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B-57D侦察机(英文:Martin RB-57D),是美国马丁公司研制的亚音速、双发喷气式单翼高空侦察机。原型机为
英国电器公司研制,是英国第一架轻型轰炸机的设计者康培拉设计的“堪培拉”轰炸机,1949年第一次试飞成功。
美国空军觉得这种飞机大有发展前途,便买来了飞机制造权,并将它一步步改进。RB-57D比RB-57A更优越的性能主要表现在飞行高度增至18000~20000米,超过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装备最好的
米格-19战斗机的最大升限。RB-57D装有4部航空相机,在高度18500米实施航空照相,可摄取长约4000公里、宽70公里地幅的地面目标。它的续航时间达8至9.5小时,最大航程达6800公里。它的这种重量轻、载油多、航程远、升限高的特点,使它从事高空隐蔽侦察活动而不会受到来自地面和空中的袭击。
美国将RB-57D侦察机提供给中国国民党空军,用于对中国大陆侦察飞行。1959年10月7日,
台湾空军上尉王英钦驾驶RB-57D对北京地区进行第三次侦察,解放军空军
地空导弹第2营在北京地区使用SA-2地空导弹连发3弹将其击落。飞机坠于北京通县机场东南18千米处,飞行员王英钦身亡。这是有史以来世界上地空导弹首次在实战中击落敌机。受到这次成功击落RB-57D的影响,RB-57D彻底终止了对中国大陆的侦察活动。
美国马丁公司研制的RB-57高空侦察机是该公司B-57“堪培拉”轰炸机的改型。B-57是喷气式双发战术
战略轰炸机,1953年进入
美国空军服役。B-57其实是英国电气公司生产的“堪培拉”轰炸机在美国授权生产的型号,但马丁公司在原“堪培拉”轰炸机的基础上做了许多改进,并衍生出多种改型。20世纪50年代爆发的
朝鲜战争令美国空军感到缺乏一种可以全天候用于战场遮蔽的轰炸机。因此美国空军于1950年9月16日正式招标,需要一种最大速度可达1000千米/时、飞行高度达到12000米、作战半径1800千米的喷气式轰炸机。美国空军还要求这种
战略轰炸机必须具备全天候能力,并能担任侦察任务。为了尽快获得新式轰炸机,
美国空军考虑直接引进国外已经使用的轰炸机。1951年2月,1架
英国的“堪培拉”B.2轰炸机飞抵
美国让美国空军进行评估,因此该机也成为了第一架不经停加油而飞越
大西洋的
喷气式飞机。经过评估,“堪培拉”各方面性能皆优于竞争对手XB-51轰炸机。同年5月25日,美国空军便正式宣布英国“堪培拉”轰炸机赢得此次竞标。不过,当时的英国电气公司为了完成
英国皇家空军的订单正在全力以赴生产,无法再为美国生产,所以最后只能由马丁公司获得英国电气公司的授权在美国本土建立生产线,来制造“堪培拉”轰炸机。
美国军队将该机编号为B-57,名称依然沿用了
英国的名称“堪培拉”。
量产型B-57A接近于“堪培拉”B.2,但更换了推力更大的
发动机,增加了翼尖油箱,采用了XB-51所使用的炸弹舱门设计。机组人员数量减为2人。第一架量产的B-57A于1953年7月20日试飞。马丁公司共生产了403架各型B-57轰炸机或
侦察机。RB-57A是在B-57A基础上改装的照相侦察型,
照相机安装于炸弹舱中,共生产了67架。RB-57D侦察机,是高空战略侦察型,采用了J57-P-9发动机,翼展加大为32米,提高了飞行升限,共生产20架。
1957年12月
RB-57A侦察机开始在中国
中国国民党空军服役。19 57年12月6日,1架台湾空军RB-57A经过
东沙群岛,以15800米的飞行高度抵达
海南岛的南岸上空,开启飞机上的KC-38及KC-1照相机进行侦察拍照,后再经东沙群岛返回台湾,降落
台湾桃园国际机场。RB-57A第一次任务顺利完成后,侦察目标逐渐北移。1957年12月15日执行第二次侦察任务。1958年1月7日,借道
韩国执行第三次对山东地区的侦察任务。1958年2月18日执行第四次任务,由台湾空军上尉赵广华担任,在准备进入山东半岛进行侦察,飞至
崂山区头上空时被解放军海军航空兵第4师中队长胡春生和
僚机飞行员舒积成驾驶的
歼-5击落,飞机坠海,飞行员身亡。事实上,
美国军队对于当时的
苏联战斗机的性能并不完全了解,那时解放军空军已经装备
米格-19战斗机,其飞行高度可达17900米,RB-57A飞行高度根本不存在优势。经过此次教训后,美军决定给台湾提供RB-57D高空侦察机,飞行高度比RB-57A高3000米,想继续利用飞行高度优势,进行高空侦察任务。
1959年
美国提供一批改进后的RB-57D侦察机给
台湾空军。1959年1月6日,执行第一次RB-57D侦察任务,此后十余次飞入中国大陆进行空中侦察,初期中国解放军空军确实无能力拦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