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绩(徐),汉军正蓝旗人。
乾隆十二年
举人。入授山东州泉河通判。累迁山东济东泰武道。三十四年,按察使,丁父忧,命以按察使衔往
哈密市办事,赐孔雀。三十五年,擢
工部侍郎、
乌鲁木齐市办事大臣。三十六年,奏:“
玛纳斯县在伊犁、
塔城市之间,请驻兵,使声势联络。”从之。授
山东巡抚。三十八年,上幸
天津市,迎,赐
黄马褂。
三十九年,寿张民
王伦为乱,绩率兵捕治,次
临清市城南,为伦所围,总兵惟一赴援,战败。上遣左都御史
阿思哈率兵援绩,并令
大学士舒穆禄·舒赫德视师。谕曰:“绩为
巡抚,地方有此奸民,不早觉察,不为无罪;但以民乱将巡抚治罪,适足长其刁顽,事定,功过自不能掩。”寻事定,命解任,责捕伦馀党,捕得伦弟柱、林等二十馀人。上嘉绩黾勉,授
河南巡抚,仍缴进
孔雀翎示儆。四十二年,奏按察使赵
健忘,上责绩於铨应否去留不置一辞,下吏议,夺官,命宽之。召授
礼部侍郎。四十七年,坐雩祭礼器误,夺官,以三品顶带往和办事。召授
正黄旗汉军副
都统,迁正红旗汉军都统。六十年,上询前政弘在官事迹,奏不实,夺官,以六品顶带往和阗办事。
徐绩,字树峰,
清代汉军正蓝旗人。
举人出身,
乾隆初年捐纳通判,累官至
山东巡抚,后又在
河南省、
京师、新疆等地为官。嘉庆十年(1805年)辞官,享年80余。徐绩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任山东巡抚时,因兵事来即墨县,曾游览崂山,撰写了《崂山观日出记》和《崂山道中观海市记》。《崂山观日出记》一文原在崂山华严寺有
书丹,今已不存。
康熙末年李树德治河之后,历任地方官对
小清河加以治理者亦大有人在,如
雍正年间
乐安县县令
李方膺于县境新开福民河,以分泄小清上流及麻大、会城二泊之水;
乾隆五年(1740年)调任
山东巡抚爱新觉罗·硕塞上疏乾隆请求重治小清河,得到批允;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左右山东
巡抚富明安、继任巡抚
周元理等亦对小清河有所治理。但诸次治理或局限于局部河段或虽着眼全河,但最终多没有较为彻底地完工。继周元理之后就任山东巡抚的徐绩治河,其工程量及完工程度均大大胜过以上数次。
北长山岛北濒大海,其山曰丹崖,其最胜者曰蓬莱阁。士大夫燕游歌咏必集其处。盖不独海市幻形,荡摇万象,有珠宫贝阙之奇,而风帆沙屿,灭没于沧波浩渺之区,云物诡殊,顷刻百变。意古高世隐德之士,若安期、羡门之徒,犹有往来栖息于是中者。
明季倭犯
朝鲜,
登州外接重洋,距朝鲜不远,故御倭之制为特备。既于城北增筑水城,而水师兵额最广,至分营为六(明季登州水师有左营、右营、中营、游营、平海营、火攻营)。近制但有前营,设兵六百余名,分南北东三汛。百数十年来,海波恬息,民生不见有犬吠之惊,反得倚巨浸为
长江,而鱼盐蜃蛤不待他仰而足,黄发垂皆熙然自遂其生,岂非国家声灵遐暨,寰海咸宾,吾民父子祖孙,其涵濡于治之泽者为已深哉
闲尝按图考志,得故学使
施闰章《海镜亭记》,谓此亭先朝台使者阅
北洋水师处,而讶今武备之不讲也久矣,?为之低徊三复。感二百来,前后事势之异,而叹本朝之治化为独隆,又念吏兹土者,荷圣化之??,得优闲岁月,苟禄以冒迁者,亦复不乏其人。是则登览之余又可以动旷官之戒也。
三十七年秋,余以阅兵至此,得游所谓
蓬莱阁者。于焉勤习水师,纵观诸战艘扬帆捩舵,往来疾驶之纷纷。而总戎
窦禹钧复募善水士,教以蹴波列阵,跃入深潭计三四丈余,而腰以上不没,藏火药具于帽沿旁侧。忽焉炮声四起,与洪涛声砰訇互答,烟幕重溟,回风环卷,云?雾乱,博望迷离。已复各出牌刀,相击撇,复左右出没如神,余为目眩者外之。爰加厚赏,以旌其能。窦公特请余为文以记之。余既际本朝治化之隆,幸斯民得生海不扬波之盛世,又嘉窦公之勤于其职,而余得藉是以讨军实。时训练庶非无事而漫游者。公又检得大小?位五十四,具为故时兵琐所不载,一一稽其在处而籍书之,此皆海防
军政所关,于事为可书者。遂不辞其请而为之记。若夫写云涛之壮观,而肆登览之奇怀,前人之所述者侈矣,余又何以加焉。