击机。首架原型机СМ-2/1于1952年5月24日首飞。CМ-2的最大飞行速度达到马赫数1.19。1953年,研制工作重点转为换装单台加力推力3250千克力的AМ-9Б(后改称PД-9Б)发动机,由此产生了СМ- 7和СМ-9。CМ-9是与CМ-7平行研制的前线歼击机的原型机,因结构和系统都比截击机简单,所以先于CМ-7于1954年1月5日首飞。CМ-9/1的最大平飞速度达到1451千米/小时,比米格-17Ф提高了380千米/小时。CМ-9/1被赋予米格-19战斗机的型号,作为前线歼击机投入批生产。CМ-9/2做了类似米格-19П的较大改进,采用了全动式水平尾翼和力臂调节器,将平尾安装位置上移到机身上表面,于1954年9月16日首飞,最大速度达到马赫数1.462。第三架原型机CМ-9/3加装了下减速板、机背整流带,改进了座舱盖结构。于1955年11月27日首飞。这就是前线歼击机米格战斗机19C。
技术特点
米格-19С的机翼内有两个带橡胶内衬的油箱,每个发动机尾喷管 下方还各有一个小的铝制机身油箱,总携油量2169升,由于耗油率高,米格-19С通常都在翼下挂两个760升的副油箱。在这种情况下,飞机的最大速度从1390千米/小时降到了1150千米/小时,但同时飞机的航程也由1367千米扩大到2200千米。
在生产进行的同时,米格-19战斗机С的航电设备、武器装备和其他一些系统也在不断地改进升级,早期型米格-19С装备的是埋装式НР-30航空机炮,后来换成了炮口带制焰器的НР-30。早期型米格-19С有一块小炮口防焰板,而后期型变成了椭圆形的防焰板,最后在飞机第二次大修期间,所有的米格-19С都取消了防焰板,取而代之的是分别安装在炮口前后的2个方形排烟口。但是可以很明显地看出,飞机上原先安装防焰板位置的颜色要比其他部位暗一些。后期型的垂尾前缘延伸鳍有所加大,并且右侧有两个进气口。
性能参数
米格-19C参考数据:
服役事件
1958年10月,从苏联购买的第二批46架米格-19战斗机到达中国,其中包括31架米格-19C,主要装备空1师。
1959年10月1日,24架米格-19首次参加了中国建国1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阅兵。1959年10月7日,空1师米格-19首次用于拦截中国国民党空军的RB-57D侦察机。1964年11月15日,空1师米格-19飞机在17500米高度上首次击落1架美军147G型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研制沿革
技术特点
性能参数
服役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