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堪兴
天津市眼科学会主任委员
赵堪兴是一位斜视与小儿眼科领域的专家,拥有丰富的医学背景和经验。他于1970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医学系,并于1989年获得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医学博士学位。赵堪兴曾担任天津市眼科医院院长、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院长、天津医科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等职务。他于2010年当选为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并担任多个医学组织的职务,如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候任会长、亚太斜视与小儿眼科学会副主席等。赵堪兴擅长斜视与小儿眼科领域的研究,曾在日本留学,并在国内外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他还于2021年和2022年分别赴三明市云南大学附属医院开展巡诊义诊、授牌仪式和临床及研究指导工作。赵堪兴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医学专家,为斜视与小儿眼科领域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人物经历
2010年6月当选国际眼科学科学院(AOI)院士。担任天津医学会常委、天津市眼科学会主任委员。《眼科研究》副总编辑。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1993.3-2009.7任天津市眼科医院院长、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院长,1997.4-2007.11任天津医科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世界眼科联盟(ICO)理事会理事、中国代表。
个人作品
获得荣誉
1994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先后评为国家人事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天津市人民政府授衔专家。曾获天津市劳动模范称号。获卫生部及天津市科技进步、自然科学、科技著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多项,获北京大学医学部科技进步奖1项。
主要成就
42年来一直活跃在眼科临床、教学、科研、防盲和管理一线。在斜视与小儿眼科领域有深刻造诣,特别是在复杂斜视、眼球震颤、垂直斜视诊治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开展了很多开创性工作。为推动我国眼科学、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的发展和视光学高等教育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为促进中美两国视光学教育、斜视与小儿眼科专科医师培训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我国眼科学和视光学高等教育改革作了大量基础性,前瞻性工作,取得了标志性成果。培养了48名眼科学博士和一批眼科学硕士。在斜视发病机制、弱视发病机制和遗传眼病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和研究。
研究方面
赵堪兴教授主持研究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的临床诊断及光学/手术治疗方法,开发了压贴三棱镜,首次发现代偿头位扭转角度与三棱镜光学矫正的关系。在国内最先开展眼球震颤"中间带"转移手术矫治特发性眼球震颤引起的代偿头位,提高生活主要视野的视功能。对有斜视的眼球震颤患者设计了先在主导眼手术矫正头位,再于另眼矫正残余斜视的方案,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此方法已获推广。开发了斜肌直视手术矫治复杂难治斜视,对具有双眼视功能患者的上斜肌手术有突破。创建了拮抗肌同时减弱矫治Duane眼球后退综合症的手术方法,取得满意的效果。主持开发了16导VEP拓谱图采集处理系统,开展无创伤性儿童斜视性弱视发病机制的研究,最先在国际上研究了弱视多导诱发电势空间分布特征。在国内最先开发成功动态随机点立体图形刺激的VEP系统,描述了其后发电位特征,排除了假阳性结果,使该检查客观化。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散光,并积极开展临床实验研究。
科研成果
赵堪兴教授多年从事眼科临床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取得一批科研成果,曾主持完成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卫生部、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多项、国际合作大型课题3项、参与科技部十五攻关课题和支撑计划课题各1项。目前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资金重点课题、面上课题各1项。2007年获亚太眼科学会杰出贡献奖,2008年获中华眼科杰出成就奖,2011年获中美眼科金钥匙奖。共发表254篇学术论文,其中SCI收录37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2.4;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华眼科学》再版副主编、第九卷“斜视与弱视”主编;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规范化教材《眼科学》(第七版、第八版)、《斜视弱视学》(第一版),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眼科学基础》;参编多部《眼科学》教材及《斜视》等6部专著。
主要论文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个人作品
获得荣誉
主要成就
研究方面
科研成果
主要论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